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述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085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太极拳述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杨氏太极拳述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杨氏太极拳述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杨氏太极拳述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杨氏太极拳述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太极拳述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太极拳述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太极拳述真内功劲法-杨建候传 魏树人著 杨氏太极拳述真内功劲法-杨建候传 魏树人著2008-12-05 18:07本章首先介绍的是人体各部位点与线的位置与相关内劲的运用方法,共 27 种。继而介绍侧平劲,螺旋劲共 18 种,最后介绍轻劲 6 种,大气球用法 3 种,共 54 种。其中,轻劲,大气球用法与九曲珠劲法是先师晚年讲授的几种劲法要决,属于高层次的点中求之揉手技艺,系自杨健侯处秘传而得。还有一部份是先师青少年时期,从师伯少侯公的发劲中感受和领悟到的。第 2 章;内功劲法的运用;第一节:以悬挂的古钟为例。钟体中心有一条垂直线,线下端系一钟锤。内功练到较高境界时,钟锤可以旋转和上提,下落

2、。若以古钟比喻人体,钟口即是三道气圈中之胯气圈,钟蒂为肩气圈,中间为腰气圈。把古钟的垂直线均分成四段,即形成五个点。一:顶点:位于人的咽喉,乃点穴之门,故又称为绝命点。因为它不易动转,是权衡身体变动的准星。2:上死点:因受顶点的牵连而活动范围很小,此处受力后不易化解,故称死点。三灵活点:相当于人的心口处,是人身旋转最灵活,最难控制的一处。揉手时要由此点探出反应再击死点。四下死点:受钟锤垂坠的影响而活动范围不大,内劲向此点击发易于奏效。五下垂点:位于垂直线最下端,是钟锤所在处。此点在人的 2 胯之中,它一动便影响全身,所以通常把它作为稳固下盘之用。以上各点平均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相互都有连带关系

3、。例如上死点和下死点的中间是灵活点,因此这 2 点都含有一半的灵活性,一旦被击,都会受到灵活点的影响而变灵活。当对方的上死点转变灵活时,其顶点就必然僵滞,此时须向其顶点击之。由于各点均在一条垂直线上,当某个点受击时必然牵扯到其上下 2 个点。如击上死点时,对方会在顶点至灵活点一段形成弧线,其上死点必然移向弧线的最弯处。此时要用弹簧劲引直弧线,在照其顶点击之。若遇到对方的垂直线变成弧线形成并呈松软状时,不可轻易击死点。应先击其垂直线的任何一处,使对方的神,意,气集中于被击处,其弯曲的垂直线自然变垂直,这时,立即朝死点击之。第 2 节: 六段架子 :先师讲太极拳的技击架子属于“坤六段 ”,又称“六

4、段架子” 。“坤六段”的架子是从“乾三连”养生架子中淤生而来。通过盘养生架子培养元气使之渐充,浩然正气便可由会阴周围,将胯,腰,肩三道气圈由中线向左右分隔,形成六个半径圈。揉手时可任意运用这六个半径圈去迎击对方。浩然正气粗大,促使右肩之半径圈向前下转便可发出挤内劲。又如。以浩然正气促使右胯之半径圈向前外转便发出开劲。左胯之半径圈向后内转即又形成合劲。俟运用纯熟时,可使六个半径圈任意地朝各个方向旋转发出不同作用的内劲来催发对方。第 3 节:上线与下线:当对方接手即将发劲时,要将脊内劲上提至背部“劲源” 处。内劲围绕着肩胛骨的上缘,经上臂,前臂至食指通出,此为“上线” :如内劲由劲源沿着肩胛骨的下

5、缘,经上臂,前臂,至小指通出,则为“下线” 。如果内劲沿上线未得机势通出时,立即改走下线,必能通出脊内劲。无论脊内劲是沿上线还是下线通出时,都要带着接触点指向对方中心。是指十字中心。第四节 1:枣核劲,杏核劲:接手时:以手心贴扶对方手背,意想在彼此中间横置一大枣核也可想象为一大橄榄核。内劲由劲源直达中指根,并由身前的枣核尖上爬饶过枣核肚,向对面的枣核尖延伸:同时亦从自己身前的枣核尖发劲,平直地通向对面的枣核尖。沿枣核上缘弧形运行的内劲和贯穿枣核中心的平行的内劲要同时到达对面的枣核尖。再用枣核尖之内劲指向对方的内根处。如果沿枣核上缘发劲未能奏效,立即改走枣核下缘,仍要配合贯穿枣核中心的平行劲才能

