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77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研究 姚蓉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该文通过探究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以及该特点对监控环境的内在要求, 建立了高校教师发展的标准监控模型。根据该标准模型分析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监控现状以及构建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最终创建了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模型。该论文为维护和建立高校教师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关键词: 高校教师; 发展; 动态监控模型; 1 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作为知识的创新、整合和传播者的高校教师, 其主要工作任务包含三个板块, 即: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因此,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一般的脑力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有

2、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1 强烈的成就感一般而言, 高校教师属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知识型员工, 这类员工的首要特点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内在激励性。高校教师这种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成就感以及明确的职业价值观都是其它职业的知识分子所不能比拟的。1.2 创造性强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承担的三项工作任务都对“创造性”有着一致的诉求。与其它行业不同的是, 高校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及实践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研究, 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与结构,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相关知识。1.3 成果周期性长从教学方面看, 高校教师主要的工作对象为学生,

3、 他们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劳动, 使大学生在知识积累、思想成熟、才干增长、修养丰富等方面逐渐获得提升, 这个培养周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科研方面来看, 其工作内容主要为科学创造, 而科学创造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2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对高校教师发展监控系统的内在要求模型与标准监督模型2.1 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对高校教师发展监控系统的内在要求模型员工发展监控系统, 应该注重于监控的指导作用, 在监控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其前端控制与过程控制。2.2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监控系统的标准模型高校教师发展监控系统的四大特点具有不同的层次性。高校教师作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知识型员工, 他们具有很强在内在监控

4、性。高校监控系统作为外部的影响因素, 其好与不好直接决定高校教师是否愿意将其强大的内在监控性转化为现实的行为与强劲的动力。综上所述, 高前端性、高过程性、软结果性是高校教师发展监控系统相对显性的特点, 而内在监控性则是相对隐性的特点。显性特点所包含的三个方面是构成监控系统的必要条件, 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削弱高校教师的内在监控作用。因此, 创造一个较好的高校教师的监控系统, 必须从两个层次、四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共同构成我国教师发展的动态监控系统的标准模型。3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的必然性分析从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中看, 教师发展的监控系统总是处于偏离标准监控模型的状况, 因而也在高校教师成

5、长的过程中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高校教育改革之前,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监控系统呈现出无前端性、无过程性、硬结果性的特点, 高校教师的发展状况总体处于一种弱监控状态中。高校教师发展的监控状况之所以如此, 重要原因表现在于不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特点, 也不知如何确定控制的关键因素, 因此也就无法改善教师发展监控系统的被动局面。建立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 实时测量与评价高校教师的发展状况, 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才能给高校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4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功能基于以上分析, 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几方面功能:指标描述功能、目标设计功能、动态监测功能、实时评价功能、预

6、测预报功能、指导功能。在该体系中, 这六大功能相互关联, 互为依托的形成一个有机系统, 其终级目标是帮助高校教师寻找一条合理的发展轨道。5 结语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对控制系统的内在规定性, 建立了高校教师发展的监控系统的标准模型。二是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监控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我国传统的高校教师发展监控模型。三是构建了高校教师发展的动态监控模型。这些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监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也为高校建立良好的教师发展监控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后续研究中, 需要通过统计等定量方法对构建高校教师发展动态监控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另外, 通过数学模型获得该模型中出现的 Q 值, 并如何划分 Q 值的范围也是后续研究中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任务。参考文献1林筠.绩效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23. 2朱晓红.高校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