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009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化、组合化、杠杆化保护探析 陈燕 孙全亮 马克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 专利情报如同技术创新成果的忠实“护航员”。护航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引导提炼萃取可专利的发明创造, 促使创新成果专利化;二是熔炼打造强有力的专利权利组合, 促使专利权利组合化;三是开放布局以扩展专利产业控制力, 促使专利布局杠杆化, 放大专利的产业控制力。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详细解读了上述 3 个作用的内涵、外延和操作要点。关键词: 专利挖掘; 护航; 技术创新成果保护; 作者简介:陈燕,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三级研究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专利竞争情报分析、专利导航理论与实务、专利运营理论与实务、专利分析与 TRIZ 创新方法联用理论与实务、知识产权理论与政策研究等;作者简介:孙全亮,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处长, 副研究员, 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研究方向:专利竞争情报分析、知识产权评议理论与实务、高价值专利挖掘布局与运营、专利竞争战略与实务、知识产权规划与政策等;作者简介:马克,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副处长,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专利竞争情报分析、专利导航理论与实务、高价值专利组合构建理论与实务、专利分析与 TRIZ 创新方法联用理论与

3、实务等。On the Protection of R&D Outputs through Patenting, Patent Portfolio, and Patent LeveragingCHEN Yan SUN Quanliang MA 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ment & Research Center,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the P.R.China; Abstract: Patent Intelligence serves as the“escort”of R&D outputs. The es

4、corting role is embodied within three aspects: First, it guides R&D efforts to directions leading to patentable innovations; Second, it helps to build strong patent portfolio; Third, it magnifies industrial market power by promoting patent leverag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ntensions, extensi

5、ons, and operating principals of these aspects.Keyword: patent mining; escort; protection of R 在专利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 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挖掘和保护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脉络主线, 也是促使专利成为技术创新成果的忠实“护航员”。通过将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化, 获取专利权利, 使创新成果取得国家法律强制力的保护。这一法律权利的获取, 意味着国家公共管理权力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赋予了在域内通行的法律效力。创新主体若能充分发挥这一法律效力, 不仅可以通过加强专利权利要求组合设计和系列专利的组合布局设计,

6、从而强势抗衡侵犯其合法权利的其他竞争对手;而且可以通过围绕产业技术关键环节节点精准部署专利, 以此取得通过控制专利进而控制技术链并最终主导产业链的杠杆化效应。上述作用的充分发挥, 为产业技术创新者提供了强化和巩固其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一般而言, 为优化并强化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需要引导提炼萃取可专利的发明创造, 促使创新成果专利化;二是需要熔炼打造强有力的专利权利组合, 促使专利权利组合化;三是需要开放布局以扩展专利产业控制力, 促使专利布局杠杆化。一、创新成果专利化提炼萃取可专利的发明创造创新成果专利化, 是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基础。实现创新成果的专利化, 并不是简

7、单地把技术创新成果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撰写成专利形式提交一件两件专利申请, 而是需要紧密结合专利分析, 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条分缕析的专利挖掘, 全面梳理并精准聚焦发明点之所在, 围绕其提炼专利法意义上可专利的发明创造。实现创新成果专利化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运用专利检索分析手段, 全面了解现有技术成果, 掌握技术周期与发展态势, 找准研发重点。二是对照与该技术创新成果相关的现有专利申请, 研判自身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 及时调整修改与在先专利相近似的技术内容, 梳理其中可申请专利的发明点, 确定技术与产品定位。三是围绕技术创新成果中可申请专利的发明点, 分析梳理是否存在

8、基础发明点外围可延展的相关发明点, 并选择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对涉及公司的核心技术, 研判哪些需要专利保护, 哪些需要技术秘密或防御性公开等保护形式。四是结合相关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的技术解决方案, 围绕可申请专利的发明点提炼该发明点基本技术解决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构成, 以促使未来提交的专利申请具有与其发明贡献相适应的较大的专利权利保护范围, 同时, 注重梳理相关的较重要的非必要技术特征, 围绕该发明点基本技术解决方案设计构建专利权利要求组合, 形成较稳固的专利权利要求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了技术创新的研究起点、缩短了技术产出时间、减少了技术投入风险, 而且有助于促使研发创新成果得以有

9、效实现专利化。例如, 2006 年, 我国对外宣布要研究制定数字电视地面标准, 由于该标准将隐含我国 A 大学的一件核心专利, 消息发布后, 外国 S 公司在短期内向我国集中提出了大批分案申请, 仅在 A 大学含有导频的多载波系统这件核心专利周围, 就部署了 100 余件外围专利, 对 A 大学专利申请所保护的核心技术发明进行了严密包围。S 公司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通过网状专利布局, 强力制约 A 大学的核心专利, 全面覆盖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及其可能实现方式, 以寻求其最大的专利保护范围, 并借助强大的产业专利控制力对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进程发挥影响。这一窘境的出现, 归根结底, 在于 A