6、发出对方。如果对方以拙力反抗,要立即微旋枣核,在按上述方法,使枣核旋转着发向对方中心。若沿枣核之边发劲未能控制对方,立即改为意想走弧形较大的杏核边,使内劲走向加大弧度发出对方。也可在与对方接手时,已手就贴在意想的枣核肚上,内劲向下渗透到枣核中心的平行线上。再向前平送这条平线,就能将对方跌出。对方的中心是指胸前十字中心,就是意想在对方胸前有一个上下相等的竖十字形状。各种内劲用法必须是在练习套路拥有内劲的基础上才能作用的,否则只是空谈。2.扇面内劲:与对方一接手,就要用掌根接对方的劲点。如果是以侧掌接对方拳的劲点,则意想以掌根贴在一把竖直打开的折扇之扇轴即对方之劲点上,掌根要逾越至劲点之前,还要带

7、着对方的劲点:五指放松伸展,好比是扇子上起撑开作用的小竹骨。弥漫在指间,通达于手外的内气,好比是纸质折扇的扇面。扇面随着手的动作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但绝不能用扇子骨即手指去戳对方,与由自身胸前中心发出的平气圈一起发向对方背后之劲源。发劲时一旦与对方来力相顶,就要向上下或左右移动扇面,使之错开顶力,催发出对方。如以平掌接对方来拳之劲点,就意想掌根贴到平行打开的折扇轴既平扇面上,其它动作皆同上,惟走平扇面劲时,要配合由自身背部劲源发出的立气圈一起发向对方胸前的死点,将对方催出。如双手与对方相搭,就要走大扇面劲。大扇面的走法是:自己的 2 臂即为扇面 2 侧的边骨与对方相搭后,既不能丢,也不能杵,要

8、沾着对方,在用意想的大扇面边缘即平气圈配合由自身背部劲源发出的立气圈,一起冲碰对方的中心死点。这种碰发劲要具备较高水准的内功后才能正确地运用。3.锉劲:当用刀劲未能奏效时,前臂立即内旋,意想前臂之桡骨犹如一柄钢锉,就像用锉加工物件一样径向接触点滚动。发锉劲时,前臂要平直,向前,向后锉动都应伴随着身中垂直线的前后移动,向前锉时要配合以按挤内劲,以手指领向对方中心而将其发出。当向前锉未能得机得势时,便立即改向后锉。后锉要配合采捋内劲,要以肘端领出对方中心,将对方发出。4.刀劲:揉手时以前臂接触对方,手要伸直,腕部要松,才能透出内劲。意想前臂之尺骨犹如一把利刃,向下切入接触。向前切要配合以按挤内劲切

9、进接触点。切时不能使接触点移动。下切时,肘意要向腰圈上沉坠而发放对方。当向前切未奏效时,立即转为向后割,要仍向原接触点深处割,向后割配合捋采内劲,肘要有提手旁在一个列字意,刀切入越快,越巧妙,也就越不易引起对方的防范与抵抗,才能利落地将对方发出。锯劲:锯劲与锉劲应相互配合使用。当锉劲未能奏效时,前臂立即外旋,意想前臂尺骨犹如一把锯,直接锯向接触点。使用锯劲时,要以肘为后援力,腰圈要圆满地摊开与肘虚接。向前锯时要配合以按挤内劲,手要伸直,腕部要松,一个锯齿,一个锯齿地往前锯,内劲在锯动之间自然呈现出一开一合,一动一静的变化,而又使开与合,动与静自然地融为一体。向前锯不得超过三个锯齿,便立即改向后

10、锯,向后锯时要配合采捋内劲方能奏效。滚劲:以前臂在接触之处沿立圈轨迹滚动时,意想接触点就是立圈的轴心.轴心的外缘一滚动,立圈自然就随着旋转,要根据与对方接触的方式和其反应方向而选择向上,向下或向侧,侧后的滚动.运用滚劲时,其窍要在与:一有滚动,就要有移动相伴随.如果要使立圈自前向上滚动,就用立圈的上半部将对方加在接触点的力,向上,向后滚动化解而使之落空:同时,立圈的下半部边向前上滚转边移动,而将自身的内劲渗入对方体内.运用滚劲的关键在于内外相合.将渗透之意融于滚动之型中才能奏效.错劲:接手后即意想在彼此胸腹之间形成一个平圈,平圈的十字中心就在接触点上.要避开对方来力,就要使十字中心向前,向后或

11、向左,向右错位.譬如以右腕尺骨与对方来力相接时,右腕内旋,向十字直线的右方错开十字中心点,变成以桡骨与对方来力接触,随即用桡骨向中心前方催出十字之横线,配合采列内劲发放对方.如果当时是以右腕桡骨相接,则右腕外旋,向十字之横线的左方错开十字中心点,变成以尺骨接触,随即用尺骨沿十字之尺骨接触,随即用尺骨沿十字之直线朝对方与对方胸部催去,并配合按挤内劲发放对方.折劲:与对方接手时,意想在与对方相接的前臂或手心中控制着翻板的中轴,翻板可随意向上下翻转或向内外折动,对方一触即翻.与对方一接触,若其来力在翻板中轴之下方时,翻板下部必被来力推回,对方来力自会落空,而翻板上部必然向前下方折进,我之内劲自然渗入

