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503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校长和他的 33 个艾滋学生 周裕妩 在山西临汾有这样一所学校, 它只有 33 名学生。虽然他们来学校的时间、原因各不相同,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被艾滋病感染的儿童。这所名为“红丝带”的学校, 是我国第一所, 也是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 郭小平是这所特殊学校的校长, 也是创始人。在过去 13 年, 他用父爱为这 33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郭小平曾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他呼吁, 国内的艾滋病防治机构未来可将更多的工作岗位让给艾滋病感染者。父母去世, 留在病房红丝带学校坐落在距临汾市区十多公里的郊区。这所学校被一片树林环绕, 最早这里是临汾传染病医院的

2、隔离病区。郭小平曾是临汾传染病医院的院长, 也是一名医生。2003 年, 临汾传染病医院设立了艾滋病人病区, 取名叫“绿色港湾”。当时医院里住的艾滋病人, 基本上都是输血感染的艾滋病。“那时艾滋病没有专门的治疗药物, 有四个孩子的父母因艾滋病在这里去世。这四个孩子也是感染者, 他们后来在病区定居, 输液、打针、治疗, 吃饭就在我的小灶房。”郭小平说。眼瞅着这几个孩子有七八岁了, 突然有一天, 郭小平想, 是不是可以在医院给他们上课, “当时就想让孩子们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将来出去做个小买卖、识个数”。于是, 郭小平腾出了一间病房, 买了四张课桌, 找了一块黑板, 把医院职工孩子的旧书收集到一块

3、儿, 开起了爱心小课堂, 这就是学校的雏形。到 2005 年, 学生增加到了十来个。“最初是医院的医生护士来教孩子们, 后来孩子多了, 我们聘了老师。有的老师来上课时穿着白大褂、戴着手套和口罩, 简直是进了隔离病区, 我就把老师辞退了。那时候换老师比换衣服还快。”郭小平介绍说。学校正式成立是在 2011 年, 当时学校不仅获得了办学的资质, 有正式老师编制, 也有办学经费, 直到那时, 学校才算是稳定了下来。“当校长纯属偶然, 也纯属无奈。从这个学校成立开始我就希望它能够关闭。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和大家一样进入普通的学校, 和普通的人一样去生活、工作和学习。”夏天没人敢来修门窗现在学校有三

4、个年级:高三、小学六年级和二年级。33 个孩子都有着不寻常的故事。莎莎是最后一个来到红丝带学校的孩子。之前, 她在老家上学, 2006 年和 2015年, 莎莎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因艾滋病去世, 莎莎得病的消息也在当地不胫而走。在接下来的一年中, 她两次被其他同学的家长“赶”出校园。坤坤的父母也已去世, 他从小由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爷爷奶奶带大。有一次他玩耍时掉到山沟里, 额头划了口子, 被送到医院做手术, 才发现是艾滋病感染者。村里人知道后, 联名要求把坤坤驱逐出村, 坤坤的爷爷奶奶都签了名。事情被媒体曝光后, 坤坤来到了红丝带。还有翠翠, 当大家知道她是感染者后, 就把她放在教室的角落里, 下了

5、课以后也没人和她说话。大家担心被感染。翠翠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 在医院治好后就再也不愿意去学校了, 就在红丝带学校住了下来。孩子就是这么一个一个来的。2010 年, 郭小平就已经成了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这三家医院的院长, 可就算工作再忙, 他也没有放下学校的事。“对于孩子们来说, 他们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歧视。如果说病毒打击的是他们的肉体, 歧视就是对心灵的打击。有一次我们请师傅来修门窗, 因为夏天蚊子比较多, 那师傅连工钱都不要就跑了。我一直认为, 艾滋病病毒是我们的敌人, 但艾滋病病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更大的包容。”担心大学的包容度2015 年, 郭小平做

6、出了一个决定, 辞去三家医院院长的职务, 只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一职。“好多人理解不了, 但我觉得, 院长其他人也能做, 但这个学校的校长,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这些孩子认的是我这个人, 不是这个职位。”在孩子们眼里, 郭校长就是他们的亲人。在学校待了十多年的涛涛说:“郭伯伯就是一个父亲, 对我们特别有爱。”今年, 这 33 个孩子中有 16 个将参加高考。再过几年, 如果没有新的小孩入学, 等剩下 17 个孩子全部升入高中后, 红丝带学校的使命也许就完成了。郭小平说:“到那一天, 一定是社会进步了,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很少有被艾滋病感染的儿童了。即使有这种儿童, 他们也能为普通学校所接纳了。”

7、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 郭小平心里一直在琢磨, 怎样能在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再扶一把。“对孩子们的未来, 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 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今年有 16 个孩子就要上大学了, 我觉得被大学接纳没问题, 但宿舍的接纳程度我还不确定, 可能大学生有很好的包容心, 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状况, 我没有经验, 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郭小平甚至想过在学校里搭大棚种蔬菜, 孩子们就在学校里帮忙, 但他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不现实, 他们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里, 总得走出去, 去工作、生活。所以, 在大学的学习对他们很重要。如果大学能够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教育, 他们在融入社会的时候

8、起码可以有个技能。”就业机会应给他们郭小平已经开始和孩子们聊报考专业的事情:“我给他们的建议是, 尽量报以后好找工作的专业, 尽量避免直接服务于人的专业, 比如幼师和老师等, 可以选择计算机、汽车修理等。他们的专业选择还是会受到很多限制, 一方面有传染病防治法, 另一方面, 消除社会歧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郭小平说, 这些孩子在红丝带学校待了这么多年后, 已经比较了解艾滋病, 也知道怎么与他人安全相处。目前国内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机构比较多, 他希望这些组织能把部分工作岗位让给感染者。一方面解决他们的就业, 让他们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另一方面, 让他们做和自身有关的事, 态度也更积极。“他们去做防治的工作可能比一般人去做更好一点。”郭小平说, “红丝带学校的 4 名生活老师就是由感染者担任的。”“因为他们有这个病, 心是相通的, 如果他们乐意去做这个工作, 为什么不把岗位让给他们?我也呼吁更多的感染者, 积极加入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来, 希望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相关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他们, 给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文中所有艾滋病孩子均为化名。) 猪猪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