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097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gsibs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 GSIBs 的发展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前景 张文晶 中银香港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GlobalSystemicallyImportantBanks, G S I B s) 包括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大型银行 30 家, 总资产逾 47 万亿美元, 占全球银行业资产逾三分之一, 可谓是全球银行业的缩影。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以提升国际化程度作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需要紧贴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才能制定合适的战略。全球金融市场短期风险续降, 中长期脆弱性积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半年一度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会综合最新的宏观形势, 评估全

2、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和状况。在报告中, IMF 界定了四种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 分别是宏观市场风险、新兴市场风险、信贷风险以及市场与流动性风险。另外, 报告也界定了两项金融市场状况指标, 分别是货币及金融环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根据 IMF2017 年 4 月及 10 月的评估, 与 2008 年金融海啸时期相比, 现在四项风险指标均有所下降, 货币状况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好转。与半年前比较,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宏观市场风险和新兴市场风险进一步下滑;信贷风险和市场及流动性风险大致平稳, 可见整体的短期金融风险持续下降。同时, 货币及金融环境依旧宽松, 而在长期的宽松货币环境下, 利

3、率低企及资产价格抬升。投资者为了提高收益, 与以往相比, 会接受更多风险, 使其风险偏好上升。中长期而言, 美联储已从今年 10 月起开启缩表, 欧洲、英国、日本等主要央行也将逐步减少 QE, 宽松的货币环境或会慢慢逆转。加上全球的负债水平自金融海啸以来急速上升, 未来信用风险的变化值得关注。此外, 预计全球主要央行会有序收紧货币政策, 除非发生“黑天鹅”事件, 相信市场及流动性风险会较信用风险温和。GSIBs 的发展趋势一是财务实力不断提升。从 2013 年开始落实的巴塞尔协议, 第一阶段的监管重点是提升银行资本的门槛。为了满足监管要求, 银行一般会在新的监管要求实施前就已经开始调整其经营模

4、式。因此, 从 2012 年起, GSIBs 已开始积极地累积资本。其风险调整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 从 2011 年底的 5.5%上升至2016 年底的 7.3%。从 2019 年起, 总体损失吸收能力 (TotalLoss-AbsorbingCapacity, TLAC) 监管要求开始实施。TLAC 对 GSIBs 提出更高的资本及杠杆要求。在资本方面, 除中国的 4 家 GSIBs 外, 其他 GSIBs 在 2019 年的资本要求要达到加权风险资产 (Risk-WeightedAssets, RWA) 的 16%, 并于 2022 年提高至 18%。而中国的 4家 GSIBs 则在 20

5、25 年达到 RWA 的 16%, 并于 2028 年提高至 18%。由此可见, GSIBs 增强资本的过程并未完结。另外, GSIBs 的资金来源结构更趋稳健。根据 IMF2017 年 10 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GSIBs 更依重存款作为资金来源, 占比从金融海啸前的 41%上升至60%;同时, 短期借贷及存款证的占比从 21%降至 14%;长期证券及其他资金来源的占比也从 38%降至 26%, 但仍高于短期借贷。总体看, GSIBs 减少了对短期资金的依赖, 流动性风险也因此降低。巴塞尔协议自 2015 年起引入流动性覆盖比率后, 亦将会于 2018 起实施 100%或以上净稳定资金比

6、率的规定, 鼓励银行增加长期稳定资金的来源。故此, GSIBs 的短期融资比例有望下降。二是更积极参与跨境融资。2008 年金融海啸后, GSIBs 的海外贷款规模大致维持在约 6 万亿美元的水平。相反, 非 GSIBs 的海外贷款业务自 2011 年起萎缩。GSIBs 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在 2016 年, GSIBs 为国际市场提供了 23%的贷款融资, 较 2008 年的占比高出了 7 个百分点。中长期而言, 尤其是中国具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去”, 有海外收购合并的机会。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 将带来巨大的跨境融资需求。GSIBs可善用其广泛国际网络的优势, 把握宏观机遇

7、, 进一步扩大海外业务的版图。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逐渐收紧, 意味着本国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利差收窄。因此, 国际化程度较低的非 GSIBs 将会更专注发展本国市场业务。此消彼长下, GSIBs 在全球跨境融资中的角色将会更为重要。三是市场相关功能减少, 参与者更集中。2008 年金融海啸后, GSIBs 减少了市场相关的功能。由于监管趋严, 银行的风险资产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 导致盈利较高的业务量明显萎缩。尤其是固定收益、外汇和商品投资业务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GSIBs 从事这三类业务的营业收入从 2010 年的 1320 亿美元下滑至2016 年的 870 亿美元, 降幅达 34%。在欧洲、

