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413375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分类]玻璃电熔基础(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玻璃电熔基础1 玻璃的导电行为 .21.1 熔融玻璃的电导率.31.1.1 玻璃的导电性1.1.2 熔融玻璃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1.1.3 熔融玻璃电阻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1.1.4 混碱效应的应用实例1.1.5 常用的熔融玻璃的电阻率温度曲线1.1.6 失调角和稳定性准数对玻璃电熔控制的影响1.1.7 熔融玻璃电阻率的计算1.1.8 玻璃的粘度1.2 电极间玻璃液电阻的计算.141.2.1 欧姆定律的应用1.2.2 板状电极间玻璃液电阻的计算1.2.3 两支平行棒电极间的电阻1.2.4 两列平行放置的棒电极的电阻1.2.5 两支相对放置的棒电极的电阻1.2.6 三相电极的电阻计算2 电极 .

2、192.1 电极的选择原则.192.2 钼电极192.2.1 钼电极的物理性能.202.2.2 钼电极的的组织结构变化.212.2.3 钼电极的化学组成.222.2.4 钼电极的结构和布置.282.2.5 电极水套.40 2.2.6 钼电极临界电流密度和尺寸的选择472.2.7 钼电极的蚀损与保护.492.2.8 钼电极的电缆联结.522.2.9 钼电极的使用及注意事项532.3 氧化锡电极562.3.1 氧化锡电极的概述.2.3.2 氧化锡电极的物理性能572.3.3 氧化锡电极的化学性能622.3.4 氧化锡电极的制造工艺.622.3.5 几种常用的氧化锡电极.632.3.6 氧化锡电极的

3、安装和使用.642.3.7 氧化锡电极的的蚀损.662.4 硅碳棒电热元件.662.4.1 硅碳棒的物理性能.662.4.2 硅碳棒的化学性能.672.4.3 硅碳棒的老化和涂层保护.682.4.4 硅碳棒的规格与型号.682.4.5 硅碳棒的电气联接.702.4.6 硅碳棒的使用注意事项702.5 二硅化钼发热体.722.5.1 硅钼棒的理化性能722.5.2 安装方法.752.5.3 使用要点.762.6 石墨电极.802.7 铂电极.812.8 冷却水系统.813 供电与控制.843.1 供电及控制系统.853.1.1 可控硅+隔离变压器3.1.2 可控硅+磁性调压器3.1.3 感应调压

4、器+隔离变压器3.1.4 抽头变压器3.1.5T 型变压器3.2 可控硅控制系统.923.2.1 接隔离变压器的可控硅系统3.2.2 接磁性调压器的可控硅系统3.2.3 接过零触发的周波控制器的可控硅控制系统(调功器)3.2.4 移相控制器的可控硅控制系统(调压器)3.3 可控硅的触发系统及触发仪表.973.3.1 恒流控制3.3.2 恒温控制3.3.3 恒电阻控制3.3.4 周波控制器(调功器)3.3.5 可控硅调压移相控制器(TGY1/3A/B 型)3.4 电加热闭环控制方案.1053.5 变压器的设计选型.1063.5.1 变压器的设计选型3.5.2 变压器的选择的注意事项3.6 供电及

5、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083.7 控制柜的设计与制造.1083.7.1 电熔化所需的基本设备3.7.2 仪表控制柜3.7.3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3.7.4 开关3.7.5 快速熔断器的选择3.7.6 可控硅元件的选取4 玻璃电熔窑的电源选择.1134.1 玻璃电熔窑的熔化电熔.1134.2 玻璃电熔窑的应急电源.1134.3 功率因素的提高.1154.3.1 功率因数补偿方法4.3.2 功率因数的计算与补偿容量的确定4.3.4 补偿容量的确定5 砌窑材料.1205.1 烧结锆刚玉砖5.2 电熔锆刚玉砖5.3 电熔刚玉砖5.4 电熔锆铬刚玉砖(AZCS)5.5 电熔石英砖5.6 电熔锆石

6、英砖5.7 耐火材料的钻孔前言玻璃在高温时是一种电导体。熔融玻璃液含有碱金属钠、钾离子,它具有导电性能。当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焦耳热,若热量足够大,则可以用来熔化玻璃,这就是所谓“玻璃电熔”。 1902 年,沃尔克(Voelker) 获准了一个基本专利,其内容是利用电流通过玻璃配合料产生的热来熔化玻璃。随着熔窑设计和电极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这种电熔方法得到广泛应用。19201925 年,挪威的雷德(Raeder)使用石墨电极,成功地实现了玻璃的全电熔。1925 年,瑞典的科尼利矶斯(Corneljus)用这种电熔窑生产琥珀色玻璃和绿色玻璃。该电熔窑采用薄层加料法,配合料浮在玻璃液表面。在电熔窑投产

7、时,配以临时性的炉盖,当玻璃液位盖过电极,便撤去炉盖。所用的电极是大铁块,由于铁电极使玻璃着色,所以这种熔窑只能用于熔化有色玻璃,效果颇好。当时可达到 1.40kWh/kg 玻璃,所以这种作业在电能价格低的地区是可行的。这种电熔窑有些一直运行到最近几年。弗格森(Ferguson)在 19321940年这一时期,采用“T ”形电熔窑积极从事电熔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的波来耳 (Borel)在电熔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发展工作,旨在解决燃料短缺的问题。波来耳的工作获得了成功,并由法国圣哥本 (St.Gobain)公司加以推广,该公司还对电助熔做了实际的工作。二战以后人们开始对钼电极感兴趣,佩

