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931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建成环境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兼议摊贩疏导区的规划选址 张延吉 张磊 吴纳维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 摘 要: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景观, 本文以北京朝阳区为研究范围, 利用流动商贩和 POI 等大数据, 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摊贩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 (1) 高密度的消费需求是引致流动商贩集聚的首要原因, 尤其是在正规商业较为缺乏的区域, 流动商贩的高发态势尤为明显, 政府管制没有也无法遏制这一非正规经济现象。 (2) 相较于道路网络的通达性, 街区尺度的宜人性和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更为显著地促进了商贩集聚, 因此小巷

2、支路是疏导区选址的理想场所。 (3) 不同用地类型对各时段的商贩空间分布具有差异化影响, 可考虑在特定用地周边设置固定型、临时型等多种形式的疏导区, 以实现各类城市功能的兼容并包。关键词: 建成环境; 流动商贩; 空间结构; 摊贩疏导区; 作者简介:张延吉 (1989) , 男, 上海人,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结构、非正规就业。E-mail:。收稿日期:2016-09-02基金:福州大学科研启动项目 (510431) THE INFLUENCE OF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ON STREET VENDORS SPATIAL DISTRIBUTION:

3、 IMPLICATIONS FOR THE PLANNING OF AUTHORIZED VENDING SITESZHANG Yan-ji ZHANG Lei WU Na-we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Fu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Polic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Tsinghua Tong Heng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ion; Abstrac

4、t: Informal economy has become important urban landscape,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has turned into a significant form of attracting urban employment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However, because of limited data related to the hidden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l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subject o

5、f urban geography had little cognition of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inside city, especially at the macro dimension and via quantitative method. Therefore, when the informal commerce encountered conflicts with urban offical management, where to construct vending areas was still tough problems for

6、city management after realizing the zero tolerance policy was controversial and ineffective. In order to fill in this gap and propose suggestion to vending site selection, this thesis focused on Chaoyang district in Beijing and utilized big data of street vending, point of intersts and road network

7、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built environment on vendors distribution.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bile traders, its density as a whole showed a gradual decline trend from urban core to suburbs, especially around the third-ring road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Until the late market, the

8、 flow of traders began to spread to some outer enclaves.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high density of consumption demand was vital reason for vendors agglomer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especially around places with little formal commerce. Now that Zero tolerance urban management was unable to ste

9、m vendors activity, thus could be seen the necessity of vending sites.Keyword: built environment; street vendor; spatial structure; vending sites; Received: 2016-09-021 引言当前, 非正规经济已与正规经济一起构成了城市内部新兴的二元结构1。作为从业人员最多的非正规就业形式之一, 流动商贩数量在近年来呈线性增长态势。仅在我国, 就有大约 2000 万的劳动者依靠摊贩经济谋生2。面对流动商贩现象, 相关空间政策则是游离变化的。改革开

10、放初期, 为发展个体经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城市政府普遍对流动商贩抱持宽容态度。但在上世纪90 年代以后, 吸引国际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流动商贩被贴上了贫穷落后、混乱无序的标签, 以取缔摊贩为主的管制政策成为城市空间政治的主流2-4。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表明, 就近消费与灵活商贩之间的供需关系并未由于政府管制而减弱。一方面, 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街头不断上演, 空间冲突和社会对立持续升级;另一方面, 自发形成的非正规经营区域非但没有缩小, 反而在流动中有所扩张5。为修正一刀切的遏制政策, 广州、扬州等不少城市通过设置摊贩疏导区、新建固定市场等手段, 推行“区内允许设摊、区外严禁摆放

11、”的双轨模式。但受区位条件或空间环境所限, 各个疏导区的实施效果大相径庭, 部分选址偏僻的疏导区人气惨淡, 重回街道的摊贩不得不再次卷入空间冲突之中6,7。认识规律是疏导区合理选址的基础8。因此, 流动商贩的空间、区位及其规划问题逐步受到了城市地理学界的重视9,10。一些国内案例研究表明, 街道的界面性质、用地权属和空间尺度对商贩的集聚区位具有明显影响11;宽马路则因阻碍行人间的社会互动, 对商贩经营产生了负面作用;而监管强度差异也制约了商贩的区位选择12;但总体来看, 摊贩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市场因素13。Kim 在越南发现, 由于贩卖货品具有互补性、经营过程存在互助需要, 正规商业与流动商

