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4899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研项目名称 备案情况 投资金额 工程费用 其他费用 预备费 铺底流动 资金 经广东省发展和改 中药物流 革委员会备案,备 100,000 43,539.5 28,339.5 2,875.2 25,245.8 配送中心 案项目编号为: 072200589029001 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的投资时间进度如下: 建设期 生产经营期 投资内容 1 2 3 合计 总投资 41,114.8 33,639.4 25,245.8 100,000.0 固定资产投资 41,114.8 33,639.4 74,754.2 流动资金投资 25,245.8 25,245.8 若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

2、项目投资需要,资金缺口将通过公司自筹解决;若募集资金满足项目投资后尚有剩余,则将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产业背景 本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的设计配送能力为:中药材 80,000 吨/年、中药饮片 8,000 吨/年(为公司中药饮片扩产工程配套) 。因此,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情况、交易和流通方式、产业政策等就直接决定了本项目的市场容量和前景。 (一)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情况及前景 近年来,中药材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下五方面。一是中药工业近年虽然受到了 GMP 认证的很大影响,但因需求的拉动,产值每年仍然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从而拉动作为其原料的中药材需求迅速增长

3、;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药食两用的品种增长幅度巨大,党参、当归、黄芪、山药、甘草、枸杞、大小茴香、干姜、大枣等品种年需求量都增加到了两万吨以上,玉竹、北沙参、桔梗、薏苡仁等品种用量也上升到了一万吨以上;三是提取物需求迅猛增加,原料供应由滞转紧,原来库存积压、价格很低的中药材下脚料,现在因作提取物原料,使大多数品种价格大升,供不应求;四是冷背品种需求增加,由于中药科研和植物药的开发,很多冷背药材成为追寻热点,需求量显著增长;五是中药材、中成药、中药类保健品、中药饮片出口持续增长,国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中药产品的原材料,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取决于上

4、述四种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中药出口的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1、中成药市场分析 中成药在传统中草药材的基础上,吸取现代医学科研成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原料进行了加工、提取、分离、纯化、合成,在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中,以其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口感好且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中成药是本土发育并结合医药科技改造提升的传统中药产物。近 20 年来,许多中药企业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中成药行业才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大部分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成药品种、剂型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中成药品种合计约有 8,0009,000 种,剂型上过去仅有“膏丹丸散 ”,现在则有了片剂、口服液、

5、胶囊、颗粒、滴丸以及注射剂、气雾剂等等。 近三年中国中成药制造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 11 如下: 年度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1,227.69 1,019.53 746.40 增长率 14.24% 23.00% 14.00% 2、中药饮片市场分析 中药饮片是我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又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随着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它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三年中国中药饮片制造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及其增

6、长率 12 如下: 年度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0.22 163.74 128.80 增长率 31.62% 26.00% 16.00% 3、中药保健品市场分析 据中国保健品科技学会统计,2000 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 500 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 年、2002 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 43.0%和 29.8%,2002 年销售额仅为 200亿元。2003 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再次激发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 300 亿元;2004 年市场延续了 2003 年的上升趋势,继

7、续保持平稳增长,销售额为 340 亿元。2003 年和 2004 年两年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为 50.0%和 13.3%。 保健品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 国人有进补的传统习惯; 国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了对保健品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将使消费者更加关注身体健康; 医疗费用的昂贵将使消费者更加依赖于自我保健; 计划生育政策将使对健康的投入加大。 而在保健品产品中,中药类保健品占有绝对优势,2002 年全国共批准 82811 数据来源:2007 年中国中药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12 数据来源:2007 年中国中药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个产品,其中中药类保健品为 552 个,占批准总量的 66.

8、70%;营养补充剂类产品 140 个,占 16.91%;生物工程类产品 136 个,占 16.40%。由此可见,保健品的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也不断地增加其对中药材的需求量。 4、中药提取物市场分析 中药提取物是介于中药材和中成药之间的一种产品类型,是中药用药的一种新方式,它既可以直接使用,又是各种草药制剂和健康食品的原料,有较好的应用基础和广泛的市场。据估计,全球的植物提取物市场在 2005 年将突破 260 亿美元,2006 年产值更将突破 350 亿美元。13 而在我国,专门的植物提取物企业有200 家以上,但投资规模达到 5,000 万元以上,不超过 20 家,总资产规模和年销售规模在 1