12、对方的接触点.这样对方来力越大,还回之力越猛.由此做到力从人借,用开合相间的折劲发放对方.磨劲:揉手时,有意用尺骨侧与对方前臂相接。然后以右肘端沿逆时针的平圈轨迹磨转,催动梢节之手如同磨墨一般旋转,带动腕部保持与对方相接的状态下随之而磨转。在肘端磨转的同时,腰部中心相应地与之配合沿顺时针轨迹磨转。如此肘,腕,腰协调连贯地研磨成大小不等的三个圆圈。圆圈的大小要根据对方来力的大小而定,对方力大则圈大,对方力小则圈小。肘,腕沿逆时针轨迹由外向里磨转时,犹如漩涡向身内旋圈,此时腰间要有蓄纳之意,与肘,腕形成相向相合之势,使对方来力卷入漩涡中。随后,心中一静,腰与肘,腕即转朝相反的方向磨转,此时要有将对

13、方抛远之意,使其被甩出。肘内劲:当我手位于腰圈上方,对方自上向下按来时,要以掌擎粘着对方的按劲,眼神注视对方肩后上方之“空点”,随即由肘端向下通出肘内劲,肘内劲经下向前旋转,擦着对方十字中心并带着对方的中心点斜穿向“空点” ,随即意一定,以肘擎起来劲,对方即被发出。对方若从下向上捧,只要我拳仍在腰圈之上时,皆可用上述方法发放对方。当手位于腰圈之下,对方自上向下踏按时,仍要以拳擎粘对方的踏按劲,但眼神要注视对方臀后下方的“空点”,随即由肘窝向上通出肘内劲,肘内劲向上,向前旋绕,擦着对方十字中心并带着中心点斜穿向其臀后的“空点” 。随即意“ 一定”,以肘擎起来劲,对方即被发出。对方若自下方向我挤来

14、,只要我拳仍在腰圈以下,皆可用上述方法,以拳擎粘对方的挤劲而发放对方。又如,在腰圈的右侧与对方接手时,要由肘内侧通出肘内劲,经对方身后向左平旋,绕着穿向对方的“空点” 。而在腰圈左侧与人接手时,发劲方向则与上述方向相反。脊内劲:脊部通出内劲才能将对方发得远,与对方欲搭手之际便使脊内劲沿腰株上行五六寸。当搭上手后,脊内劲仍上行并分向两肩,流经两肘至双手。肩要变空并向前微倾,同时颈项要竖起,两肘微张,胸腹内含,上半身好似俯伏在一大圆球之上。发脊内劲时三关要长,将脊内劲由背后投向双手的接触点前 2 寸处:双手的内劲通出与之汇合,一起催向对方中心,而将对方发出。腰形与腰内劲:揉手在按挤对方时,一般是用

15、腰形混合腰劲一起攻击对方。正确地运用按挤劲,应该只运用腰内劲,而不能有腰之形,若有腰形掺杂拙力,就会引起对方拼力反抗。要用腰内劲催发,对方只感觉到被一股强大的气流裹胁牵动,而不知这股劲是从何发出来的。欲出手时就应将腰内劲放在手上,但绝不能往劲点上使内劲,要擦着劲点,还要带着劲点,将腰内劲领出发向对方。这样,对方不易察觉也就不会得机反抗。若真能做到把腰内劲放在手上,手的动作便既沉稳又灵活,一遇来力即可顺势变化,此时对方反抗也不会得逞。因此,无需担心对方突袭。腰内劲也可以放在肩,肘,膝上去发放对方。如要将腰内劲收回时只须身略内含,就能使腰内劲回归腰间。混合内劲:将几种内劲混合之后去发放对方,能令其

16、无法避开。混合内劲虽然是从手上通出,但绝不可用手表现劲力,因为手走两种以上的劲,就会改变原来的方向,也不能使内劲连贯地发出。手只是与对方相接触,应将内劲从手上领出去催发对方,绝不可用手推人,所以手应该既无形又无力。与对方一接手,就要擎起对方:随后内劲才能由劲源沿上线经手通出侧按内劲,发向对方臀后:同时由肘端通出挤内劲,使手平粘在彼此接触点上,意想彼此相接处像两片玻璃平面相贴,将对方吸住。随即腕内劲便向下踏发,发踏劲时,按挤内劲仍要继续通出,如此才能使这几种内劲混合在一起,将对方发出。找劲根:与对方接手时,周身要放松,将肩,腰,胯,膝,松散出来的气圈都敷布在接触点上,自身有向接触点倾倒之意,引导内劲进入接触点,对方即被渗入之内劲所欺挤而暴露其劲根。我随即将松散的肩,腰,胯,膝,气圈支撑着大气球的前端并带着接触点去冲碰对方十字中心,将其发出。压缩弹簧:与对方一接触,就应将其最突出的来力顶点听清,意想自己的掌心放出弹簧般的渗劲,透入对方体内。对方即感不适,自然要变动其不适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