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44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营销背景下电影主题曲的创作艺术 罗嫱 河南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 电影主题曲是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音乐对于电影表现主旨和艺术风格的再创作。电影主题曲不仅仅是电影故事本体高度凝练的概括文本, 在更加商业化、大众化的当代, 已经成为电影艺术商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试从当代商业电影市场背景出发, 探讨电影主题曲的艺术创作, 以及它们在电影营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 电影主题曲; 商业营销; 电影音乐; 创作艺术; 一、电影与电影主题曲从电影艺术诞生之初, 音乐就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无声电影时期, 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使用乐队现场演奏的形式, 一来遮盖电影放映机的杂

2、音, 二来弥补无声电影在叙事上的缺点, 通过音乐在节奏、情感表达上的特长, 给电影的故事性增加紧张感和抒情性。直到 1927 年美国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 有声电影第一次从音乐剧的角度入手, 将音乐与电影进行结合, 从此, 音乐就成了电影艺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电影中的音乐可以定义为:“专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1, 这是电影艺术辞典的定义。而从类别上看, 电影音乐可以粗略的分为电影配乐和电影歌曲两种, 本文所研究的电影主题曲, 就隶属于电影歌曲。电影配乐, 顾名思义, 是利用音乐在情感表达、氛围渲染上的突出优势, 结合画面来进行的艺术的

3、综合立体的展现形式;电影歌曲则是高度归纳电影主题、人物情感片段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即贴合剧情, 又有独立艺术表达个性的音乐形式。相对来说, 电影主题曲这一类别, 其实是音乐对电影在故事性、艺术性和主题表达上的展现成果, 也是具有高度艺术独立性的体裁形式。在中国, 经典影视剧大都离不开经典电影主题曲的影子, 曾名噪一时的电视剧渴望, 它的同名主题曲由毛阿敏演唱, 红遍大江南北;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同样是经典传唱的金曲;2013 年赵薇执导的电影致青春的同名电影主题曲, 由王菲演唱, 同样成为当年的年度流行曲由此可见, 主题曲依据于成功的影视作品, 汲

4、取艺术创作灵感, 依托于优秀影视剧的故事内容, 更容易比普通流行歌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 主题曲在流传度上表现出的独特性, 也恰恰先入为主地给观众作了“广告”, 是影视剧宣传营销推广的重要手段。甚至于, 在电影市场更加商业化的背景下, 电影与流行歌手共同参与主题曲的艺术创作和合作, 正在成为主流的趋势。二、商业营销背景下的电影主题曲创作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与寻求商业回报息息相关, 从世界性质的艺术种类来看, 也只有电影艺术一直都是商业与艺术彼此捆绑的存在, 它既是一种纯粹的商品, 同时也是寻求艺术表达更加简介化的艺术文本。电影制作的成本导致其本身的趋利性, 这种趋利性质的存在, 是它发展至今能够成

5、为全世界最为大众化的艺术种类, 其自身在文化上的影响力, 以及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也是其他艺术望尘莫及的。尤其是 21 世纪, 在互联网文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商业大潮的兴起, 使得商业电影类型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国文化发展争夺的重心之一。电影主题曲在当代的电影宣传营销中, 起到了非常核心的重要作用。(一) 主题曲市场与回报从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的宣传营销手段看, 电影主题曲的市场需求正在与日俱增, 与其相对应的就是, 部分电影主题曲在营销过程中对电影宣传造势的“回报”性上, 体现了非常客观的成果。2015 年暑期上映的喜剧电影煎饼侠, 因为一首改编自牡丹之歌的主题曲五环之歌, 从互联

