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321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 刘科彬 沈山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摘 要: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是世界遗产中出现时间晚、内容复杂、规模巨大的一种类型, 在阐述世界文化线路遗产要素和判定指标的基础上, 对世界文化线路的空间分布、主题类型划分进行探讨。结合 13 项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及 32 项欧洲文化线路遗产, 分析文化线路遗产的普世价值以及具有的以城镇景观、艺术设计、文化文明等为代表的继承价值和以经济开发价值等为代表的额外价值, 并指出额外价值有逐渐被重视并超过继承价值的趋势及因此而带来的问题。最后, 对国内世界文化线路研究进行展望, 指出迫切需要对文化线路空间组织等方面予以更多的关

2、注, 以助于国内文化线路的申遗与研究。关键词: 文化线路; 构成要素; 价值; 特征; 作者简介:刘科彬 (1992-) ,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lkb_.作者简介:沈山 (1970-) , 男,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区域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E-mail:M.收稿日期:2017-02-27基金:江苏省 2016 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KYLX16_1317) Study on heritag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culture route heritageLIU Ke-bin SHEN S

3、han School of Geography, Geomatics and planni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World cultural routes heritage is a cultural type that appears late, with complicated contents and massive scales among the world heritage.On the basis of stating the elements of world cultural routes heritage and

4、its criterion of judgment, space layout and classification for themes types of world cultural rout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13 world cultural routes heritage sites and 32 European cultural routes heritage sites,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cultural routes heritage are analyzed. Besides, the succession

5、values represented by township landscapes, art design, and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and extra values represent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nd the tendency that extra values are gradually stressed in excess of succession values 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worked out. Finally, gre

6、at expectations are made on domestic world cultural routes, and there is urgent need for more attention on the space organizations of cultural routes conducive to the domestic cultural routes to be listed on world heritage and relevant researches.Keyword: cultural routes heritage; composing elements

7、; value; characteristics; Received: 2017-02-270 引言文化线路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新理论, 这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化、动态化趋势密不可分。伴随着全球性“遗产运动”的兴起, 遗产内涵的概念与外延得到不断发展, 其定义经历了由“父亲遗留下来的财产”发展为“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以及向“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的内涵转变过程, 其外延概念也从一般物质性质的财富, 逐步衍生为“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等系列遗产诠释1,2。同时, 由于遗产的研究由“部分”到“整体

8、”、从“静态保护”到“静态与动态保护相结合”以及涵盖“点、线、面”的线性遗产研究理念出现的作用, 文化线路遗产成为关注的热点类型。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类型从最初的交通线路, 进而演化成为文化交流融合的通道, 最终演变成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时空复合性的遗产概念3。其实际是一个动态叠合遗产概念, 不仅是时间上的累加, 也是空间上的叠加。文化线路的概念演化及认知也有完整的发展脉络, 可分为四个阶段4-7 (表 1) 。表 1 文化线路概念演化形成过程 下载原表 在文化线路概念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的同时, 国外学者研究的视角也拓展到环境背景8,9、景观研究10-12、价值界定13-15以及旅游开

9、发16-18等四个方面, 逐步跳出遗产概念界定、类型划分、项目认定以及传承与保护研究, 转而开始深入到遗产认定对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趋势研究中19。目前, 对于文化线路的空间结构、空间格局、多类型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 进一步探析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与价值对于文化线路理论拓展及遗产保护具有现实意义。1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要素与主题类型1.1 文化线路遗产要素与判定指标根据文化线路宪章中的对于文化线路辨识的解释, 文化线路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满足明确的具体功能、存续时间、文化相互促进所带来的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价值;结构构成、地理和历史环境、自然和文化环境 (城乡景观) 、相应的特色环境

10、价值;象征和精神意义, 具体表现为构成文化线路的不同类型的遗产有形要素及无形要素20,21 (表 2) 。文化线路的判定指标包括:一是带来相邻区域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交流的动态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程的表现;二是被历史纽带联系起来的不同地理和文化地区之间共享鲜明的特征;三是各民族或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群体的迁徙及相互关系的证据;四是根植于不同社区文化的具体文化特色;五是文化遗产和文化习俗, 比如典礼、节日和宗教庆典等, 代表了与线路意义和功能相关的某个文化和历史地区内不同社区共享的价值。而以上指标均属于文化线路遗产筛选的基础性约束。表 2 文化线路遗产要素类型 下载原表 1.2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

