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208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力的定义: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得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说明: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治理的总和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劳动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人力资源还包括尚未成为劳动力,但未来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口。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派生需求,边际生产率,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

2、需求称为短期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劳动力需求曲线: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劳动力需求相应减少,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假定企业的产量 X 增加,产品的价格 P 不变,总收入 R 应该随 X 的增加成比例的增加,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总成本曲线

3、是一条从固定成本位置出发,向右下方凸出的曲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R=MC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工资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 X 产品价格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工资+ 劳动者数量 X 工资上升部分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是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合计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了可变化的生产要素为了生产一定的产量 X 所需要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这个组合为等产量曲线。它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

4、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劳动力需求弹性:指工资率变化 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工资的变动从两个方面影响就业水平:工资上涨使劳动成本提高,因而企业乐于以其他的要素替代劳动,从而使雇工规模有所缩小,这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工资上升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使企业面临着提高产品价格和缩小生产规模的压力,从而使雇用水平有所下降,这是产出效应在发挥作用从长期来看,各要素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也会越大。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度越强,则该市场中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就越大,单个企业的而劳

5、动力需求要比真个行业或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得多。技术进步可以使生产同质同量的产品时,比以前投入较少的生产要素,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产量曲线向远点靠近。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比率给定的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增加超过拉动边际生产力的增加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在于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的使用劳动。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 ,即比较平缓。第二章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

6、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极大化为主要目标。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会相应减少就业的时间,从而降低劳动力参与率。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以社会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3.工资水平,从市场整体来看,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越高4.个人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增加,将会降低人们谋生对劳动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劳动参与率5.居民家

7、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型社会保障智斗会降低劳动力参与率,就业关联式社会保障制度会刺激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7.宏观经济状况,经济周期的波动、繁荣、与衰退的交替对劳动参与决策的种种影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附加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悲观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工资率变动 1%,引起劳动力供给变动百分之几。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

8、的变动。以效用最大化原理作为分析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出发点。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以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下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

9、点之间的效用相同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想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不同比率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说明了个人的主管愿望,收入约束线则反映了个人的现实条件。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主体均衡的条件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纯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纯收入效应是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替代效应: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

10、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余暇减少。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少的需求,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增加,同时也使余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力供给:1. 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2. 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她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道格拉斯-有泽法则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不同于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原因是:从总体上,工资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如果劳动者可以自由进出,即劳动力市场是开放的,那么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定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亲下的曲线。

11、第三章: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非均衡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必然要立即向其他状态转化,而在非均衡理论中,非均衡与瓦尔拉均衡一样,具有行为确定的含义,因此具有稳固性,可以持久存在,而不仅仅是一种过渡状态。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1. 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2. 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业人员3. 供求均衡:即劳动力

12、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1. 显然,劳动力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劳动力需求变化对均衡的影响:显然,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由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条件可知:劳动

13、者具有完备的信息,各类流动成本为零且不存在任何制度性或其他障碍,劳动力是同质的,即都存在或都不存在对当前特定技能的任何预先投资,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一样,等等,那么,流动和竞争必然导致没有任何工资差别。3. 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决定均衡工资的同时,导致充分就业。瓦尔拉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状态下,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条件下,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上所遇到的数量限制后,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瓦尔拉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的情况下形成的需求,而有效需求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

14、格和数量双重限制的情况下形成的需求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原因:1. 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工资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2. 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3. 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非均衡是指:需求与供给数量虽然不相等,但是市场上已经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的格局的力量,市场价格也因此而稳定下来。这种不稳定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

15、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工资刚性和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他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形成数量限制情形下发生的失业 劳动力短缺还具有累积和溢散效应: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是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溢散效应是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短缺劳动力过剩表现是劳动力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为隐形失业,外部就为显性失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

16、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1. 存在高昂的换成本使导致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和稳定的重要因素,首先,企业寻找适合的员工需要花费招聘,筛选,培训等成本。其次,原有员工与新员工关系不好的成本,最后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劳动替换2. 现实经济中,分工进一步深化,企业中各岗位上的人力资本和知识的专用性得到提高,很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特殊的要求。3. 有关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研究难以避开工会和企业内部组织的作用。 第四章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劳动时间的特征1. 劳动时间是法律规范的工作时间,每日或每周的工作时间的最长限度由法律规定2. 劳动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3. 劳动时间是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时间的总和准固定成本:招聘成本,培训费用和退职金,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如果劳动时间由企业规定,即使工资率相同,随着劳动时间的不同,劳动参与率也会变化,而且缩短劳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