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510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作文层级式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祖春华 广州市铁一中学 摘 要: 具体阐述了目前初中学生写作的主要困难, 并根据思维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 探索出一种低起点、层级式的写作教学模式, 通过逐级训练、步步提高, 最终达到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的目的。关键词: 作文训练; 层级; 模式; 作者简介:祖春华 (1977) , 女, 内蒙古赤峰人, 本科学历, 中学一级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基金: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 (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2016 年度课题“基于实践的初

2、中语文活动型写作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 1201573986) 成果之一一、作文教学现状现阶段, “命题例文写作讲评”这种模式仍然是我国课堂作文教学的主流形式。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千差万别, 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同一要求的训练下很难找到提升自己作文水平的抓手, 所以我们非常悲观地看到, 即便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文训练, 一个班级内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原地踏步。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对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感到非常失望, 认为“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从事语文教学若干年, 我们一直在寻找对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初中学生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以期让各层次写作水平的学生在作文课上均能

3、有所收获。现阶段初中学生写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看到题目后无法引起相关的对真实生活的写作联想, 不知道写什么, 作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胡编滥造;二是虽然脑子里有想法, 知道写什么, 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即便写出来, 文章也显得干瘪平淡;三是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看了一些作文指导书, 知道一些写作知识, 但在具体写作时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作文之中这些学生作文水平不同, 面临的困境不同, 所以他们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 从不同的层面提供帮助。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创造了很多新颖的写作模式, 但这些探索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虽然新颖的

4、理念层出不穷, 但是很少涉及对“写”的过程的探究,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不涉及“写”的过程, 即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某一写作理念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教师也无法具体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因为初中阶段以写记叙文为主,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展开探索与实践。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对于如何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 早在宋代,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提出“小立课程、大做工夫”。对于这句话, 现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老师的解释是“大力压缩授予性或接受性的课程, 腾出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投入到对他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去”, 这里所说的“学习活动”指的是学生自己

5、通过练习掌握某些技能的活动。朱熹的话也解释了为什么老师为学生讲解作文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收效甚微, 作文训练必须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大量的实践训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 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 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与外界的互动, 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还大力提倡情景性教学, 主张学习应该着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激

6、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才是有效的, 如果超越了“最近发展区”, 教师提供帮助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之一。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依据当前的学习主题和目标, 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建立一个概念框架 (即脚手架) , 在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下, 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结合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地完成教学目标”。在作文教学中, 给

7、学生搭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支架, 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能够提高本层次作文能力的策略性支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性差异”。现阶段提出的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要求课程建设“按学科领域分类分层建设课程群, 支持学生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 并强调“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 所以作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也到了必须改革的境地。三、层级式写作教学模式探索所谓“层级式”写作教学模式, 是指在

8、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已有基础, 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起点, 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 进行相应层级的训练, 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注重基础性, 合理搭建支架, 讲究层级性, 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它的主要目的是把大的写作困难拆分开, 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 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作文中的小目标, 最终完成整个写作任务。首先, 注重基础性。以前我们认为, 学生写不好整篇作文, 可以从片段写作入手。可是, 随着学生两极分化的加剧,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仅是不会写片段, 甚至连句子都说不通, 于是, 我们就把作文训练的起点由“片段”降低为“句

9、子”。后来, 我们发现基础更差的一些学生词语的积累都很贫乏, 于是, 我们又把这些学生训练的起点由“句子”降低为“词语”。无论从哪一层次开始, 都由教师先搭建学习支架, 学生在此支架上进一步完成写作任务。例如, 训练关于人物的外貌描写时, 作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可以从最基础的词语积累开始, 找到形容人“脸、眼、眉、嘴、身材”的词语, 然后再试着写写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片段;在训练学生描写“风雨”的时候, 从积累描写不同季节风雨的诗句开始, 有了这些诗句积累, 学生头脑中对“风雨”的形象就更加具体了。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写作的出发点, 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最基本的写作知

10、识, 以学生最熟悉的课文为例对写作知识进行分析、点评。总之,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作文的起点紧贴学生的“实际”。其次, 讲究层级性。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是一篇作文, 那么对于整篇作文, 学生的写作难点在哪里呢?所谓的“不会写”“写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知道作文由字词句段组成, 作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见到题目后只会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 或者是只能写出几个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必须找到学生写作的难点, 把学生面对的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的小困难, 把写好一篇文章的大目标化解为写好字词句段的小目标, 然后再用“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写作困难, 提高写作水平。

11、因此, 我们把整篇文章的写作训练拆分为从词句到段落的升级训练、针对段落的升格训练、普通篇章的主题提升训练等。从“词句积累”到“片段训练”, 再到“片段升格”, 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找到写作的自信;而依托名家名篇的思路进行“篇章升格”, 满足了作文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的需求。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到创新, 从词句的润色到篇章主题的提升, 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写作乐趣。例如, 在“合理运用感官描写一道美食”的训练中, 为了降低难度, 我们把写作的门槛设置为:积累描写美食色、香、味、形的词语。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或上网查阅资料, 写出几个表现美食色、香、味、形的词语, 这对学生来讲是轻而易举的事。通

12、过这些词语的激趣, 学生就可以写出几个关于美食的句子, 就形成了一个段落。如果学生的段落描写不是非常顺利, 就需要教师给出几个课文中或者课外名篇的片段示例, 搭建写作支架, 协助学生“依葫芦画瓢”。接着可以试着让学生在片段中加入自己在品尝这道美食时的心情或感想, 当然, 此时也需要教师准备好片段示例, 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作为支架给学生提供帮助。片段加入情感后变得更加丰富了, 字数也差不多达到了作文要求的一半, 最后将已有语段拓展成篇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这样学生就围绕着一个写作训练点“合理运用感官描写”,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通过导学案的一步步引导写出了整篇作文。作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完成从

13、片段到整篇的任务, 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从积累词语做起, 对于水平更高的学生, 我们还可以借助名家名篇的引导帮助他们在主题和立意方面进行篇章的升格。第三, 注重灵活性。整个训练的可操作性强,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于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 在写法指导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整篇文章的写作, 通过名家名篇的启发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对于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不要求完成导学案的所有环节, 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完成其中的 25 个环节就可以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第四, 写作训练形成系列。任何训练想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有大量的案例做支撑。“层级式”作文训练必须要有多次训练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影响, 为此, 我们

14、梳理了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比较薄弱的若干环节, 以“层级式”的训练思路, 从修辞、描写、篇章的角度切入, 编写符合学情的导学案, 每一次训练都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长期训练后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四、层级式写作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随着层级式写作训练的实施, 各层次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首先, 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性, 逐渐学会学习。在层级式写作教学中, 支架的搭建是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 因此能够比较顺利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依托名家名篇学习写作,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极大提高。学生通过老师搭建的一个个支架一步

15、一步穿越该最近发展区, 形成迁移能力, 提高了写作水平,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其次, 层级式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最近发展区的确定, 教师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有所了解,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 势必会把学生的现有写作水平纳入考虑范围。当教师知道哪些方面是学生已掌握的, 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略过, 调整或撤销相应的支架;而当教师发现哪些方面是学生还存在困难的, 那么教师就可以调整或补充更合适的支架。总之, 整个写作过程中支架的添加和减少都是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定的, 这样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了教学效果, 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参考文献1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 面向教学的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马林莉.语文写作教学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下的语文写作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