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7533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项目工作总结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我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开发前景广阔。 2004 年,按照部门预算的安排,我中心承担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在自治区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中心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优势产业来抓,及时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出台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和实施,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部门预算安排专项资金 100 万元,其中:(一)自治区本级52万元1、聘请医药专家对人工种植的中草药作药理研究以及中草药原料规范化生产

2、技术培训6万元;2、举办广西中药材原料产销衔接会、全区中药材原料标准化生产学术交流会议6万元;3、自治区级中药材原料种子种苗繁育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0万元,其中:(1)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0亩,投资30万元。主要繁育百合、玄参、丹参、桔梗、金银花、何首 乌、吴茱萸、天冬、石斛等中 药材种子种苗。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内道路、水利设施、水粪池等基本设施建设15万元; 搭建遮阴棚25亩,补助5万元; 新品种引 进、试验、示范补助5万元; 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试验示范补助5万元。(2)利用基地果园间套种石斛等中药材生产示范40亩,投资10万元。(二)市、县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48万元,其中:1、来

3、宾市金秀县绞股蓝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2、桂林市临桂县罗汉果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3、百色市靖西县首乌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4、河池市岩黄连、金 银花、扶芳藤 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16万元,其中:(1( 河池市本级岩黄连标准化基地8万元;(2( 金城江区金银花规范化生产基地4万元;(3)大化县扶芳藤规范化生产基地4万元;5、玉林市石斛、鸡骨草、橘红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元。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1、以点带面,提高中 药材农业开发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2004年,是我厅 首次安排专项经费扶持中药材生产的第一年,为了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我们选择的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分别安排是:金秀县的绞股蓝, 临桂县的罗

4、汉果,靖西县的何首乌,金城江市的岩黄连、金银花,大化 县的扶芳藤,玉林市的石斛、 鸡 骨草。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开展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以风险与管理效益相挂钩的原则,并按目标责任制与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任务书,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按时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且不定时地到项目区进行抽检、督促项目实施。另外,在选定项目和落实项目实施地点时,我们特别注意与加工企业、收购 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如鸡骨草、扶芳藤、绞股蓝、罗汉果、岩黄连生产示范基地,分 别为玉林制药厂、广西中医院制药厂、广西金秀圣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西

5、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材料基地;石斛、何首乌生产示范基地分别是与靖辉药业公司、玉林洋平中草药繁育种植场的合作开发。由于有加工企业、收购大户作后盾,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及市场销路的难题,为了把中药材产业做强做大,在抓好生产示范的同时也深入地开展了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已成功地解决了鸡骨草、扶芳藤、岩黄莲等中药材由“野生”变“ 家种”的技术难题,同时还编写出了“鸡骨草生产 技术规程 ”、“扶芳藤生产技术规程”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等广西地方标准,对规范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平均亩获纯利 1500 元以上,不仅药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加

6、工企业由于有了稳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生产规模扩大了,成本降低了,产品价格也相应下调,同时,药材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经努力,2004 年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共完成中药材种植示范 7266亩,比原计 划 6890 亩超额完成 376 亩,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 46400 多亩。2、抓产销对接暨技能培训,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 年 6 月份,由我中心积极筹办的“广西(靖西)中药材产销对接暨科技下乡”活 动在靖西 县端午节举办。活动取得了园满成功。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7、、广西科学技术协会等区内外有名的中医药科研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并对如何发挥自然优势,做大做强广西中药产业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活动共发科技书籍及资料 4 万份,培训技术人员和药农 115 人,科技咨询 0.75 万人(次)。参加药市的人数达 5 万人以上,成交量达 32 吨,成交额 90 多万元,药市的摊位达 5000 多个,其中靖西县外摊位就有 150 个。在药市上共有 489 个品种的中药材参与了流通。同时,为了提高全区农业部门及领导对中草药农业开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我中心在南宁举办了“全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高级研修班”,全区有关部门和 14 个市、54 个县(市、区)农业局的主要领

