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7613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祜族 云南画报社2014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祜族来源:云南画报 2015 年 3 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拉祜族是亚洲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云南省 15 个跨境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以及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的山区。云南省拉祜族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及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地区等 6 个地州 26 个县市。拉祜族自称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拉祜”词义解释为“猎虎”“烤虎肉”“虎崇拜”或“山上人”“河源人”。拉祜族历史有锅锉、苦聪、古宗、喇乌、倮黑等他称。1953 年经民族识别定族名为“拉祜”。拉祜族内部分有拉祜纳、拉祜西、

2、拉祜普等支系。1987 年和 1990 年经民族识别,又先后把散居各地的“苦聪人”“老缅人”正式归属拉祜族。苦聪内部亦分有黄苦聪、白苦聪和黑苦聪不同支系。 祖祖辈辈藏老林,世世代代不见天,树叶作衣裳,兽肉野草当食粮,芭蕉叶是苦聪人的屋顶,麂子的脚印是苦聪人的大路,共产党领我们离开了山箐,走出了老林,苦聪人有了房屋,有了火,有了太阳!这是共产党领导下苦聪人社会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 居住习俗:古时候拉祜族为了适应游猎和采集的需要不断迁徙,多以山洞岩穴和结茅为室。这种极为原始的居住形式还保存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的金平一带苦聪人中,他们的房屋极为简陋、狭窄,多用木杆或竹子搭成屋架,用芭蕉叶竹叶

3、盖屋顶,由于叶子易干枯,所以两三个月就得换一次屋面。新中国解放后拉祜族人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拉祜族建房多在冬季进行,平时除火灾、水灾等非建不可外,一般不建盖房屋。拉祜族建房,保存着传统原始协作关系,寨内无论谁家建房,事先通报头人“卡些”,由卡些安排,全寨人出动,男的砍伐搬运木料,盖房子,女的割茅草、平整地基,分工细致,发挥专长,齐心合力,一日内建成。 服饰。拉祜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反映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服饰。因居住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同,服饰也略有差异,大体分两类:一是传统型的;二是改进型的。大多数拉祜族妇女服饰为传统型,由四片青蓝布缝合的长手袖右开襟的长衣长裤,在长衣岔口和衣

4、边、袖筒、托肩等部位嵌红、白、黑三色小块布料组成集合图案的花边。裤子为大裤裆长裤(早期为短衣短裤,随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生产条件的改善,衣裤已变为长衣长裤),头缠青蓝布包头。靠近中缅边境及傣族聚居地区,妇女服饰为短衣开襟,无领小袖口,衣长仅及腰间的短衫,短衫内套一件白汗衫露在筒裙上面,下身穿筒裙。拉祜男服,各地大体一致,大人小孩均为青蓝布斜开襟短衣,以布条结扣,下穿大摆裆裤,裤长由从前狩猎时不及膝的短裤变化为长裤,头戴圆形小帽或缠青蓝布包头。 狩猎工具。拉祜族在长期游猎迁徙中,熟知各种野兽和禽类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应用了许多古代科学技术,表现了拉祜族人民的智慧和创作精神,主要有弩箭、刷杆、镖杆

5、、长刀、双股叉、扣子、套网、豹夹、陷阱、火枪、粘粘胶。拉祜族弩箭,在拉祜族人民多次反封建领主统治、反民族压迫的起义斗争中威名远播,整个拉祜山区弩箭飞舞,给前来镇压拉祜族人民的清军以很大杀伤。 纺织技术。拉祜族家庭纺织历史悠久,家家都有自制的竹木纺车或织布机,妇女都会纺线织布。一家人所需的布料全都依靠自给自足。拉祜纺织方法多采用手工将棉花加工成棉条,再用土纺车将棉条纺成纱线,再将纺好的纱线展开梳理光滑,最后用土织布机织布。 璀璨绚丽的葫芦神话。神话传说中至高无上的厄莎神,创造了天地日月,创造了孕育人类的葫芦籽。在一棵大树下种了一粒金色的葫芦籽,精心培育,当葫芦成熟时,麂子受惊踩断了葫芦藤,厄莎历

6、尽千辛万苦找寻葫芦到“七山七水汇合处”,先后命鱼、马鹿去打捞未成功,后命螃蟹和老鼠将葫芦拖到岸。这时,厄莎听到葫芦里人的声音,便命小米雀和尖嘴老鼠啄开葫芦,始祖扎迪和娜迪从葫芦里出来繁衍了人类,从此有了拉祜族。委婉动听的拉祜 5 声音阶也源于芦笙的传说。相传人们为了感谢厄莎创造万物,赐人类籽种,教人耕作,五个兄弟团结一心,用葫芦和五根金竹管制成了感恩厄莎的芦笙。金竹黄竹有节子,拉祜也有年月日,传统盛大的拉祜年“科尼哈尼”不仅是为辞旧迎新划分年节,更是拉祜族祈求粮食丰收、人丁兴旺、民族团结的美育礼仪节日。 芦笙歌舞。拉祜族是用歌舞抒写历史的民族,“说千来了说万来,打开葫芦人类来。” 拉祜族从葫芦

7、里诞生。“扎迪是厄雅的儿子,娜迪是莎雅的姑娘,扎迪是葫芦的儿子,娜迪是葫芦的姑娘”,葫芦是拉祜族的吉祥物。“芦笙吹响跳起来,舒心的歌儿唱起来”,拉祜族离不开芦笙,男孩从七八岁就开始学吹芦笙,成年男子出门身上至少带有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葫芦笙。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葫芦保存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水,表示健康长寿;房屋、生产工具、衣物等有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如意。 农业。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祜族农业生产仍以刀耕火种、粗放耕种为主,保留着狩猎、采集和捕捞的传统生产习俗。土地公有,习惯上“蒿子开花随人种”,耕地 12 年轮歇耕种。主要种植旱谷、荞、玉米等,开始开田种植水稻,主要生产工具为刀、斧、锄、镰刀、木锹,少数地区有犁、耙等畜耕农具。铁制工具从外地输入。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拉祜族原生村社“卡”、母系大家庭、双系大家庭仍有遗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