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723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王澍建筑作品分析比较 刘灵芝 孙梦洁 浙江工业大学 摘 要: 中国国力的强盛和国学风的回溯, 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回归, 现代中式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贝聿铭、吴良镛、张永和等新老建筑家们推动着现代中式建筑的发展。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得主王澍从乡土地域出发, 努力将传统建筑文化转换成当代的建筑语言, 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法相结合, 营造中国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建筑。文章通过研究王澍的全部建筑作品, 分类整理其建筑作品中传统建筑材料的当代地域性表达, 探讨其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材料进行处理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试图找到材料与建筑、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

2、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纽带, 为探索中国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建筑回归本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关键词: 王澍; 现代中式建筑; 地域性; 时代性; 材料倾向; 作者简介:刘灵芝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作者简介:孙梦洁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LY16E080013) Research on Regional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alysis of Wang Shus ArchitectureLiu Lingzhi Sun Mengjie Abstract: The strength of Chi

3、na and the style of back accelerate the retur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became the focus of architecture and media, Bei Lvming, Wu Liangyong and Zhang Yonghe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in 2012 Wang Shu transforms tra

4、ditional architecture into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language, combining modern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l to create buildings with tradition and modern coexist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ang Shu all works, sort and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regionality, discusses how to use modern

5、technology to deal with traditional materials to explain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ception, try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and tradition and modern, and provides clues to explor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ity and regionality and architecture ret

6、urn to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Keyword: Wang Shu;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Regional Character; Contemporaneity; Material tendency; 1 引言“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促使中国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的同时, 文化同质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建筑文化也不例外, 面临着缺少本土特色、缺乏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在全球化盛行带来一系列问题之后, 人们开始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渴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贝聿铭、吴良镛、张永和等新老建筑家们推动着现

7、代中式建筑的发展, 现代中式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得主王澍善于从地域性出发, 积极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与艺术进行创新, 努力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从而创造出现代的地域性建筑。他致力于乡土建筑, 重视建筑的传统文化, 在探索符合时代的建筑地域性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本研究以王澍全部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 全面梳理所有其作品中的建筑材料使用偏好, 分析其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运用传统材料进行地域性、文化性的表达, 为其他建筑师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同时在传统技艺的运用上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为把握现代中式建筑

8、的表达, 也为探索当代中国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提供了一定的方向。2 国内外研究概况王澍的普利兹克建筑学奖的获得照亮了中国建筑回归传统文化的方向。王澍自小就有浓厚的绘画兴趣, 接触自然的原野田间, 从而培养了对自然万物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真实生活状态的向往, 为今后的建筑创作奠定了基础。从 1990 年开始的十年里, 王澍重新认识解读了中国传统文化, 开始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精髓, 并在之后的设计中一直秉持着“重返自然之道”的理念。目前国内对王澍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过访谈分析整理王澍的建筑思想以及对当今建筑问题的一些理解与看法, 其中分为王澍自身整理和他人整理的两类1-2;二是通过将王澍与其

9、他建筑师的比较, 从而突出王澍作品中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3-4;三是通过具体建筑作品来分析王澍的建筑思想, 有人从解读他的四种身份文人、建筑师、学者、教师, 来理解他的建筑思想5;有以材料为对象来研究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关系6;有从场地精神方面来探索建筑与环境、文化的关系, 寻求建筑回归传统的线索7;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某个建筑作品, 以王澍自身写的论文最为经典, 详细介绍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从建筑历史、选址到建筑环境, 再到选材、色彩, 到最终的建筑环境和谐, 全面呈现王澍的自然和谐建筑的设计理念8。综上所述, 大部分都是对王澍的部分建筑进行分析, 很少有系统地将王澍的全部作品进行整理。本研究旨

10、在系统的整理分析王澍的全部建筑作品, 研究所有建筑作品的材料运用以及传统营造技艺手法, 以此来探索材料与建筑、建筑与文化、文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3 材料的整理与分析3.1 材料的选取与分类截至 2017 年 2 月, 王澍的建筑作品共 46 项, 其中方案 5 项, 建成的建筑 41 项。本研究以王澍的全部已竣工建筑为研究对象, 梳理了建筑作品中传统材料的使用偏好, 如表 1 所示;现代建筑材料的使用偏好如表 2 所示。在全部的设计作品中, 传统建筑材料总计 9 项, 除了早期的作品中出现了混凝土和钢材。无论从材料的种类还是比例上, 传统建筑材料都远远超过混凝土、钢等现代建筑材料。其中传统建筑

