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886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按:此文题为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是国学家钱穆写于 96 岁高龄,过身前最后的遗稿,由钱穆夫人胡美琦寄给香港中文大学新亚月刊 ,在 12 月号刊出。 钱穆先生卒于 1990 年,当年 6 月,他不满时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指控他霸占政府建筑物,以高龄之身搬离外双溪“素书楼”寓所;两个月后,病逝于新居中。 )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 中国文化中, “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澈悟,心

2、中快慰,难以言述。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惜余已年老体衰,思维迟顿,无力对此大体悟再作阐发,惟待后来者之继起努力。今逢中华书局建立八十周年庆,索稿于余,姑将此感写出,以为祝贺。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 “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我曾读过几本西方吹洲古人所讲有关“天”的学术性的书,真不知从何讲起。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

3、不良影响。 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 ,也就无从来讲“天命” 。离开“天命” ,也就无从来讲“人生” ,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 “天命” “人生”和合为一,这一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命,显然把“天命”与“人生”分作两个层次,两次场面来讲。如此乃是天命,如此乃是

4、人生。 “天命” 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而中国文化,既认为“天命” “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有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在中国思想中,“天” “人”两者间,并无“隐” “现”分别。除却“人生” ,你又何处来讲“天命” 。这种观念,除中国古人外,亦为全界界其他人类所少有。 我常想,现代人如果要想写一部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书,莫如先写一本中国古代人的天文观,

5、或写一部中国古代人的天文学,或人文学。总之,中国古代人,可称为抱有一种“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尽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观” 。这一观念,亦可说即是古代中国人生的一种宗教信仰 ,这同时也即是古代中国人主要的人文观,亦即是其天文观。如果我们今天亦要效法西方人,强要把“天文”与“人生”分别来看,那就无从去瞭解中国古代人的思想了。即如孔子的一生,便全由天命,细读论语便知。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 “天生德于予” 。又曰:“知我者,其天乎!”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俏孔子一生全可由孔子自己一人作主宰,不关天命,则孔子的天命和他的便分为二。离开天命,专论孔子个人的私生活,则孔子一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减少

6、了。就此而言,孔子的人生即是天命,天命也即是人生,双方意义价值无穷。换言之,亦说说,人生离去了天命,便全无意义价值可言。但孔子的私生活可以这样讲,别人不能。这一观念,在中国乃由孔子以后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所阐扬。 读庄子齐物论,便知天之所生谓之物。人生亦为万物之一。人生之所以异于万物者,即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 。此义宏深,又岂是人生于天命相离远者所能知。果使人生离于天命远,亦同于万物与万物无大相异,亦无足贵矣。故就人生论之,人生最大相标、最高宗旨,即在能发明天命。孔子为儒家所奉称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颜渊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离于天命远近为分别。这是中国古

7、代论人生之最高宗旨,后代人亦与此不远,这可说是我中华民族论学分别之大体所在。近百年来,世界人类文化所宗,可说全在欧洲。最近五十年,欧洲文化近于衰落,此下不能再为世界人类文化向往之宗主。所以可说,最近乃是人类文化之衰落期。此下世界文化又以何所归往?这是今天我们人类最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此事涵意广大,非本篇短文所能及,暂不深论。 今仅举“天下”二字,包容广

8、大,其涵义即有,使全世界人类文化融合为一,各民族和平并存,人文自然相互调适之义。 中华民国七十九年五月端午节钱穆在迁出素书楼之前三日完成于外双溪之素书楼时年九十六岁。 天与人,中与西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是国学大师钱穆 96 岁逝世时的最后遗稿。1990 年 6 月,钱先生因不满“立法委员”陈水扁对其霸占政府建筑的指控,以高龄之身搬离外双溪“素书楼”寓所,两月后病逝。 贡献一文系钱先生迁出前三日所做,确为先贤毕生治学之总括,大哲世纪感悟之精华。文中指出, “天人合一”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生存之贡献主要在此。此观点亦先生平日鼓倡,分见于所撰诸书,皆为对

9、比西方以显中国文化之优势。天人之学,本华夏古老命题,孔孟早有论述;中西之别,自晚清门户洞开,遂采为研究国学之重要角度与手段,几成新文化家法。今适后现代时期,讲究贯穿融合,打通一片,则如何博采众长,熔铸匠心,实为我辈学人努力之方向天人关系,奥渺难明,西方专注于对立,惟对立更能激发人力,创万物于形外;中国着眼于统一,惟统一方宜涵养精神,观百象于心内。西方相信自身,遍寻四海之巧技以穷物理;中国敬畏天命,殚竭九州之神智以顺自然。西方人欲为万灵之主上,惯凭一己之力;中国人愿作天地之棋子,常借造化之功。西方人人皆是独立之个体,尚平等,爱自由,以政治法律处理争端;中国人人俱为执行之器具,重大局,轻牺牲,由伦理道德解决纠纷。西方千年小城邦,攻伐不已,衍生出纵横之术,致有奥林匹克之盛事,亦有两次大战之惨剧;中国百代大一统,集权日久,演化为虚散之势,铸成五族共和之伟业,亦成帮派朋党之歪风。天之道,大象无形,大美无言,鸿飞无迹杳难寻。中西思维,各出机杼,各擅所长,如天平两端,不可偏重。进入新千年,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生息家园持续萎缩,生活空间日益逼仄。面对前所未有危机与挑战,中西各国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明的姿态,更加开放的心灵,捐弃前嫌,笑泯旧怨,携手合作,并肩同行,共谋全人类福祉之长久。谨以祝词收尾:天下大同不是梦,世界和谐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