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566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细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总则1、野外日常整理随时进行,当天取得的原始资料、图件应在当天及时着墨或输入微机。阶段性或单项工作结束后,须及时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补充完善。外业工作必须做到“三边一及时”的工作原则,保证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对原始资料及工作质量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的“三检制度”。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普查工作收集的各种数据成果及文、图、表均进行数字化处理。日常整理按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路规程(试行)第 3440 页规定执行。2、外业工作全部结束后,在野外进行短期的综合整理,以便及时发现外业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并加以补充完善,客观地反映矿床

2、特征。经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入室内工作。综合整理按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要求执行。二、实测地质剖面图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矿区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对岩(矿)石统一命名,确定填图单位。对填图单元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为下一步地质测量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1、收集的资料实测地质剖面需要收集的资料为:剖面起、始点坐标;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基岩岩性、第四系岩性、矿层特征、断层、工程位置、地层及节理产状;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重要地物点等。2、剖面绘制根据收集的资料,按坡度展开法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

3、。图上除反映上述收集的内容外,还需反映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图例、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等。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等内容,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三、探槽素描图探槽施工的目的主要是揭露矿层,控制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采取各种样品,对矿石质量进行了解,确定工业价值,为下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和工业利用提供地质依据。编录前(或后)应将探槽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1、收集的资料探槽施工及编录需要收集的资料为:探槽起、始点坐标;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基岩岩性、第四系岩性及深度、矿层特征、断层、工程位置、地层及节理产状;各种样品采样

4、位置、编号等;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2、素描图绘制根据收集的资料,按坡度展开法绘制探槽素描图,素描图只素描一壁一底。图上除反映上述收集的内容外,还需反映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图例、样品测试结果表、垂直标尺、水平标尺等内容。四、钻孔柱状图钻孔施工的目的主要是揭露深部矿层,控制矿体的赋存形态、数量、产状、规模;采取各种样品,对矿石质量进行了解,确定工业价值,为下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和工业利用提供地质依据。钻孔编录前应对施工记录、岩(矿)芯标签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记录、岩(矿)芯标签的孔深、进尺、岩芯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检查完后应将每相岩芯依次用

5、数码相机拍照存档。钻孔质量遵循岩芯钻探规程的规定要求执行。1、收集的资料钻孔施工及编录需要收集的资料为:钻孔孔口坐标、终孔深度;钻孔名称、编号、钻孔方位、倾角;钻探班报表、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基岩岩性、矿层特征、断层、岩(矿)层及节理的岩芯轴夹角;各种样品采样位置、编号等,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文字记录、化学样品采样原则上应按回次进行,编录时及时计算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室内应及时计算出 8m 岩(矿)段采取率、分层采取率等。观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测量数据等记录在“钻孔原始记录表”中。对各种样品应

6、及时校对、称重、登记、填送样单,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2、钻孔柱状图绘制根据收集的资料绘制钻孔柱状图,图上除反映上述收集的内容外,还需反映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表、样品测试结果等内容。五、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的填绘目的主要是全面详细研究测区内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的分布形态、数量、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等。为下一步探矿工程的布置、资源量估算提供地质依据。填图过程中应对特殊地质现象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存档。1、观测路线根据确定的填图单元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依次进行外业工作,观测路线应布置在沟、梁、崖等地层出露条件较好的地段

7、,寻找石墨富集地段为原则。路线间距一般为 100m,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区可放稀至 150200m 。观测路线沿走向追索时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矿层顶底界和矿层变化情况;观测路线沿走向穿越时可根据露头分布情况灵活布置,以控制矿层顶底界、地层岩性、产状变化情况和各种地质现象的观测记录,每条路线的观测记录应具有连续性,不得有漏记现象出现。2、地质观测点及记录以追索法填图时地质观测点应布置在矿层顶、底界线和构造线附近,重点对矿层的界线、矿层特征、产状变化情况和地质构造进行追索和研究。地质观测点可分为界线点、岩性点、构造点、第四系控制点四类。其记录按“观测点的地质记录”要求执行。地质界线勾绘应在野

8、外实地进行,勾绘时应充分考虑两点间距离远近、产状变化、断层切割影响、地形变化(“V”字形法则)等因素。实测界线以实线表示,推测界线以虚线表示。野外填图中形成的文、图、照片、样品等资料应当天完成整理,不得延后。对各种样品应及时校对、登记、填送样单,及时送总队化验室进行测试工作。地质观测点上应做详细的地质记录,记录以点号、点位、点性、覆盖情况、点间地质的顺序进行,点上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对地质情况观测记录,重要的小构造、断层等要摄制照片、素描图等。要求每平方千米不少于80100 个点,地质界线上的点 50100m,观测点上记录和描述的内容:基岩出露情况:基岩岩性、露头的形状、分布方向、出露

9、长度、宽度、高度等。岩(矿)石特征:颜色:尽可能的指出岩石总的颜色,并尽可能的推断其产生的原因(那种色素离子染色)。成分: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含量(目估)、重结晶程度等。变质矿物成分:a、泥质岩中出现的主要矿物:富铝硅酸盐矿物,本矿区应注意泥质岩(板岩)产生的富铝变质产物,如绿泥石、绢云母和其它铝硅酸盐矿物(红柱石、十字石、堇青石、蓝晶石等)。b、花岗岩:除上述特征外,本矿区应注意与金矿有关的蚀变情况,如蚀变矿物种类及特征,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如沿层理、裂隙、节理等;矿物的含量(目估),颜色、组构特征等。肉眼可见的机械混入物成分:如砾石、砂粒、泥质、有机质等,并详细观察记录其种类、颜色、形状、

