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6143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李志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小冲小学 姓名:李志方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

2、,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

3、色的新思路。 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 、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

4、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 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5、。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 宽 高 长 底 接着提问:(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

6、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 2 和 5

7、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即将步入 21 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2010 年 3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