8、恩伯瑟(Penberthy) 设计的电极系统使用钼棒,1952 年玻璃工业开始广泛用于电助熔和全电熔。另一种是英国的格耳(Gell) 和汉恩(Hann)于 1956 年提出的板状钼电极。近 20 年来,玻璃电熔获得迅速推广。美国的瓶罐玻璃熔窑大约一半配备有电助熔,并且仍在不断增大,从早期的 300kW 增大到目前的 8001500kW。发展趋势仍未停止,现已有了超级电助熔。目前全世界至少有 100 座全电熔窑,规模从 4t/d 至 120t/d。每年都要增加若干座,其规模在电助熔和全电熔这两个方面都在扩展。近 20 年来,一种新概念即“混合熔化”,已日益受到重视。这种概念是:先在熔融的配合料内

9、部通电加热生产大约一半产量的玻璃,再在配合料上方用燃料加热生产另一半产量的玻璃。其目的是要降低每吨玻璃所需热量的总成本,与此同时仍保持如电熔窑玻璃那样的质量。另一项主要的新发展是用电熔窑熔化铅晶质玻璃,供机器和手工生产高级餐具使用。大约在 1964 年棒状氧化锡电极投入工业应用,而且为这种电极发明了性能良好的电接触系统,为铅玻璃电熔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近 20 年来的第三项发展,是推广了电加热料道。第四项新发展是采用了“微型电熔窑”,用来生产优质玻璃,其熔化量可低到 10kg/h。近 20 年来的第五项发展,是日益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从这方面来讲,电熔工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电熔方法有许多突出

10、的优点,热效率可以高达 80%85%,节省能源,没有污染,消除公害,改善劳动条件。熔制出的玻璃液成分均匀,产品质量高。生产过程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因此,在国外玻璃电熔得到迅速的推广。发达国家,玻璃电熔化已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铅玻璃、氟化物玻璃、瓶罐玻璃以及纤维玻璃的生产,其工艺已趋成熟。据鲁塞尔布艾曼(Russel Burman)1979 年估计,世界上将近半数的玻璃熔窑都将采用电熔技术。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期,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从研究池窑拉丝和代铂炉开始研究电熔工艺,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程。目前在制造平板玻璃、特种仪器玻璃、器皿玻璃的火焰池窑中采用电助熔,耗电量不多,但对提高产品

11、质量,增加产量,改善劳动条件诸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发展前途广阔。预计在今后几十年内许多火焰池窑将广泛采用电助熔。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全电熔工艺的应用也会逐年增加。玻璃电熔与传统的火焰加热熔融炉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由于利用玻璃液直接作为焦耳热效应的导电体,所以玻璃电熔化的热效率远高于火焰熔融炉。日出料量 60t 以上的玻璃电熔窑的热效率大于 80%。另外,电熔窑的炉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控制平稳且易操作,并减少了原料中某些昂贵氧化物的飞散与挥发,降低噪声和改善环境污染,稳定熔化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等,这些都是燃料炉难以比拟的。我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加上新建的核电站,为玻璃电熔技术的推广应用

12、提供了能源基础。因此玻璃电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讲述了玻璃电熔的基础知识,包括玻璃的导电行为,电极、供电与控制,电熔设备的电源选择、耐火材料等内容。第二篇讲述了全电熔玻璃窑的基础理论、设计要点、烤窑方法、运行的注意事项等。对熔制钠钙玻璃、铅晶质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氟化物玻璃、有色玻璃、玻璃纤维、瓷釉、电热坩埚窑、电熔日池窑、小型热顶电熔窑等 10 类典型的电熔窑进行了分类讲解(其中包括一些特种玻璃的小型电熔窑,汇编了已运行 38 座电熔窑的详细资料,几乎包括了所有品种的玻璃和所有类型的电熔窑) 。第三篇讲述了火焰池窑的电助熔的设计、电极排列、功率分布、操作要点。对硼硅酸盐

13、玻璃、铅玻璃、有色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球等池窑的电助熔进行了分类讲解。第四篇讲述了料道电加热的基础理论、设计和操作要点。对硅碳棒、硅钼棒辐射电加热料道、通路的电加热、板状和棒状钼电极电加热料道、氧化锡电极电加热料道、混合式电加热料道、热套法电加热料道、料盆的电加热八类典型的电加热料道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汇编了已运行的 28 条料道的详细资料(几乎包括所有的玻璃品种) 。本书可供玻璃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的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教材。作者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杂志,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论文、论著,结合本人十多年来设计的数十条电熔窑(含电加热料道)的经验,编辑成书。对被引用材料的杂志社、论著和

14、论文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该书的编写过程中和玻璃电熔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著名的玻璃窑炉专家孙承绪教授的精心指导,干大川教授对部分书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的妻子余亦乐女士帮助打印了部分书稿,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一 玻璃电熔的基础1 玻璃的导电行为1.1 熔融玻璃的电导率玻璃电熔是将电流通过电极引入玻璃液中,通电后两电极间的玻璃液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焦耳热,从而达到熔化和调温的目的。玻璃液之所以具有导电性,主要是因为电荷通过离子发生迁移。硅酸盐玻璃具有一个远程无序的网络结构,除了共价键结合的硅和氧原子外,网络结构还包含玻璃改良剂离子,它们是相对自由的,特别是碱金属离子。在玻璃网状结构中结合能力最弱的也是碱金属离子,它们是电流的载体。在石英玻璃和硼硅酸盐玻璃中,只含有少量的碱金属离子,则导电性较差。在钠钙玻璃中除了离子数量外,离子的强度和离子的半径也影响玻璃液的导电性。与 Na+离子相比, 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