12、贩间的空间关系是和谐共生的14。不过也有研究指出, 正规营商者往往视流动商贩为低端业态, 通过加强驱离, 形成非正规经济远离商业用地的格局15。但是, 由于非正规经济没有被正式制度充分覆盖, 既有文献大多聚焦于微观尺度的具体案例, 这些结论的普适性有待商榷。而在宏观尺度, 尽管少数研究开展了非正规经济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16,17, 但流动商贩究竟在何种城市建成环境中更易形成集聚仍不明晰。从相关研究来看, 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紧凑性有助促进人的步行行为18,19, 功能混合与小尺度的空间肌理也有利于小微商业的繁荣20, 而以机动化为导向的通达性则对城市活力具有消极作用21,22。考虑到有效的人流需

13、求是引致商贩集聚的重要原因13,17, 上述因素可能同样会在形塑流动商贩空间结构过程中发挥影响。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研究范围, 以 498 个社区为分析单元, 利用商贩实时点位、空间兴趣点 (POI) 等大数据, 在明晰流动商贩空间格局的基础上, 厘清城市功能的多样性、街区尺度的宜人性、道路网络的通达性、经济社会活动的紧凑性以及各类用地性质的丰裕程度等建成环境特征对流动商贩空间分布的影响, 以为疏导区的规划选址提供政策建议。2 城市建成环境特征的测量2.1 数据来源为量化较大范围内的建成环境特征, 本文通过网络爬虫, 获得 2013 年 6 月某地图网站中朝阳区界内的所有 POI。在空间校准并

14、剔除信息不明确的 POI 后,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GB50137-2011) , 将 127224 个 POI 按功能归入 26类用地性质, 其中涉及 7 大类、21 中类和 4 小类 (图 1) 。图 1 POI 所属用地类型的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POIs Land Property Type 下载原图因无法识别工业用地 (M) 、物流仓储用地 (W) 所属的中类, 对这两大类用地不再细分。由于难以获悉实地环境状况, 二类 (R21) 与三类住宅用地 (R31) 、以及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R12、R22、R32) 分别归为一类 (记为R2R3

15、和 R*) 。轨道交通 (S2) 和交通枢纽用地 (S3) 、文物古迹 (A7) 和宗教用地 (A9) 的 POI 较少、且功能接近, 也对两者合并。商业用地 (B1) POI 最多, 且与商贩经营内容相似, 将其划分为 4 个小类。另因难以识别公用设施 (U) 和防护绿地 (G2) 的 POI, 暂未纳入分析。本文还获取了区域内的路网矢量底图 (包括道路等级、宽度等信息) 和道路交叉口数据。2.2 评价框架为全面测量城市建成环境, Cervero 和 Kockerman 曾提出评价物质环境特征的3D 维度, 即密度 (density) 、多样性 (diversity) 和设计 (design

16、) 23。其中, 密度可通过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等测量;多样性则主要以各类用地性质集中程度来反映;设计维度既包括宏观层面的街区尺度、道路通达性等因素, 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小品设计和街道舒适性等内容18。在 3D 基础上, Ewing 和Cervero 增加了目的地可达性 (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 和到公共交通距离 (distance to transit) 两个维度, 形成评价物质环境的 5D 维度24。不过, 一些研究认为新增的 2D 属于区位因素, 并不是街区本身的建成环境特征19, 而且区位条件与建成环境之间存在高度共线性。因此, 本文以 3D 维度作为衡量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框架。此外, 部分文献以各类用地性质的比重来测量功能多样性22,25, 存在混淆概念之嫌。本文认为, 只有各类用地类型的集中程度才能反映功能多样性, 而各种用地性质的丰裕程度 (land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