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414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脂肪肝的治疗与预防目 录 综合知识篇-1 饮食及运动减肥治疗法-18 中医治疗法-43 西医治疗法-47 综合知识篇 肝脏与脂肪代谢有什么关系 从食物中摄入的甘油三酯,叫外源性脂肪。内源性脂肪是指从体内糖类、游离脂肪酸等物质转化而来的脂肪。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三大物质即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肝脏主要参与内源性脂肪的合成与转运。肝细胞主要摄取来自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也摄取血中糖代谢转化来的游离脂肪酸,再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及胆固醇酯等。肝脏不能贮存脂肪,所以其合成的脂肪又及时地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而转运到血液中去。外周组织脂肪的摄取、贮存与动员,在餐后主要来自消化吸收的外源性脂肪,

2、在饥饿时则来自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肪。可见肝脏在维持脂质代谢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脂肪肝有什么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记载,约 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

3、而作剖腹手术。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也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若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静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易与重症肝炎相混淆。 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脂肪肝的发展模式和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关系并不密切:

4、由于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常好发于同一部位,故有人推测脂肪肝的病变程度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有关。但目前多数资料显示,无论是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内脂肪浸润程度与肝纤维化并不相关。并且脂肪肝合并肝纤维化时,随着肝内胶原的增加,肝硬化的形成,肝内脂肪沉积可逐渐减轻甚至消退。 脂肪肝的发展规律和结局: 脂肪肝的最终结局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可以不经过酒精性肝炎阶段而直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即单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则需经过脂肪性肝炎阶段才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即按传统的坏死炎症纤维增生模式发展。 得了脂肪肝,有哪些症状?

5、 答: 一旦患有脂肪肝,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轻度脂肪肝: 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2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中重度脂肪肝:可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如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极易误诊为急腹症。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 若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静脉血流

6、及胆汁排泄受阻,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 其 他 表 现: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脂肪肝可能存在哪些临床症状? 慢性脂肪肝起病隐匿,病程漫长,多呈良性经过,仅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其临床表现多较轻微,且无特异性,常在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大多数病人无任何症状,且其临床表现与其肝脏脂肪浸润程度不成正比。 肝脏肿大 脂肪肝最常见的表现为肝脏肿大。若肝包膜受伸

7、胀、肝韧带被牵引、脂肪囊肿破裂或发炎,则可见肝区痛及压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多。 脂肪肝患者的肝肿大:约 90患者的肝脏可扪及 30轻度肝肿大,如肝脏贮脂占肝重的 40以上时,可有明显肝大,但为无痛性。肝脏虽肿大,而其形态依然保持正常。若检查肝脏时其质地正常,或稍觉柔软,并且表面平滑且无触痛,便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性。但因为脂肪肝其质地较柔软,所以虽然肿大而在腹壁下触诊往往难以触知。如有营养过多所致的肥胖症、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慢性结核病、各种严重贫血等疾患存在时,则可帮助判断是否已患有脂肪肝。肝肿大还多见于各型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阿米巴脓肿、肝硬化、肝结核等,故明确诊断时还应结合症

8、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B 超、CT 等)来确诊。 食欲不振、乏力 此为肝病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状。患者若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厌油、腹胀、肝区隐痛等,排除了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均应怀疑患有脂肪肝的可能。 恶心呕吐 恶心与呕吐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症吠。呕吐是指将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入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肝胆胃系疾病常半有恶心、欲呕或呕吐的症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甲型等)、肝硬化、急慢性胃炎等。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肝系症

9、状。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 蜘蛛痣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其痣的大小不等。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针) 火柴棒压迫痣的中心 (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褪色,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时。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发生机理与蜘蛛痣同。据报道, 270例肝活检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 8有蜘蛛痣,脂肪肝好转后蜘蛛痣消失,3 例由脂肪肝转成肝硬变,

10、蜘蛛痣增多。内分泌失调 肝脏为许多内分泌激素代谢灭活场所。脂肪肝时,病人除出现蜘蛛痣外,还可以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病人体重改变机理认为是皮质醇类在肝脏灭活减少,导致血中皮质醇量增多,患者基础代谢改变,而见体重的变化。肝功能减退。糖、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会出现障碍亦会导致患者体重减轻或出现肥胖。 3脂肪肝都会变成肝硬化了吗? 答: 这种说法不全面. 因营养过剩和肥胖导致的脂肪肝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科学的减肥措施,可使体内的脂肪堆积减少甚至消失.但是,长期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已造成肝损害的,或慢性酒精中毒合并慢性肝炎导致的脂肪肝预后欠佳,应该

