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558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增强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1.引言农民工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体制改革,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调查,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暨社会蓝皮书的调查表明,就

2、业问题业已成为当前国人最关注的三大问题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就业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堪比失业问题。就我国来说,对就业稳定性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关于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问题也更是需要提上议程。 高颖( 2008) 对北京等5城市的调查表明: 30岁及以上的农民工平均外出务工时间为9.65 年,平均在3个城市务工;而1630 岁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平均情况则是在3.72年的时间里辗转于2.52个城市可见,农民工就业流动性比较大,而就业的稳定性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对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开展研究,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3、、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概念的界定2.1 就业稳定性与波动性的含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稳定性概念的研究并不多,并且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宏观方面,国内学者张琦(1993)将就业稳定性定义为:劳动力的劳动参与量在相当的时期内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并认为农业就业比非农产业就业稳定。微观方面是针对个体劳动者而言,李丹、王娟(2010)将就业

4、稳定性定义为:劳动者参加工作后不仅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期限内稳定工作,同时这份工作能保证该劳动者的生活维持在稳定水平的一种状态。 西方学者认为,就业稳定性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变量之一。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就业稳定性应通过任期的长短来测量,包括任期5年,只有当任期超过五年才是稳定就业。国际上通常用一个人将一个工作保持6 个月以上的可能性来衡量这份工作的稳定性。2.2农民工的概念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

5、要组成部分”而国内关于农民工概念的界定也很多,本文主要把农民工定义为身为中国大陆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就业稳定性不足一直是困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面,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农民工在务工地和来源地双向流动, 体现为区域和产业的双向变动特征是外出务工农民在宏观经济面临冲击时首当其中, 从而在其务工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性, 多数农民工在一年当中变换过多个工作岗位。黄乾通过研究认为, 受教育水平和培训等方面的差异是影响农民工获取稳定就业机会的重要影响因素, 同时, 这种稳定性与农民工就业行业和所有制性质

6、有关。3.就业稳定性的意义如果劳动力市场中已经就业的群体不能够获得高质量、稳定的工作, 经常面临失业的危机, 那么,这种不稳定的就业状态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状况、企业的竞争力, 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工作生活模式。因此, 增强就业稳定性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3.1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是现阶段农民工就业结构升级的主要体现,事关整个城乡就业体系建设的成败,不可小视。在“2008 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让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建设发展成果。就业

7、规模的扩大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从现实看, 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着其生存境遇和对主流社会的心理认同, 进而影响到其社会公平感和生存道德。3.2增强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如果农民工没有固定的工作, 没法固定的收入来源,最起码的生存就受到威胁。当个体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法设法去创造生存下

8、去的条件,如果受到阻碍,他们无法生存下去,他们就会产生对政府,社会,国家的不满甚至愤怒,一旦这种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暴动,引发社会动乱,示威游行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甚至走向极端,报复社会,影响社会的安定。而农民工是社会生活中最易遭到不平等待遇的群体。长久以来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镇居民由来已久的身份优越感产生了所谓的观念上的不平等,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和谐社会难以真正实现3.3增强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农民工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它从农村中来,又做着城市的事,是城市和农村的纽

9、带,又是城乡一体化的使者。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首先要看农民工的发展趋势。对农村来说,农民多少变成了农民工,还有多少会成农民工,决定着这个地方农村的发展方向如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来稳住农民工、吸引农民工,就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说过,“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顺序,而是应该将顺序调换过来,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的。而就业稳定性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中的农民工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再来解决农村、农业的问题就容易得多了3.4解决农民工就业稳定性问题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

10、距,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题中之义工作稳定性的下降降低了员工的收入水平,我们知道在中国社会,一个人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即我们常常所说的工龄,与一个人工资收入,工作经验,社会声望,职位晋升等等存在着正相关的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待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工作经验越丰富,工作技能水平越来越高,人脉资源越广,无论对个人,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笔财富,随着工龄的增长,慢慢发展成为老员工,成为公司的骨干,核心力量,公司为了留住这样的人才,也会提高他的工资水平,当然他的工资水平的增长也得益于其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反过来,高收入,高职位,一定的权力等等,又会促使个人努力工作

11、,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迈力的为公司做出贡献,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很明显,这是一个双赢的游戏。4.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4.1客观因素4.1.1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的特点据了解,大多数农民工外出打工,在农村的经济收入,种植农作物还没有完全放弃,每年都会在播种的时间返回到自己的家乡,种上农作物安顿好一切才去打工,等到九月十月农忙时节再赶回家乡收成熟的庄稼,所以除了每年春节前后是农民工流动高峰时期,每年的三份和十月份也是农民工流动的次高峰。而常常因为农民工回家播种或是收忙,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比较长,等到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公司辞退,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工作极其不稳定。出于这方面

12、的考虑,很多农民工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倾向于灵活性比较强的工作,比如餐厅,饭店里的临时工等等,而这些工作岗位大都不会签订劳动合同,只凭雇佣双方的口头协议,或是亲戚,老乡的关系的口头说明,这种情况给了某些贪图小便宜商家可乘之机,利用农民工法律知识的空白,维权意识薄弱等特点,趁机钻空子,做出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违法行为。4.1.2政府责任缺失,对农民工就业没有给予合理的引导和服务农民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而且分散的群体,在中国目前经济利益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农民工要想生存,要想改变自己生活,必须自谋出路,而对于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来说,由于常年生活在农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再加上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又不大

13、可能主动去学习,平时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是他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他们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无外乎,亲戚,同村人,等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关系。而作为拥有丰富资源,权力的政府应当义无反顾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当好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引路人,为他们提供就业的平台,提供完善安全的就业信息。这是农民工迈出农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政府应当承担起这样的职责。4.1.3 公共资金分配的重点是传统的经济建设服务领域, 而用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费用则明显偏低与此同时, 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滞后, 培训资源缺乏统一整合, 培训资源浪费, 培训资金利用效率低, 仍是制约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资源有限, 培训机

14、构大都开设诸如计算机、电子、电焊、美容美发、缝纫编织、家政服务等行业的培训, 培训科目单一, 培训内容相似, 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需求脱节, 不仅培训学校没有积极性, 一些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4.1.4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经济增长的模式是第一产业为基础,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就业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等,

15、这些行业经营不规范,大多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员流动率高,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就业的不稳定性。以此同时,自从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扩大了对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性人才的需求,而传统的企业,由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中逐渐落后,最终被淘汰出局。4.1.5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女性劳动人口的增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体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稳定性。这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女性劳动者尤其是已婚的女性劳动者在中国的家庭结构中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角色,因此,女性劳动者存在着特殊的选择偏好,即更倾向于弹性化的工作安排,从而达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说,女性

16、劳动者的增多,确实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4.1.6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需求矛盾突出在当前农民工就业过程中仍然是市场起主导作用,雇主占主导地位,掌握话语权,农民工能否的得到工作,雇主有决定大全。这是因为目前在我国,失业问题依然严重,失业人口数量仍然庞大,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农民工就更加不利,他们就会觉得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常常委曲求全,怕失去工作,很多用人单位利用农民工的这种心理,压低工资,要求苛刻,这也造成了就业的不稳定性。4.2主观因素4.2.1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无一技之长这种技术含量,知识含量比较低的岗位本身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可替代性比较强,2006年,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对浙江七市十县(区、市)的劳动力市场和百余家企业、200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年龄结构青壮年居多,学历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50.3%的农民工学历为初中,31.9%为高中或职高。较低的文化水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