9、 亿以上的企业不超过 10 家,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和年销售额在 1,500 万元左右。 5、中药出口需求分析 中药出口方面,2000 年以来,我国中药出口平均年增长达到了 10.20%,2005 年出口额达到 8.30 亿美元,增长 14.48%。2006 年上半年,出口额达到了 5.07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7.05%。其中提取物出口 2.26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76%,已占出口的 44.62%;中成药出口 0.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51%;保健品出口 0.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2.81%;中药材和饮片出口 1.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24%。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药材

10、需求量较大,随着中药材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为中药物流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中药材物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中药材物流行业的现状 在中药材流通领域,我国现在还停留在自发的中药材集贸市场和传统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等落后的经营状况。目前,全国依托药材产地和传统集散地已经形成了 17 个主要的药材交易市场,其销售额占全国中药材销售总额的 70%以上,年交易额上千亿 15,而其余的多通过自发的药材集贸市场流通。 13 数据来源:中国药网 () 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分析14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2007 年中国中药行业研究咨询报告15 资料来源:2007 年 5 月 14 日医药经济报中

11、药材流通市场将进一步转型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基本情况如下表: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上市药材品 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拥有全国最大的 安徽亳州 种多达 2600 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日上市量高达 6000 吨,日客流 余种 量约 5-6 万人,中药材年成交额约 100 亿元 成都荷花池 上市药材品 该市场占地 80 亩,拥有 3500 个铺面、摊位,年成交量 20 种 2000 多种 万吨,药材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并销往沿海一带,还远 销日本、韩国等。其规模和效益在 17 个被国家卫生部, 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定点批办的专业药材市场中名 列前三位,是西部最大

12、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 知名度 河北安国 上市药材品 该市场年成交额超过 50 亿元,年药材吞吐量 10 万吨,日 种 2000 多种 交易客商超过 1 万人,主要销售地区遍布全国以及日本, 南韩,台湾和东南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市场年成交金额高达 10 亿元以上,是南中国最大的中 广州清平 上市药材品 药材特别是贵细滋补性中药材南药的集散地和进出 种 1000 多种 口贸易口岸 上市药材品 首批 8 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年贸易成交额 10 广东普宁 种 700 多种 亿元以上,中药材销售已辐射到全国 18 个省市,且远销 日本、南韩、东南亚、港澳、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13、资料来源:中国药材网 现有传统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经营模式通常是由政府提供交易平台,以集贸性质共同组成的个体户或商业公司一并在市场中进行药材交易,政府以管理中心形式进行管理。该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局限性: (1)交易成本较高 这种集散式的交易使得货物多次往来运输、储存,造成仓储、运输、管理等成本较高;交易周期往往较长,造成经营者存货周转和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市场经营主体非常分散,没能实现大规模的交易信息化,信息成本较高。经营者较高的成本通过各种方式转嫁最终导致中药材价格高企。据统计,中药材流通环节的成本是成药流通成本的两倍以上。 (2)价格波动较大,中药材产销脱节,价格传导机制失效 大多数中药材品种的价

14、格决定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而目前现货交易的特点,缺乏对未来交易价格的合理预期和避险手段。药农以现在的药材价格作为判断依据实施种养,而一年甚至数年后药材收获季节实际交易价格往往出现巨大偏差。 药农在没有任何价格保障的情况下,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大多数中药材品种都是在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价格剧烈震荡。这同时也助长了市场投机炒作的风气,不利于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质量缺乏保障 长期以来中药材缺乏能够量化的质量标准,目前摆摊设点式的现货交易更是崇尚眼见为实,长期以来无法形成质量等级和标准。部分市场交易参与者职业道德低下、法规意识淡薄、见利忘义,导致质次、掺假伪劣药材混迹市场。从 1994 年开

15、始,国务院下发了 53 号文件,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中药材市场的整顿,自此之后尽管年年都在整,常常有媒体对其曝光,可中药材市场管理混乱、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市场脏乱差的问题仍屡禁不止,长此以往将最终威胁到整个中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4)缺乏信用体系 当前在中药材交易中现款现货还是主流,市场普遍缺乏信用体系。除极少数大厂家外,中药材的经营者还没能树立品牌经营思想。虽然近年来政府极力推进地道药材和中药材 GAP 基地的建设,但优质并不总能保证优价,也极大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信用缺乏还体现在金融的配套支持上,在大宗商品仓单抵押融资普遍实施情况下,由于中药材产品估价困难,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资金支持。 2、中药材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鉴于上述中药材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中药材流通秩序,有效整合区域性中药材资源,促进我国传统中药经济发展,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国家药监局于 2007 年 4 月 23 日发出关于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检查的通知 (国食药监市2007212 号) ,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