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094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间视角下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郭英彤 郭辉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商学院 摘 要: 尽管学术界已注意到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可能是消除或者缩小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 但尚未得到一致结论, 且分歧明显。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将人力资本定义中所包含的存量与质量概念进行区分。就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要素流动面临较强约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 存量与质量的区分将直接影响实证研究结果, 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或存量高低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具有重要影响。但“人均”不能等同于“同质”。所以从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四个维度测度人力资本质量更合理、

2、更可行地兼顾了在我国国情下如何量化的问题。由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其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关键词: 经济收敛; 人力资本质量; 人力资本存量;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郭英彤,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作者简介:郭辉, 吉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吉林长春 130012。一、引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以及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目前形成的一些共识包括, 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积累的增长模式不能满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虽然伴随着阵痛, 但已是大势所趋, 不可阻挡;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 一方面人口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的

3、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必须正视我国还同时面临调整投资结构、去产能、去库存的巨大压力, 如何突破瓶颈实现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并且,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 经济结构转换的任务非常艰巨, 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提高各地区经济实力已成为实现经济走出困境、成功转型的必经之路, 而如何找到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迫在眉睫。但是, 过去我们对于增长机制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对物质资本的研究, 即便有很多针对人力资本的研究, 其关注焦点也集中在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 对人力资本质量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缺少充分的研究。根据内生增长理论,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起着重要

4、作用。但遗憾的是, 尽管针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非常丰富, 然而并未就人力资本存量是否能够统计上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形成一致结论, 且分歧较大 (Islam, 2010) 。1本文认为,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将人力资本定义中所包含的存量与质量概念进行区分。而科学地区分人力资本质量与存量、分析研究人力资本质量差异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深刻认识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对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缩小地区差距的积极作用, 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文献综述一般认为, 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其人力资本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5、。Barrro (1997) 分别运用一阶差分、横截面回归和面板回归等方法对 100个国家 30 年的数据进行收敛性检验, 结果表明:初始人均 GDP 与人均 GDP 增长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且人力资本的初始值对滞后期的经济增长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2Pollak (2013) 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 其结论是, 从长期均衡角度看, 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或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在长期均衡时期会有较低的人均 GDP。3李亚玲等 (2006) 通过对人力资本不平等的深入研究发现, 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这种不平等。4但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可见经验研究尚未

6、就人力资本是否能够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取得一致结论。最初学者们普遍认为, 出现这种观点截然对立现象的原因在于, 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 其人力资本指标选取及分析所采取的实证模型不一致。Altinok、Murseli (2007) 基于国际问卷调查测量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并将这种技能水平定义为人力资本, 结论是, 人力资本能够在统计意义上对经济增长起显著的积极作用。5Cardoso、Pentecost (2011) 构建了受教育程度、平均教育年限、劳动力收入比人力资本 (LI-HK) 等测度指标, 并分别作为人力资本存量代理变量, 比较西班牙和葡萄牙区域的增长特征, 其结果显示, 中等和

7、高等教育对区域增长率有显著影响, 而 LIHK 的表现欠佳。6姚先国、张海峰 (2008) 的研究结果表明, 平均受教育年限尽管从参数的正负方向上看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但这种解释力并不强。7李晶莹、齐中英 (2008) 在研究人力资本的常用模型里加入了以基尼系数作为代理变量的人力资本不平等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 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而人力资本不平等则显著阻碍地区经济增长。8高远东、花拥军 (2012) 对资本外溢性和技术水平的空间依赖性给予关注, 通过建立包含空间效应的 MRW 模型 (Mankiw et al., 1992) 分别考察了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

8、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力, 该研究结论指出, 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影响,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或者在中、西部地区这种影响没有那么显著。9上述因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不同带来的结论不一致促使经济学家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理论判断与实证研究结论统一起来的问题。近年来, 国外学者的研究已经开始区分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质量, 如 Mulligan、Sala-i-Martin (2000) 以及 Islam et al. (2014) 。10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本文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经济学家讨论人力资本的逻辑初衷。从投资获得回报的角度看, 人们在教育和培训、迁移、寻找新的工作方面的投资都有获得回报的预

9、期, 因而, 为了强调上述投资与其他类型投资在本质上非常相似, 经济学家使用人力资本概念将劳动者抽象为可以向雇主出租的一整套技能 (Ehrenberg and Smith, 2009) 。11从上述逻辑出发, 经济学研究中对人力资本的衡量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以及受培训的时间方面。然而长期以来学者们使用人力资本时往往从“量”的角度出发研究相关问题, 忽视了“质”的角度, 这种处理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 比如很多研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结果不支持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影响的判断, 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人力资本质量差异。来自不同地区、具有相同人力资本存量 (即