6、网衍生到现实生活中去, 人们茶余饭后的哼唱, 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背后的电影, 进而电影票房超过了 11 亿人民币;王菲同样堪称“大卖”电影主题曲的天后, 先后演唱了致青春、匆匆那年、你在终点等我等电影主题曲, 因为其流行乐坛天后的身份让这些歌曲在微博、音乐 app、朋友圈流传度极广, 而三首歌曲背后的电影, 凭借着歌曲的传播而借势推广开来, 票房可佳;“90 后”偶像吴亦凡演唱的小时代主题曲时间煮雨, 短短几个小时, 播放量突破了百万;而由当红歌手鹿晗翻唱的甜蜜蜜, 在收听数和转发数上甚至打破了互联网的记录, 进而让同名电影时隔十多年重新上映, 依然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因此, 商业电影背景之

7、下的电影主题曲创作, 一定程度上, 已经变为纯粹的广告行为, 是电影本身宣传营销的手法, 与其捆绑在一起的, 是非常可观的商业回报, 这是符合电影作为商品对于利润诉求的本质的。兴起的原因如下:电影营销宣传的手段有很多, 但是为何电影主题曲的宣传推广起到的作用更大, 也更多的被电影制作公司追求, 其原因也是诸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使然。首先是歌曲的音乐形式, 时长短小, 形式轻便, 尤其是在信息传递便捷化、资讯获取自主化的时代, 歌曲, 尤其是流行歌曲这种音乐形态, 其实是最适合的娱乐商品, 这与电影同样作为商品的本质是相同的。当代的文化商品消费主体是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群体对于偶像的个人崇拜和消费欲

8、望是非常开放式的, 因此现阶段电影主题曲的演唱者, 绝大多数是流行音乐领域的偶像, 拥有许多粉丝, 如鹿晗、吴亦凡等;或是在流行音乐领域拥有较高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明星, 如王菲、朴树等;再次便是在其他领域拥有较高知名度, 跨界演绎的公众人物, 如相声明星岳云鹏等。通过明星偶像人物的粉丝消费和传播, 进而渗透到其他领域的人群, 完成电影主题曲的二次传播。第三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歌曲的艺术提炼特征, 它不需要深入思考, 也不需要思维想象, 流行歌曲本身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容易被普通人无障碍地接受, 因此, 电影主题曲的宣传推广, 会比海报、宣传片、剪辑视频等内容效果呈现得更迅速, 影响面也更宽阔。(二)

9、电影主题曲营销的手段在现在的市场形式之下, 电影主题曲已难以称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而存在了。与过去的影视主题曲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形式存在不同, 现在的电影主题曲, 渐渐开始成为以营销为核心的工具。现阶段比较流行的电影主题曲创作思路为:打造“洗脑神曲”, 比如曾经火遍全球的江南 style, 就是非常典型的“洗脑神曲”, 一方面, 这种音乐类型节奏简单重复, 歌词朗朗上口, 有一种男女老少皆宜的效果, 因此常常会成为大家口耳相传的作品。作为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主题曲形式存在的歌曲小苹果就是参照这种形式专门打造的“洗脑神曲”, 而从实际传播效果来说, 这首歌曲所承载的营销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甚至到

10、了全国上下人人皆知的地步。同样, 上文提及的五环之歌也是如此。这种类型的“洗脑神曲”, 完全依托的就是流行文化和快销产品的特征而打造的, 仅仅是一种商业手段而已。第二种常用的形式是“借势”, 一般来说是通过购买传唱度已经成熟的音乐作品, 通过现代全新的编曲填词, 歌手翻唱等手段, 旧酒换新瓶来给电影的宣传重新造势。如鹿晗翻唱的甜蜜蜜, 电影后会无期同名主题曲是根据脍炙人口的英文歌曲重新填词改编的。第三种形式是依托歌手特质, 来导流观众。如年轻女性比较喜爱的流行乐队苏打绿, 就演唱了电影归来的主题曲。电影归来的观众年龄段普遍较大, 因此通过当红偶像明星的演唱, 其实一定程度可以化解不同群体对待电

