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6950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含2013年高考试题)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 (2013广东高考)某航母跑道长 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 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 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 m/sB.10 m/sC.15 m/sD.20 m/s【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弹射系统的“最小初速度”,对应滑行过程的最大加速度。(2)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计算。【解析】选 B。对飞机的起飞过程,由运动学公式 v2- 0=2ax,得 v0=10 m/s,B 正确。2. (2013四川高考)甲、乙两物体在 t=0 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

2、x 轴运动,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乙在 t=0 到 t=1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 t=0 到 t=7s 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 t=0 到 t=4s 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 t =6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理解以下三点:(1)明确 v-t 图像所围面积表示的位移;(2)明确 v-t 图像中,t 上方的速度为正方向,t 下方的速度为负方向;(3)明确 v-t 图像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的是加速度的方向。【解析】选 B、D。在 t=0 到 t=1s 之间,甲沿正方向运动,而乙先沿负方向运动,再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 A 错误;在 t=0 到 t=7

3、s 之间,乙在 t 上方所围面积与下方所围面积相等,则 t=0到 t=7s 之间的位移为零,故选项 B 正确;甲在 t=0 到 t=4s 之间速度是正值,则甲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 C 错误;甲、乙在 t=6s 时的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选项 D 正确。3. (2013大纲版全国卷)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2抛出,抛出时间间隔 2s,它们运动的 v-t 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A.t=2s 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 40 mB.t=4s 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

4、的相等【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1)理解 v-t 图像中图线与 t 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2)注意两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3)小球抛出后,只受重力,加速度向下。【解析】选 B、D。t=2s 时,两球运动的位移相差 40 m,但两小球是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的,无法判断两小球的高度差,A 错;根据 v-t 图像中图线与 t 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出 4s 时两球的位移都是 40 m,B 对;两小球是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的,落地的时间不确定,C 错;两小球竖直向上的初速度相同,由 t= 0vg知到达最高点用时相等,D 对。4. (2013新课标全国卷)如图

5、,直线 a 和曲线 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a 和 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 t1,a 车追上 b 车B.在时刻 t2,a、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 t1到 t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 t1到 t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 a 车的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3(1)先由 x-t 图像判断汽车 a、b 的运动情况及运动方向;(2)再从 x-t 图像的交点和斜率判断汽车 a、b 的运动特征。【解析】选 B、C。由 x-t 图像中直线 a 和曲线 b 的斜率及变化可知汽车 a 一直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 b 先沿正方

6、向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以后再向负方向做速度越来越大的变速直线运动,其中 t1、t 2时刻 a、b 两车处于同一位置,所以选项 A错、选项 B 对;t 1到 t2时间内汽车 a 一直做匀速运动,汽车 b 先减速后加速,故选项 C 对、选项 D 错。5.(2013海南高考)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a-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v-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理解以下三点:(1)熟悉运动学方程的使用。(2)熟悉 v-t 图像的物理意义。(3)能够将 a-t 图像转换为 v-t 图像。【解析】选 D。在 0T2时间内,加速度恒定,

7、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T2T 时间内,加速度恒定为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T3T2时间内,加速度恒定但反向,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 v=at, 3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在 2T 时间内,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选项 D 正确。二、计算题46. (2013大纲版全国卷)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 1 次到第 16 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10.0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 20.0s 内,看到

8、恰好有 30 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 25.0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 16.0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1)根据撞击声的时间间隔和每根铁轨的长度,求客车的速度。(2)利用货车和客车运动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解析】(1)设连续两次撞击铁轨的时间间隔为 t,每根铁轨的长度为 l,则客车速度为 v=lt其中 l=25.0m,t= 10.6s,得 v=37.5m/s(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 t=20.0s 内客车行驶了 s1,货车行驶了 s2,货车的加速度为 a,3

9、0 节货车车厢的总长度为 L=3016.0m。由运动学公式有s1=vts2= at2由题给条件有 L=s1-s2由式解得 a=1.35m/s2【答案】(1)37.5m/s(2)1.35 m/s 27. (2013新课标全国卷)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 A 和 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 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 和 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 l)、(0,- l)和(0,0)点。已知 A 从静止开始沿 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 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 x 轴朝 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 R 在某时刻通过点( l,l)。

10、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 B 运动速度的大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理解以下两点:(1)“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的含义即任意时刻 RA 距离与 RB 距离之比恒为 21;(2)由 x、y 方向的运动写出相应坐标,再找几何关系列方程求解。5【解析】设 B 车的速度大小为 v。如图,标记 R 在时刻 t 通过点 K(l,l),此时 A、B 的位置分别为 H、G。由运动学公式,H 的纵坐标 yA、G 的横坐标 xB分别为yA=2l+12at2xB=vt在开始运动时,R 到 A 和 B 的距离之比为 21,即OEOF=21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在以后任一时刻 R 到 A 和 B 的距离之比都为 21。因此,在时刻 t 有 HKKG=21由于FGHIGK,有 HGKG=x B(x B-l)HGKG=(y A+l)2 l由式得xB= 32lyA=5l联立式得v=16a4l【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