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921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不同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比较研究以义乌、郑州、成都为例 伍雯 任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摘 要: 通过对比研究我国东、中、西部不同代表城市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形式, 分析各地创新动力。东部在于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 中部在于金融服务加大供给侧改革, 西部在于加速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及偏远地区金融体制跨越式发展。关键词: 农村金融; 体制创新; 地区金融; 作者简介:伍雯 (1987) , 女, 四川成都人,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金融系讲师,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与金融;作者简介:任莹 (1994) , 女, 河南开封人, 澳门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7-05-24Received:

2、 2017-05-241 东部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分析以义乌为例1.1 义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义乌地区近几年农业和金融表现出稳进的态势, 2016 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2.2 亿元;2016 年 12 月底, 义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2665.8 亿元。同时消费、集贸市场、工业生产、外贸进出口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平稳增长。20112016 年义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 2016 年已达到30000 元,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增长速度却呈下降趋势。义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作为农村金融发展动力之一, 在保持增长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发掘更多增长的新源泉。1.2 义乌农村金融创新发展

3、方向义乌作为中国的小商品生产中心, 现已形成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品质化为特征的新型多元市场。从 2013 年开始, 义乌根据“构建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 着重服务国际贸易改革, 加强个人跨境人民币与个人外汇管理改革, 致力于解决服务国际贸易中金融体制的制约因素, 着力构建与国际贸易改革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义乌农村金融创新方式主要包括搭建金融平台为贸易服务与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该地区各家商业银行总共推出 30 多项供应链融资产品与服务, 累计融资金额约 50 亿元。目前义乌全市有 10 余家金融机构与“元宝铺”、“云贷365”等平台开展“数据质押”电商贷款

4、业务。该地区监管部门采取简化业务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等措施, 促进贸易服务, 使人民币结算等业务为当地农村金融发展提供高效机制。2 中部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分析以郑州为例2.1 郑州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发展条件郑州农村金融建设具有上亿的人口基数, 2013 年中欧班列 (郑州至汉堡) 开通, 打通了河南至欧洲各国的铁路通道, 郑州作为中原中心, 在构建内陆“辐射网”高地等方面, 发挥着整体交通枢纽优势。但受自身经济发展程度的局限, 郑州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未成熟。首先, 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的农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较单一化, 农村金融面临着供给侧改革。郑州市除村镇银行之外其他新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 且融资

5、非农化现象显著。其次, 金融建设环境欠佳, 阻碍金融资源聚集, 影响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第三, 以郑州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及乡镇企业人才吸引力不足, 致使金融业发展缺乏高端技术和高层面专家指导, 并且在金融运转速度与效率等方面, 这与东部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都有一定差距。2.2 郑州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新方向第一, 完善农业金融发展的基础制度。强化政策性支农力度, 将中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建设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保险资金由政府和个人共同缴纳。大力改善发展环境,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第二,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该地区农村金融基础较为薄弱, 应加强中

6、小金融机构的合并与清理, 同时引进外资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第三, 注重因地制宜, 活跃思维做到真正的创新。结合互联网、服务站等新型形式辅助探索, 借鉴国内先进经验, 如新野县“兴业保”将个体信用转化联合信用从而应对担保不足问题、海南农信社“一小通”支农模式等。3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制分析以成都为例3.1 成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背景分析2015 年 7 月, 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头号城市。2017 年, 成都市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继续加强建设, 计划在本年末, 其规模达到 2500 余个行政村。成都具有国家的战略支持, 同时拥有较为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 这可反哺农业。在供给

7、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成都地区农业能够接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提高产业链水平。成都平原的地形优势, 也使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重心位于此。3.2 成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方向成都普惠金融改革创新, 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结合农村金融发展需求, 开办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微银行”) , 还针对不同的农村社区特点做出相应的升级改造。目前“微银行”等农村金融服务已经涉及到存折查询、补登, 存取款, 贷款申请等业务, 信用评估和贷款发放等更多业务办理将在未来逐步实现。这一创新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 还能起到收集农民贷款需求的作用。成都作为西部战略城市, 农村和城镇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的对立将影

8、响成都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应加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金融机构加快推出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和农村土地 (承包) 经营权抵 (质) 押贷款, 推动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3.3 关于西北边疆地区农村金融体制的特殊说明新疆、西藏等边疆城市, 农村金融发展进程处于培育阶段。“后起步”的现状, 为该地区在直接建设现代金融体制上带来更多成果。首先, 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金融需求, 农户经营对信贷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的依赖度将提升。第二, 新疆作为中欧铁路多条班列境内最后一站, 便捷的铁路运输系统为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 激发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潜力。第三,

9、 人才培养计划、政策倾斜等客观上促进该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但是, 资金配置失衡、金融竞争环境不足、农业保险和信贷供给端单一、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不足等缺陷仍在。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环境, 使该地区农村金融不论是产品和服务, 还是体制上的漏洞和风险都要比其他发展成熟地区需要投入更多力量。该地区应充分将其劣势转化为优势, 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金融市场机制建设空间广阔, 把握机遇, 借助政策, 借鉴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4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方案如今仍有近千个“空白乡镇”分布在各个偏远地区, 极度缺乏金融服务, 无论是涉农金融机构数量, 还是金融产品种类和服务水平

10、, 都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比甚微。宏观上要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 同时配合国家财政政策, 加强对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渗透。从金融机构来看, 存在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结构单一, 邮政储蓄机构从农村抽取资金的现象仍在, 应加快邮政储蓄机构改革, 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同时要鼓励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重返农村市场, 做好引导, 将更多资金引向农村地区, 并解决农村第一第二产业贷款不易的问题。加强商业银行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 既可以使农户的生产扩大, 也可以使金融机构在农村扩展业务。从农村本身来看, 需形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以解决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产组织变革带来的问题。通过集约

11、化促进农村金融体制发展, 农民通过集约化对生产和销售拥有更多话语权, 从而能够逐渐占据市场主动权。从地区来看, 东部在于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 中部在于金融服务加大供给侧改革, 西部在于加速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及偏远地区金融体制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李硕, 姚凤阁.中国农村金融创新路径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5 (02) :119-122. 2姚翔.各国 (地区) 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比较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09) :73-77. 3赵振宗.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家户福利的影响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经济评论, 2011 (04) :89-95. 4王顺, 梅国辉, 赵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探索J.中国金融, 2010 (22) :58-60. 5姚耀军, 陈德付.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8) :45-51. 6付东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7王振海, 于蕾.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J.中国培训, 2015 (9X) :83-84. 8高小雪.郑州市农村金融政策研究J.农业经济, 2014 (9) :99-100. 9杨红丽, 甘海燕.新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思考基于农户金融需求的视角J.新疆财经, 2016 (3) :72-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