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61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供应链金融纵深发展路径 仲夏 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 通过创新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模式、加强与产业基金的互动、逐步将运营模式线上化, 银行能够打开新的市场突破口。在我国众多行业产业链不断向纵深发展、供应链管理实践逐步扩大的背景下, 近年来,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不断壮大和完善。然而, 由于供应链金融专业性较强, 与银行传统授信业务模式区别较大, 加之跨越银行多个条线, 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瓶颈问题, 直接阻碍了供应链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在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资产资本平衡发展问题凸显的背景下, 健康有效地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并将之做强、做大, 是

2、大势所趋。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在近十年时间里, 通过引入国外供应链金融先进经验, 并结合我国市场实际进行积极的改造和创新, 取得了较好的成就。首先, 形成了成熟的产品体系。根据企业融资的交易环节不同, 形成了应收类、付款类、货押类三大产品系统。应收类对应企业最优质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 与反向保理、信保保理等产品对接;付款类对应企业采购环节的资金需求, 与应付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订单融资等产品对接;货押类围绕着企业存货的流转提供阶段性融资, 与存货融资、大宗商品融资、差额回购等产品对接。此外, 通过对上述系列产品的灵活组合运用, 还形成了各类供应链解决方案。其次, 开发了一批重点

3、行业。汽车行业是供应链金融中最早开发, 也是开发最为成熟的行业。通过为汽车厂家下游的 4S 店批量开展货押融资和合格证监管融资, 使得厂家能够将银行授信支持延伸到下游, 有效扩大其经销网络, 加速销售资金的周转, 促进整条供应链健康快速发展。除汽车行业外, 银行供应链金融在医药、建筑、快销等行业均有所建树。通过深入分析相关产业运行特点, 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方案, 以各大核心企业为切入点, 批量拓展, 进一步密切了银行与各行业间的合作。再次, 建立了配套的授信体系。不少银行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供应链金融独特的授信特点, 并在一般客户授信政策外, 单独推出了配合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授信制度。该

4、授信制度的核心, 是将以往的单户授信评估, 优化为对整条供应链的授信评估。其中, 特别注重对核心企业的行业主导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营运资金调配能力等的分析, 避免单纯从财务角度进行授信判断。该授信体系的建立, 为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积极支持。最后, 建立了立体的客户渠道。除了线下受理业务这一传统的模式外, 各商业银行纷纷在网上银行渠道中搭建了供应链金融的功能, 支持客户部分业务环节的线上办理和查询。部分商业银行自行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开发了综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整合供应链金融涉及的客户、第三方合作机构的业务环节, 以及银行后台处理流程, 实现了全业务链条的线上自动化处理。发展

5、瓶颈分析尽管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了上述进展, 但是整体供应链金融的开发深度和业务规模仍处于初级水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部分实业企业和电商巨头如海尔集团、苏宁云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企业, 也在布局供应链金融, 并做得风声水起。以京东金融为例, 自 2013 年下半年启动供应链金融以来, 累计服务客户超过 10 万家, 提供了 2500 亿元贷款。2017 年 3 月, 京东金融启动新一轮融资, 融资规模 140 亿元, 主要用于供应链金融。从中可以看出, 供应链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商业银行进行纵深挖掘的程度依然不够。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处“硬伤”。供应链控制力的瓶颈商业银

6、行自身经营金融业务, 对具体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掌握度较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中, 银行通过控制代表物权的提单和代表债权的发票等单据来把握交易。而供应链融资相比传统贸易融资, 交易对手数量增加、交易结构复杂度提高、单据趋于简化, 因而交易的把握难度加大。对核心企业依赖的瓶颈基于上述原因, 银行转而通过信赖核心企业来开展业务。一方面, 由核心企业对交易背景真实性进行确认;另一方面, 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融资进行担保或承担共同债务。这种安排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核心企业授信和担保资源毕竟有限, 往往无法支撑日益增长的业务量, 导致业务难以持续;二是核心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花费管理成本, 受益的主要是上下游企

7、业, 权责利不对等, 导致核心企业合作意愿不强。批量开发的瓶颈理论上, 供应链金融业务, 可以核心企业为获客中枢, 以点带面, 批量开发上下游客户;但实务中, 异地上下游客户涉及的开户、信用评级、融资申请等多个环节在跨地域的来回落地处理中, 势必会大大增加操作成本, 降低客户体验。此外, 异地授信对银行的风控能力和操作成本也是极大的考验, 同样会限制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的增长。供应链价值整合的瓶颈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 更多的是从资金层面发挥作用, 而难以真正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银行仅仅满足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客户营运资金安排的需求, 从中赚取利息收入, 而无法从产业链整合过程中获得实体增值收益。这与