8、美国大行缩小相关业务规模的同时, 日本和中国 GSIBs 则扩展业务版图, 其间的营业收入大增 92%, 占整体GSIBs 的比例从 3%上升至 8%。四是可持续盈利能力表现分化。根据 IMF 的估算, 银行的股票融资成本为 8%。若银行的股本回报率 (ReturnonEquity, ROE) 徘徊或低于这一水平, 反映银行盈利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 而 ROE 高于 10%则属健康水平。在这 30 家 GSIBs 中, 中国 GSIBs 的可持续盈利能力领跑美、欧、日 GSIBs 同业。IMF 的报告显示, 市场预料中国的 4 家 GSIBs 于 2019 年的 ROE 介乎 13%至 14%

9、水平, 虽然较 2016 年为低, 但全部都高于 10%的健康门槛。美国的 GSIBs 盈利能力相对稳健, 在 8 家美国的 GSIBs 中, 只有花旗银行的 2019 年 ROE 大约在 8%水平。欧洲和日本的 GSIBs 盈利能力较令人担忧。在英国、欧洲的 15 家 GSIBs 中, 渣打、巴克莱、裕信、法兴和德银等银行 2019 年 ROE 均徘徊或低于 8%;其中德银的表现最差, 预料 2019 年的 ROE 只有约 6%。另外, 市场也预料日本三大金融集团瑞穗、三井住友及三菱 UFJ 的 ROE 也将低于 8%。日本的 GSIBs 盈利表现不佳, 主要受制于宏观环境因素。日本央行的货

10、币政策长期宽松, 导致利率低企, 从而压制日本银行业的利息收入表现。可是, 欧洲的 GSIBs 有更多的制约因素, 包括巨大的诉讼开支、业务结构调整仍未完结、处理非核心资产还未到位以及堆积如山的不良贷款。故此, 欧洲的 GSIBs 盈利前景较日本的 GSIBs 更为黯淡。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前景GSIBs 的名单, 中国的银行数目从最初仅有的中国银行, 在五年间增加至现时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 这反映了中国大型银行的国际化取得进展;另一方面, 全球银行业仍以成熟市场的大型银行主导,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仍在路上。中国银行业如何根据全球形势, 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值得深思和探讨。一是

11、并驾齐驱积极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快, 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加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地区, 固然成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布局不可或缺的版图。除了东南亚市场外, 欧洲市场也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重点。欧洲的银行竞争力低下, 而且随着欧洲的货币政策将逐步收敛, 有利于银行的利息业务经营, 能够为中国银行业扩充欧洲市场提供有利的条件。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同时积极发展, 长远而言, 这将促使银行集团的市场地域分布更趋平衡, 有助于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二是以海外资金支持海外业务发展。国际大型银行在全球跨境融资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如何善用资金支持海外业务, 是中国银行业国际

12、化进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跨国银行集团用来支持海外业务发展有两种较常见的资金运用方式:一是通过集团内部资金调配;二是海外分支机构依赖吸收当地存款的方式, 自行募集资金。对正在提升国际化程度的中国大型银行而言, 后者是较合适的选项。一方面, 这有助改善银行集团融资结构的稳健程度;另一方面, 银行集团会因此保留较多的资本, 从而影响银行集团的 ROE。不过, 中国的 GSIBs 的 ROE 较高, 与 10%的健康门槛仍有一段距离, 相信中国大型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可抵挡相关的负面影响。三是投商行一体化模式大有可为。尽管中国的 GSIBs 市场相关功能已有所加强, 但与美国、欧洲 GSIBs 同业比较, 规模小, 反映中国大型银行在各类投资产品业务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 随着中国大型银行的国际化程度提升, 未来的客户结构将会更复杂, 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更趋多元化。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若能够提供存贷款、外汇等商业银行服务, 同时提供 IPO 咨询、债券承销、并购等投行服务, 形成一揽子金融产品链, 可大大提升其服务能力。投商行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将有助推动中国大型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总体而言, 中国大型银行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是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后盾。只要准确把握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可望在全球银行业中, 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