11、材料中木材和砖所占的比例并列第一, 在 22项的建筑作品中出现, 分别占总数的 26.8%, 两者相加超过总数的 50%, 可见木材和砖是最主要的建筑表达手法。另外在江南具有悠久历史的瓦与瓦爿墙, 其和竹材在建筑作品中也被多次使用, 瓦与瓦爿墙占 21.9%, 竹材占 14.6%, 再是石材、土、陶瓷等传统材料。表 1 传统材料的使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下载原表 表 2 现代材料的使用 (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下载原表 3.2 材料使用的表达分析(1) 木材传统建筑材料中木材居首位, 占 26.8%。王澍打破木材在传统建筑中的技法, 开拓木材在现代建筑中装饰形态, 尤其是在中国美术学院象

12、山校区一期工程中 (图 1) 采用的是动态装饰, 按照一定的模数, 在“木栅板”形式的基础上, 以每扇木栅板的开启和闭合来形成不同变化的动态立面效果,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独特的立面装饰效果之外, 王澍还将木材用于屋顶构架, 水岸山居 (图 2) 和南宋御街博物馆 (图 3) 屋顶的屋架部分就是很好的体现。水岸山居在传统营造技术交叉杆件的原理之上, 将屋架部分的杆件之间用螺栓连接, 并在木材中夹入了钢骨的钢木组合构件用于受力。南宋御街博物馆是利用木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和杠杆原理来支撑屋架。可见, 王澍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 并在传统的木材材料中加入了现代材料, 不仅增加了木材的结构强度, 也将传

13、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图 1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一期 (2004) 下载原图图 3 南宋御街博物馆 (2009) 下载原图(2) 砖材砖是主要的传统建筑材料之一, 传统砖砌体的厚重感和真实感打动着身处冷漠混凝土森林的现代人。砖砌体建筑、砖砌工艺等各种形式的砖砌艺术, 更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王澍的建筑作品中砖的使用频率和木材一样居首位占 26.8%,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15 号楼 (图 4) 设计中, 整个外墙面只出现青砖这一个元素, 并引入传统技法将青砖进行十字形砌筑, 形成了丰富的二次肌理, 表现出诗意般的意境,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材料的简洁之美。其次在结构上是在传统砌筑方式

14、的基础之上稍作改变, 采用现代技术来解决结构问题。砖材在这里既迎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 又很好地展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精髓。(3) 瓦与瓦爿墙瓦在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占 14.6%, 瓦爿墙占 7.3%, 合计 21.9%。从 2004 年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 (图 5) 开始, 王澍大规模使用砖瓦, 虽比竹、木、土等传统材料的使用时间要晚, 但使用规模较大。王澍选用大量浙江各地以及华东各省的传统民居中拆除的有历史感的青砖、青瓦等旧瓦, 旧瓦的再利用不仅环保还能够兼顾经济性, 更重要的是能够表达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历史感, 这对场所的营造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钢架的支撑, 瓦片还做成了披檐的形式,

15、 整体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对比关系。这种处理方法打破了大面积屋面瓦的使用状态, 使得瓦这种传统材料更加接近使用者, 使人近距离感受到传统的味道。图 2 水岸山居 (2013) 下载原图图 4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一期 15 号楼 (2004) 下载原图相对于瓦的特殊处理手法, 瓦爿墙更是极具特色。瓦爿墙是浙东一带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墙体, 以当地的旧砖、旧瓦等废弃材料用黄泥等加白灰进行黏结, 用传统砌筑工艺制作而成。宁波博物馆 (图 6) 中的瓦爿墙区别于传统的用于装饰性的瓦爿墙, 是根据多次试验结果改进的, 结构上由 4 个构造层构成, 将钢筋混凝土衬墙作为外墙受力的主要构件, 瓦爿墙与

16、衬墙用拉接筋和托梁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达到在保持表现传统元素的同时用现代技术解决主体结构承重的问题。在建筑外观上, 将大块材料切割分解, 砖瓦交错砌筑, 虽没有明显规律, 但在墙面整体上注重均衡, 着重体现材料的肌理。(4) 竹材在中国竹代表有德、虚心、节贞的君子贤人, 从古到今对竹的喜爱是中国文人的共性之一, 竹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竹子是中国南方最为常见的植物, 属于未本科竹亚科植物, 物理性能优良, 在建筑中是使用历史久远、范围广泛的材料之一。王澍的大多数建筑作品都在江南一带, 作品中竹材的使用比例也高达 14.6%。他大面积使用竹材, 并善于运用竹材的二次肌理, 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馆 (图 7) 的整面竹墙就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竹编的肌理又能创造新视觉, 竹片之间存在间隙给人轻盈、自然、舒适的感觉, 具有很高的装饰性能。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的竹编扶手立面 (图 8) 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传统工艺加以现代手法, 使扶手更具地域特色。图 5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