11、影内容的门槛, 一定程度上也将年轻人带到这样的电影情景之中。这仍旧是寻求商业回报的行为。(三) 电影主题曲创作的艺术性虽然当前电影主题曲艺术的创作, 在商业电影大潮的发展中开始逐渐走向了单纯的商业形式, 大多数的电影主题曲难能在音乐的艺术性上寻求较高的品质追求, 在创作的手法上, 大量的采用了复制、混搭、恶搞等办法, 通过对一些经典歌曲的再改造, 抑或是采用相对艺术性比较低俗的形式来博取最普通观众的眼光, 这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影主题曲应有的在于音乐独立性的作用。但是近些年仍旧产生了一批在于艺术性和商业性并存的电影主题曲。艺术电影刺客聂隐娘的主题曲在木星, 由著名歌手朴树创作词曲演唱, 歌曲对

12、原电影内涵有着高度的理解和认识, 虽然词曲的形式依然是流行歌曲的特质, 但是其音乐形态和歌词文本所传达的主题:自由, 是与电影保持一致的, 甚至于在音乐性的表现上, 也是追求了一种“独特性”, 如歌词大量的使用了白话古文, 包括“呀咦呀”这样的象声词的反复出现, 都与电影中对传统镜像和文本的表达意蕴是异曲同工的。电影狼图腾讲述了特殊时期蒙古草原上发生的一段关于人、狼、自然、生存主题的故事, 汪峰演绎的电影主题曲沧浪之歌中, 歌词将人关于迷茫、追寻, 以及对大地的崇拜和信仰, 比较概念式的进行表现, 而音乐性上粗粝、昂扬, 混合着内蒙古的音乐元素, 表现了对于生存的向往。这首歌曲, 在艺术性的表

13、达上, 也有着一定的水准。但是这样风格的主题曲, 在传播度上就大打折扣。三、当前电影主题曲创作问题的症结艺术还是商业, 这是当前电影主题曲创作所存在的一个直观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探寻艺术本质的深度, 但是在商业发展以及文化复兴的背景下, 显得相对的重要。一定程度上来说, 艺术与商业并不矛盾, 但是现阶段的艺术创作心态之下, 少有人能够掌握这二者之间的轻重和分寸, 因此才会出现了上述论述中提及的状况。在当前的背景下讨论电影主题曲艺术创作, 需要明确一些问题, 只有正视这些问题, 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电影主题曲创作的要点, 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是什么。在电影市场经济不那么发达的过去, 影视剧

14、的主题曲一定程度上, 仍体现了高质量的艺术形态, 如电视剧红楼梦中, 就流传了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主题歌曲。这些歌曲的歌词是依据原著中的诗词创作的, 在音乐的谱曲上, 曲作家王立平容纳中西, 将中国古典诗词音乐的特征, 非常精致地通过西方音乐作曲理念展现出来, 每一首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现都是依据原著和剧情出发, 因此才会展现出更加动人的音乐效果。同样,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题歌曲, 也是从角色的性格角度出发, 从为了提升剧情趣味性和情感性的目的。再如雪绒花等歌曲, 时至今日, 仍旧能够体味到其中的感情因素。因此电影主题曲, 本身就是艺术作品的体现, 其传唱度的时间远近及影响力,

15、 并不需要降低姿态来迎合大众的口味。当前电影主题曲的创作, 尤其是在艺术性的创作上, 整体水准并不算优秀, 这主要是因为快速膨胀的电影市场, 以及电影创作的浮躁气息, 市场经济的浮躁气息以及社会风气的浮躁气息所混杂导致的结果。即便因为时代的发展, 观众的审美变化趋于浅显易懂, 艺术家们的身份与以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们往往是艺术家和商业的合体, 追求娱乐产品是他们现阶段的目标。但是“娱乐”和“娱乐大众”仍旧是必须要区分看待的两个名词, “娱乐”本身没有好坏区分, 只是商业规律的体现, 而“娱乐大众”则是艺术家们媚下的一种心态反应, 这并不是艺术创作所应该存在的结果。简而言之, 艺术追求商业化回报是生存本能, 而为了乐趣而追求乐趣的艺术, 并不是艺术的本身。参考文献1编辑委员会.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