10、表面特征、磨圆度、粒径大小(包括一般、最大、最小)、含量(目估);组成的矿物成分、粒度等;混入物的分选性。结构:指出岩石属那种结构,如泥质、砂状、砾状、花岗结构等;结晶粒度,如隐晶质、细、中、粗、巨粒结构。 构造:指出岩石属那种构造,如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块层状)、条带状构造等。其中:条带状构造应描述条带颜色、形状、表面特征、分布特征、条带长度、宽度、成分、含量、分布密度(线统计:条米)等。产状:包括地层产状、岩石的节理、裂隙产状;断层产状。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贯通性、分布密度(线统计:条米)等。统计数不少于 10 处(5-10m2/处)/Km2。矿化情况:包括各种有用元素

11、出现的矿化特征等。蚀变情况:包括各种围岩蚀变情况。如板岩的角岩化、接触带的夕卡岩化、火山岩的青盘岩化;特别是与金矿有关的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毒砂化、方铅矿化等。采集的样品位置及其编号:包括化验样(H001);标本( B001);岩(矿)鉴定(y001) ;光片鉴定 (g001);小体积质量样( XT01)、湿度样(SD01)。覆盖情况:包括覆盖层类型、范围、深度;地表植被类型、种类、植物高度、密度等。点间情况:记述路线两侧(左、右)基岩出露情况、覆盖情况(包括类型、深度)。3、资料整理对野外填图中形成的文字、图、照片、样品等资料应按点号、层位及代号、各类

12、样品编号和位置、各种数据等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在进行归纳整理,若发现问题应到野外进行补充完善,不得回忆修改。通过上述校对,确认无误后,对手图进行着墨,并将手图上收集的全部资料录入微机进行数字化,编绘实际材料图。4、实际材料图内容实际材料图应与手图上收集的全部资料(地质点、地质路线、各类样品、产状、探矿工程、各种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相同,加上图框、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栏等,形成实际材料图。其它按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路规程(试行)第 1317 页规定执行,并要求填图结束后 5 天内提交全部资料及清单。六、地质图应与实际材料图同版,对实际材料图上收集的全部资

13、料(地质点、地质路线、各类样品、产状、探矿工程、各种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加以精简,除去地质点、地质路线、各类样品等信息,在矿体部位当覆盖较浅、范围较小时加以剥离,并以推测界线圈定。根据“统一图例”对各地层单元进行上色,加上图框、图名、比例尺、图例、综合地层柱状图(或地质剖面图)、责任栏等,形成地质平面图。其它按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和有关规定、规范执行,并要求填图结束后 10 天内提交资料。七、勘探线剖面图勘探线剖面是编制其他综合图件的基础图件,在测绘地形的过程中,与测绘人员一起对剖面地形、各种界线、矿体分界线、重要样品、工程端点等进

14、行准确定位,并作详细记录。整理沿剖面线收集到的剖面起、始点坐标;剖面长度、高度、方位;各探矿工程、各类样品采样位置及试验结果;各种地质界线、地层代号、断层线及编号、产状、各种岩石特征信息;重要地物点等资料,然后进行编图工作。编图工作按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和有关规定、规范执行。八、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是(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资源量估算的重要图件,编图前收集地形地质图、剖面图及相关采样、测量及计算数据等资料,在其基础上以地形地质图为准编图。沿矿体平均走向画一条直线,再按 50100m 间距平行勘探线画线,将矿体的中心点或底(顶)界线点垂直

15、投影到所画平均走向的直线上。以勘探线做纵坐标,高程线做横坐标组成控制网,按矿体的中心点或底(顶)界线点与地形的交点高度绘制矿体出露地形线。将地质图、剖面图上的探矿工程、第四系界线、分化程度界线、矿石品级界线、资源量类别界线、开采边界等投影到剖面上,根据“统一图例”对各地质单元进行上色。填入各种测量、计算数据。加上图框、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栏等,形成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其它按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和有关规定、规范执行。九、附表附表主要包括:附表 1基本样品真厚度计算表附表 2基本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附表 3基本样品内检分析结果及相对双差计算表附表 4基本

16、样品内检分析结果及相对双差计算表附表 5多元素化学组分计算结果表附表 6光谱分析结果表附表 7矿石体重、湿度测试结果报告表附表 8岩矿鉴定、光片鉴定表附表 9可选性小试结果表附表 10 项目费用结算表将上述表整理成册作为附表。十、附件附件主要包括:01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青国土资矿200722 号关于公示 2007 年度青海省地质勘查项目论证结果的通知”02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国土资矿2007122 号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青海省乐都县大沟石墨矿普查设计的批复”03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04青海总队“青海省乐都县大沟石墨矿普查设计书审查意见”05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地质勘查资质证书06下北山林区资源保护责任书08下北山林区资源保护、防火责任书08下北山林区临时性占用草坡评估报告08青海省林业厅勘查许可证09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将上述文件整理成册作为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