10、相同的受教育年限) 的劳动者, 他们的人力资本质量往往存在明显差异, 甚至比较大的差异。这一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因为各地区在教育质量、生活质量、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 从而导致劳动者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进而影响到体现为人力资本质量的综合能力。杜两省等 (2014)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效率的研究表明, 人力资本存量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 而正是人力资本质量产生了主要的影响。12孙敬水等 (2008) 进一步指出, 现有人力资本研究中的这对关键问题没有综合反映人力资本的本质特征, 而只关注了人力资本概念中的某一个方面, 为了改进现有研究的不足, 该文

11、建立了一个新的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体系, 这个体系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人力资本质量以及人力资本概念中的核心内容, 即积累能力。13现有文献中虽然已经提出并初步检验了人力资本质量, 但并没有对“质量”概念进行深入阐述。而若要准确把握人力资本质量的内涵, 需要首先对人力资本的属性和内涵进行严格讨论。一般意义上, 对“质量”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角度:一是优劣程度, 二是本质属性。就人力资本的讨论而言, “质量”是与“存量”相对应的, 因此, 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本质量应该围绕人力资本的性质展开。王开国、宗兆昌 (1999) 认为, 资源配置能力应该是人力资本最基本最核心的性质, 并认为这种资源配置能力应该具有

12、三个属性特征:其一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存量作为基础;其二来自周围环境的激励是必须条件;其三这种能力具有自我增强的倾向, 同时也会在环境的抑制作用下停止发展。14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研究人力资本质量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章相对而言仍然比较少, 特别是国内。国外研究中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 如 Islam et al. (2014) 比较系统地构造了人力资本质量测算指标, 但是该指标中的不少元素不适合我国国情, 因而不能直接使用。15针对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 没有单纯使用人力资本存量解释经济增长机制, 而是将人力资本质量作为重要解释变量考察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

13、异;第二, 在充分考虑空间效应前提下检验人力资本的作用;第三, 通过全面选取能反映或影响人力资本状态的指标构建测量人力资本质量的指标体系。三、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机制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最有影响力的经济理论莫过于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 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是外生的, 而是来自经济系统内部。更确切地说, 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技术本身不是外生的, 而是经济系统内产生的。在设有两个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里, 从事技术生产的部门主要是指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应该说, 内生增长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拓展和提升, 因为以索罗-斯旺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经

14、济增长理论认为, 技术不是内生的而是外生的、不受经济系统影响的。随着内生增长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对人力资本所起作用的刻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时至今日, 标准的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已经将人力资本作为生产函数中的三个主要投入要素之一, 与劳动和资本并驾齐驱, 其一般形式见公式 (1) 。在公式 (1) 中, Y 代表总产出, A 代表技术水平, K 代表物质资本, H 代表人力资本, L 代表劳动;、 和 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此外, 在针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中, 包含人力资本的模型也逐渐成为主流理论框架之一。经济学家之所以注意到人力资本, 根本原因

15、在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条件收敛, 即相同技术条件下, 越落后的经济体其增长速度越快。但是, 经济学家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 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地区的增长速度很慢, 并没有呈现收敛趋势, 这意味着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了背离, 需要重新审视新古典增长模型里的关键假设前提:资本的边际报酬必须递减。这里的资本主要指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本, 这类资本的变化规律的确符合边际报酬递减假设, 但是, 即便使用发达经济体的数据, 按照资本这一定义,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出发所得到的收敛速度也远远高于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收敛速度。学者们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 只有将人力资本因素纳入资本范畴,

16、按理论模型计算得出的收敛速度才比较合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作用机制越来越清晰。这一机制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人力资本既通过对技术的影响推动经济增长、消除区域差异, 实现经济增长收敛, 也可以通过提高落后地区的劳动生产率缩小区域差异, 实现经济增长收敛。不仅如此, 在很多情况下, 人力资本对技术的影响和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 因此, 也有理论和实践表明, 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特征。首先, 人力资本对技术产生影响。一方面人力资本为新技术生产提供关键要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高科技产品往往来自于接受过高等教育者, 即人力资本比较高的人群。教育机构是培养和积累人力资本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这里是人力资本密集行业, 只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比较高才能完成这种生产活动。另一方面, 人力资本对已有技术水平的保持和传承起着保障作用。实物资本容易被摧毁, 但是, 只要人力资本没有被破坏, 生产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