11、注意系统治疗. 中老年如何防治脂肪肝? 答: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流行病学调查其主要为酒精、肥胖等引起的慢性脂肪肝。也可由妊娠、药物和毒物中毒、营养不良、糖尿病、肝炎病毒或其它病原体感染以及先天代谢缺陷等引起。 目前,脂肪肝的治疗仍以去除病因为主,减重、饮食治疗并辅以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控制病度的进一步发度,并可使病情好转。 中老年的脂肪肝首选的是饮食治疗: (1) 酒精性脂肪肝: 首先要禁酒 (2) 肥胖相关性脂肪肝:减肥可改善肥胖伴同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并使脂肪肝消退。 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应补充的营养素为: 胆碱和 L-肉碱、-3 多不饱和脂肪

12、酸、卵磷脂、维生素 E、膳食纤维。 脂肪肝病人应该全吃素食吗?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好些人认为: 既然吃好多的肉类.糖类容易得脂肪肝,那干脆今后完全吃素食算了! 其实,如不摄入胆固醇相关成分,人体肝脏也照样夜以继日地加工合成胆固醇.而且,”全吃素食,不动荤腥”还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不吃肥肉,少吃油就不会得脂肪肝了吗?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不仅动物脂肪( 肥肉)和植物油会转化为体内脂肪,而且食物和淀粉在肝内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为脂肪.当这些物质过剩,超过代谢的需要,就会变成脂肪在体内储存,形成脂肪肝. 维生素缺乏症 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病

13、人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 维生素缺乏常认为是由于脂肪肝病人的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但亦有人认为肝脏受损严重时,肝组织中的维生素含量亦减少,因此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是导致出现维生素 缺乏症状的两个主要原因。 黄疸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黏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 黄疸在临床上按发生机理可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与阻塞性三型。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脂肪肝常与哪些疾病合并存在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更多见的还是全身性疾患在肝脏的一个

14、病理过程。营养过剩性脂肪肝为多元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常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并存,或即将合并这些富裕型疾病。 酒精性脂肪肝常伴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等。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并存。因此,对于 B 超发现的脂肪肝患者,应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脂肪肝的病因及其可能并存的其他疾病。 脂肪肝治疗原则 1. 肥胖性脂肪肝治疗原则以药物疗法为主,配合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 42.糖尿病脂肪肝治疗原则治疗糖尿病性高血脂症,以减肥、饮食及药物控制血糖,积极预防和治疗糖

15、尿病酮酸中毒,不喝醉及使用保肝片等。 3.肝炎后脂肪肝治疗原则应采综合疗法,参加适当的体能活动,但有黄疸时不宜进行。要控制高脂肪饮食,每日脂肪类食品摄入量应少于 30 克,少食高糖食物,例如高糖饮料、巧克力、蛋糕等。肥胖者应适当减肥,合理使用抗肝炎药物。 4.甲状腺功能过度性肥胖症脂肪肝治疗原则以治疗疾病本身为主,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手术或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酌情使用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的去脂药物。 5. 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脂肪肝治疗原则以治疗疾病本身为重点。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防治脂肪肝有很大的帮助,有以下几项注意原则: 1. 不要过度补充糖类食物。 2. 限制动物性油脂,选择易消化、而含胆固醇少

16、的奶类油脂及植物油。 3.蛋白质对肝脏病人是不可缺少的,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护肝细胞的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预防水肿、含血及腹水。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瘦猪肉、牛肉、豆干、鸡蛋、羊肉等。 4. 适当的维生素摄取: (1)肝内储存着多种的维生素,并且参与肝脏的代谢。当肝脏受损时,会影响维生素之吸收,尤其是维生素A、B、C 及 K 等缺乏,当出现维生素缺乏时,应及时补足。 (2)当维生素 A 缺乏时,会出现干眼、夜盲、皮肤干燥等。应食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牛奶等。若服用维生素A 及 D 药品时应遵守医生嘱咐服用,以免引起维生素 A 及 D 中毒。 (3)当维生素 B 群缺乏时,会出现舌炎、口角炎、阴囊皮炎、巩膜充血等,宜食各种谷类、豆制品、蛋类。 (4)维生素 C 有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作用,可多食绿色蔬菜、水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