8、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能力较弱有直接关系。解决路径探讨要想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跳出原有传统业务和操作模式, 依靠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 将问题化解, 真正打造具有开拓性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式。银行与核心企业深度合作银行转变思路, 从直接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 转变成向核心企业提供专项用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核心企业最熟悉自身产业链状况, 且往往有开展供应链管理和融资的动力。传统模式下, 核心企业消耗本该用于生产经营的授信和担保资源, 来拉动供应链金融的增长, 不仅难以维持持续增长的业务量, 而且获取的收益与承担的责任也不均衡。新模式下, 银行应引导核心企业专门成立供应链管理子公司, 专营供

9、应链融资业务。银行向该子公司提供一揽子供应链金融授信额度, 专项用于支持其融资业务的开展。需要强调的是, 该模式中, 银行对于资金的使用主体需进行清单制管理, 对于每笔交易背景需进行审核, 严格监控资金的流向。银行与产业基金合作以私募股权基金形式出现的产业基金, 在我国实体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中日益重要。相比银行, 产业基金对于实体经济运营和管理的理解更加深刻, 控制手段亦更为有效。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探索与其进行业务合作的路径, 更好地整合供应链价值。具体而言, 银行可以与产业基金中的两项业务合作。一是纵向产业链整合, 即产业基金为目标企业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期间, 银行可以通过供应

10、链金融产品, 为整合的产业链中相关方注入信用, 加速并购各方的融合进度。例如, A 汽车制造企业, 通过产业基金的融资, 参股若干家钢材供应商, 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 使被参股钢材供应商在向 A 汽车制造企业供货后, 立即将应收账款变现, 从而提高钢材供应商的整合配合度。二是业务剥离, 即产业基金从业务过于庞大的企业中收购部分业务, 单独组建公司, 使原企业轻装上阵, 提升其运营效率。虽然业务被剥离, 但原企业与新企业之间仍存在供应链关系, 需要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银行可以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 解决双方因股权分置产生的交易成本增加的问题。例如, 家电制造企业 B, 通过产业基金, 剥离了经

11、销商渠道, 但仍需借助经销商渠道进行销售。银行可通过供应链金融, 使剥离的经销商企业在向 B 企业采购时, 即刻得到银行融资支持, 以解决其采购资金的问题, 从而使企业 B 的经销渠道畅通无阻。传统供应链模式及创新供应链模式的对比 下载原图通过与产业基金的合作, 银行可以深入介入产业链运作, 使供应链金融的整合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进而大幅提高业务量和收益。运营模式线上化正如前文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以点带面”的模式, 决定了其单笔金额小、异地业务多的特征。而由此导致的操作成本高和风险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在传统线下作业方式下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对此, 可积极利用最新网络科技成果, 用线上化操作方

12、式进行创新和突破, 打破困局。线上化操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银行内部运营系统的线上化。即银行根据预先设置的一定标准, 通过内部业务系统, 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实现高效的业务处理。目前国内众多银行已在该阶段取得明显进展。例如民生银行充分整合了后台业务操作、风控管理等相关系统流程, 打通了线上高效放款的后台处理渠道。第二阶段, 是银行与客户流程交互的线上化, 即客户通过一定的方式, 与银行进行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对接。该阶段又分为两种实现方式。初级实现方式中, 客户仅仅在融资阶段通过银行提供的网银、银企直连渠道提交融资申请, 不与银行进行基础交易流程的数据交互。该方式与客户交易的紧密度低, 银行

13、需要辅以其他方式验证交易的真实性。高级实现的方式中, 客户在交易的各个环节均与银行进行数据交互。该方式对于客户的电子化要求较高, 银行可以通过开发面向客户的供应链交易融资平台, 与第三方合作, 为客户定制可以与银行对接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手段, 以实现该方式。目前部分银行已经有自建的供应链平台, 如建行的“善融”平台、中行的“中银易链”平台、平安银行的“橙E 网”平台, 可以部分实现与客户的各环节数据交互。第三阶段, 是银行风控体系的线上化, 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 银行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 建立风控模型, 辅助进行风险的事先识别、事中预警和事后评价。风险体系的线上化, 可以具体运用在信用评级、授信核定、交易背景审查、资金监控等各个授信环节, 有效提高线上化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该阶段目前鲜有银行达到。以上三个阶段, 三位一体, 共同搭建起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体系。客户在线进行业务申请, 方便快捷;银行在线高效处理业务, 降低成本。大数据风控体系, 则可弥补纯线上化导致的风控缺失。通过前期的探索和积累, 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创新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模式、加强与产业基金的互动、逐步将运营模式线上化, 银行一定能够在广阔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打开交易融资新的市场突破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