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444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农民增收的文献综述一、前言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的晴雨表,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预报器,并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前提。然而,在中国农村渐进式的改革当中,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隐性和潜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 2004-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涉农领域的广泛关注。对此,探索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如何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等热点问题许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二、学术界的观点及理由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

2、慢的原因,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比较多的问题,同时也是产生观点分歧比较大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阻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很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于农民收入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研究重点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农民增收难的症结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这种观点认为,农民增收难,城乡差距悬殊,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的集中体现。从结构性矛盾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不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从体制、政策到各管理

3、制度上限制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导致中国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民充分就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体制性矛盾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农村农业人口与城市非农业人口两种户籍制度等造成的城镇居民与农民权利和发展机会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失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逐步改善,但农业和农村在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仍处于不利地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结构体制仍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是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本所在。林毅夫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观点认为,当前农村生产过剩比较突出,如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启动农村市场,

4、解决当前生产力过剩的问题,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秦楼月认为,造成农民收入缓慢的原因有很多,从微观上看主要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非农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农民本身素质低等这些微观因素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二)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密切。典型的观点有:陈吉原、韩俊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考察,指出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劳动者报酬收入比重有所提升,家庭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二是高收入省份的非农产业收入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农民收入主导但农业收入仍保持增长趋势;三是种植业收入在中西部省份仍占较大比重。林秀梅、刘玉玲、

5、何英凯在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及收入增长状况分析后认为,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收入来源的结构入手。通过对 1990年-2000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数据,运用统计学及模拟增长函数模型得出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已实现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向工资性收入转变,而改善收入来源结构成为农民增收的垫脚石。张建杰认为,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收入来源性质的转变即农民收入的增长由过去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步转变为依赖外出劳务收入的增长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它不是一个单一问题而是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挂钩。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非农拉动型和市场驱动型的特征。所以收入结构变动、收入来源在很大程

6、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张卫军和王德文认为,经营农业很难使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与源泉与动力。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其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农民增收主要集中在收入结构变动和收入来源结构两个方面。三、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和对策林毅夫认为,发展中小企业转移劳动力、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轻农民负担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李雁红认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在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就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张艳红主

7、张,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来增加农民收入。韩俊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改革现行征地制度、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途径、加大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及科教文卫方面的投入对于农民收入提高意义重大。赵科源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把职业教育投入当做生产性投入看待。并适时开展创业教育来帮助农民,放下锄头,走进市场。徐炜认为,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关键。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靠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其中金融支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农村,支持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前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认为,对农业和农

8、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为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产业化经营战略,解决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政策、龙头企业、科技、体制等关键问题。加强和改进对农业产业化的领导,注重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把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农民群众造福。四、小结依据上述文献综述可知,对于农民增收,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丰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与对策虽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必须择优弃劣。其中从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来深入分析农民收入的增加并不多。作者认为:第一,“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包括思想品德素

9、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提高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培育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通过到基层推广先进技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人员,分期、分批次到农村进行相关技术指导。积极设法破解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资金不足、推广对象素质等难题,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总之,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政府要加大力度改善民生的同时应进一步放宽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地社会保障,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而农民作为提

10、高自己收入的关键主体更要为改变自身现有的生存状态,提高自身地位做出积极努力。参考文献1林秀梅,刘玉玲,何英凯.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及收入状况分析. 税务与经济.2010.62柳芳.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2010.63张军伟,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根本性转变. 中国农村观察 2001.14张建杰.农户收入变动成因及合理性.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 3 页5张艳红. 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张建国.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0.47李雁红.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

11、.18沈宇丹,杜自强,陈秉谱.从农民收入构成及影响因素探索农民增收的思路.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12.第 6 期.第 848-第 8549王鹏飞.农民收入构成及其收入增长分析.现代营销10秦楼月.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2,第2 卷(60)11赵科源.影响山东农民收入的核心因素分析.青岛科技大学报.2010.6.812温铁军.透视新农村建设.中国合作经济.2005.11 13李少民.农民增收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南农业。2005.1114张元红.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12415http:/16http:/17http:/18http:/news.QQ.com19http:/20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