10、 大学没有就该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全面、前瞻的专利挖掘, 也没有超前考虑该发明产业化应用需要配套的相关技术以及该发明进一步进化可能涉及的新一代相关技术, 因而没有厘清基础发明点外围可延展的相关发明点, 也就未能紧密结合自身的基础性创新成果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给 S 公司留出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性布局空间。二、专利权利组合化引导构建强有力的专利组合专利权利组合化, 是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关键。在当前国际产业技术竞争中, 尤其是电子、通信等专利高度密集的产业中, 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IBM、INTEL、高通、苹果等各大跨国企业巨头纷纷围绕自身主营业

11、务相关关键技术大量申请专利, 建立起专利保护严密、专利布局设计精巧、技术控制力强大的庞大专利组合。尽管目前国内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专利申请拥有量大幅提升, 但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 绝大多数企业的专利缺乏布局, 零散杂乱, 难以形成体系性的专利布局, 因而一旦面临国外跨国公司的专利打压, 仍然无力抗衡。专利分析研究和产业竞争实践均表明, 仅就知识产权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 专利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仅来自于对基本技术解决方案的专利权利要求及其组合的科学设计, 而且来自于基于基本技术解决方案及其改进技术方案、替代技术方案、配套技术方案、辅助技术方案、应用技术方案等系列技术方案的系列专利及其

12、组合。零散杂乱的专利, 即便有一定规模, 也难以有效对抗布局严整周密的专利组合。正是由于建立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专利组合, 国外跨国企业巨头才能够在专利技术竞争中居高临下占据压倒性竞争优势并凭此掌握决定产业竞争游戏规则的强大话语权。例如, 利用蓝光 LED 激发黄色荧光粉获得白光的技术是 LED 产业的重大发明, 日本某企业在 1996 年申请了一件核心专利, 其发明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除这件核心专利外, 该企业还在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布局了 200 多件外围专利, 其中, 仅在中国围绕上述核心专利就布局了 30 多件专利。这些专利通过对发光元件和荧光粉的波长、荧光粉的光谱、荧光粉的浓度、荧光粉的

13、种类、白光LED 的制造方法等从不同角度进行限定, 构成了较为全面的专利组合 (见图 1) 。日本这一企业构建的这组专利组合, 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 有必要依托专利分析, 结合专利挖掘和二次研发, 围绕技术创新成果和所在领域的技术构成体系, 设计构建能够形成稳固的专利保护的专利组合。专利组合的培育构建主要有以下 6 个方面:图 1 日本某企业核心专利组合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组合 下载原图一是围绕以基础发明技术方案为内核的基础核心专利, 分析梳理其外围可能的工艺改进、材料改进、结构改进、原理改进等技术改进中可专利的技术发明点, 建立基于这些外围技术发明点的外围专利组合, 形成

14、“核心专利+外围专利组合”的专利组合。二是围绕特定领域的技术结构构成进行专利组合规划, 按照底层基础技术、共性支撑技术、应用技术等技术层次, 形成“基础专利+应用专利”的专利组合。三是围绕特定产业的产业链结构进行专利组合规划, 按照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 形成“上游专利+中游专利+下游专利”的专利组合。四是着眼未来技术发展, 面向前沿基础技术抢点部署用于抢占未来技术发展制高点的前瞻储备性专利组合。五是着眼产业竞争, 紧紧追踪竞争对手技术市场动向、研发动向和专利申请动向部署旨在封堵竞争对手重要专利的遏制性专利组合, 以有效遏制或消减竞争对手的专利竞争优势。六是针对产品上市场后的反馈诉求,

15、 寻找最佳技术解决方案, 并聚焦其中的发明创新点建立相配套的专利组合。总之, 专利组合的培育构建, 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在企业所拥有的专利之间建立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补强、相互协同的关系, 实现专利的整体化保护和运用;其关键在于不仅构建强有力的专利组合, 而且构成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强的专利组合体系。三、专利布局杠杆化精准布局以放大专利的产业控制力专利布局杠杆化, 是有效扩展技术创新成果保护效应、形成对产业和市场的强大专利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专利控制力的来源, 不仅在于围绕特定技术点建立周密严整的专利组合体系, 而且在于对产业链、技术链、产品线和市场地域等方面关键环节的优势专利组合的掌控, 更在

16、于通过自身在业内的产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技术影响力和专利影响力而吸引一批相关企业、研究院所共同进行专利共享共用协作, 杠杆式撬动更大规模的专利资源, 放大单体企业有限的专利储备对产业和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此基础上, 构建形成有利于前述企业或企业群体的产业专利生态和产业专利竞争格局。例如, 在高性能处理器芯片技术领域, 国外 I 公司为维护和强化其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围绕其主导的 X86 架构计算机处理器芯片技术集中大量布局专利, 该领域近 8 成的专利系 I 公司所申请;尤其在最为核心的芯片指令系统技术上, I 公司控制了最为主要的指令系统专利。因此, I 公司以压倒性优势建立了业内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撼动的强大竞争优势。同时, I 公司还极为关注产业技术生态体系的构建, 通过专利许可授权, 不仅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加入其产业技术生态, 而且依托其超强的专利实力牢牢占据了其主导构建的 X86 架构产业技术生态的核心主导者地位, 使得其对计算机处理器芯片产业的影响力得以放大、控制力得以提升。实现专利布局的杠杆化, 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