8、导、技术骨干以及区内部分中药企业代表共 99 人参加了培训。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中草药农业产业的发展。由我中心引荐的湖南恒盛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湖南春光中药超微饮片有限公司等与玉林市政府就投资建设广西玉林中药现代化高技术园进行商谈,并基本达成协议,协议项目将在原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中药种植示范区、中药生产工业园区、药品交易区、综合配套功能区组成的,集“ 市场+基地+加工”三位一体的高科技园,现在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三、项目取得的成效(一) 采取的措施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实施好本项目的年度的工作,中心和各项目协作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目标责任制任务书,

9、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把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人。通过项目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年底评优奖励的管理模式,激励各承担单位认真实施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2、领导重视。今年的 项目任务下达后,各 项目承担单位极为重视,纷纷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职能科站集中精力抓,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人,项目实施非常顺利,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3、多渠道筹集资金。各承担单位摒弃了“等、靠”等观念,从多方面进行融资,除了专项经费补助外,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承担单位、协作单 位也积极自筹一部分资金,发动农民自筹一部分。如玉林玉州区石斛项目,除了专项经费补助

10、 4 万元外,地方配套了 12 万元,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自筹了 40 万元,农民自筹了 52.6 万元,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3、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为规范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各承担单位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如罗汉果生产按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罗汉果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大化县的扶芳藤基地,由于扶芳藤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主要刊物尚未见报道。该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广泛收集资料,结合历年栽培经验, 编写了扶芳藤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基地进行试验证,在农 民中大力推广,指导农民按规程进行种植,不仅提高了该县扶芳藤产量,同时也确保了产品

11、的质量。4、加强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对中药材开发的认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规范我区中药材种植,我中心及各项目承担单位层层抓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形式培训班30 期,培训 技术人员、农户共 3540 多人次,发放资料 30000 多份,技术咨询 9900 多人次,进行现场指导 25 次。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相应中药材栽培技术。5、加强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种植大 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了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各基地加强了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的联系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如鸡骨草、扶芳藤、 绞股 蓝、罗汉果、岩黄 连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都和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分别作为玉林制药厂

12、、广西中医院制药厂、广西金秀圣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材料基地,为企业提供原料;石斛、何首乌生产示范基地也分别与靖辉药业公司、玉林洋平中草药繁育种植场进行合作开发。在 2004 年 11 月份,广东一品红药业有限公司还和金城江区签订岩黄连的购销合同,并把该基地作为其GAP 生产基地。(二)项目效益显著1、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以来,以点 带面,促进中药材农业开发向产业化、规 模化开展,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进行种植中药材,示范带动中药材 46400 多亩。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2、经济效益。由于 项目采

13、用“公司+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双方订立生产合同,种植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进行生产,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避免农户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经济 效益显著。如金城江区的岩黄连种植,按照 2004 年 80 元/公斤的市场价,其亩产值达 6400 元,每亩纯利润 2800 元;靖西的何首乌一年生平均亩产量达 1320 公斤,折干率 42%,干货亩产量为 554.4公斤。按 2004 年何首乌的收购价 8 元/公斤 计算,亩产值可达 4435.2元。四、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一)存在问题1、资金不足。投 资经费有限, 设备简陋,基地的发展受到制约。2、技术力量薄

14、弱。生 产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尤其在中药材方面,由于今年是第一年组织实施中药材项目,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是首次接触中药材生产,在具体指导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靖西对罗汉果在生产过程中授粉间隔时间为什么差异 22 天,这一问题还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3、种植农户认识还不到位。种植过程中, 对种植的药材缺乏管理,致使部分基地出现因管理不到位而与其他基地出现较大的差距。4、种植户与加工企业、收购商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中药材生产必须是产、供、销一条 龙,否 则,产品无法找到 销路,找到销路价格也低,影响药农 生产积极性。如金城江区的金银花已大量种植,但无正规厂家收购,只有个体老板低价收购,造成有药无人

15、检,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二)建议1、多方筹措资金,解决经费不足难题。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基地建设更多的资金投入,保证基地井然有序、连贯的顺利发展。2、进一步做好宣传、示范、推广工作。扩大宣传面,做好示范、推广工作,使种植农户深刻认识到中药材的种植管理必须按照有关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确保中药材高质高效生产。3、加强技术培训。狠抓技术员的技术培训为进一步作好技术服务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认真做好各个生育期的观察与分析,不断总结在生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为项目的结题验收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材料。4、发展订单农业。有关部门做好和企业的牵线工作,加强药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发展订单农业,解决药材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