11、的主题类型截止到 2016 年, 世界遗产名录共收录世界遗产总数达到 1052 项,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达到 814 项。而文化线路类型遗产项目仅有 13 项,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发展现状与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的趋势与进度是完全不相符合的 (表 3) 。作为时空复合型遗产的文化线路, 在地域分布方面, 存在分布不均衡、区域代表性不足的现象。仅欧洲、亚洲两个区域的文化线路已经占到这类遗产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甚至没有一项被录入名单的文化线路遗产。而在地区内部同样也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在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前, 亚洲文化线路主要集中在西亚地区, 东亚地区仅仅只有日本一处。欧

12、洲文化线路在西欧和北欧地区分布也相较于欧洲其他地区要显得更突出一些。表 3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名单 下载原表 在线路主题方面, 主要可以分为运输线路、贸易线路、宗教线路和线型遗产等四种不同类型。且绝大多数线路为混合主题, 其中主要包括贸易、城镇景观、军事、科技、宗教、文化等几类主题, 南美洲的印加路网就是一条商业贸易与战场主题混合的线路, 仅有少数线路可以归纳为单一主题 (图 1) 。在线路类型方面, 主要以陆路线路为主, 在已有的 13 项文化线路遗产中, 除法国的米迪运河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水路线路以外, 其他 11 项均是陆路文化线路遗产, 而这其中又以山地丘陵类型的居多。图 1 文化线路

13、主题类型频次 下载原图2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研究遗产既承载着地方社群的情感与记忆, 又往往是具有地方符号意义的景观, 文化遗产则更是创建和延续地方认同的载体22。作为文化遗产的文化线路是跨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现象, 是历史剖面在不断延伸的地理空间内积累、叠加的产物, 是对一个地理区域联系着一个历史活动事件或文化特质的表述, 这不仅体现了文化线路的载体功能, 更表明文化线路是一个把相关的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整合统一的动态系统。其实质为在一定历史时间阶段内与人类迁移、交往相联系的路线, 可以视其为凝聚了人类历史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丰厚文化积淀、充分代表和反映其所代表的文化地理区域文化要素的整体5。因

14、而具有系统性、时空叠合性的文化线路遗产会呈现出诸多特征。2.1 文化线路遗产构成的多元性文化线路构成主体可分为中心理念、核心象征、符号特征以及活动主体等几个部分23。文化线路各个构成要素都有其对应的内容及特点 (表 4) , 总之, 正是这些不同性质与特点的部分相互组合并融合, 才最终形成了具有复杂、叠合以及多元化特征的文化线路。表 4 文化线路构成要素解读 下载原表 表 5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的线路构成分析 下载原表 以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为例, 它是一个横跨欧洲十国、全长 2820 公里三角测量链。原始弧线包含 258 个主要三角形及 256 个测量点, 这其中的 34 个原始测量点在

15、2005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是一条以“点线结合”为特点的科技协作线路, 主要目的是利用三角测量技术来测度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通过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的线路构成要素的分析 (表 5) , 我们把中心理念、核心象征和符号特征视为文化线路的客体, 那么人则是文化线路的主体。从物质性的遗产遗迹到精神性的地方认同、文化记忆再到社会性的制度、社会风俗这一系列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从根本上说, 文化就是人化, 文化线路出现及演化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2.2 文化线路遗产的多层性从文化线路的概念到内涵以及线路的内容, 都能够反映出文化线路的另一特征时空叠合性。文

16、化线路这类遗产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各个遗产要素的横向组合, 更是纵向空间上的各个要素的叠加, 具体可理解为线路空间的多层性24,25。按照文化线路空间性质的不同, 可以把文化线路空间分为环境本底空间和社会生产空间 (图 2) 。环境本底空间作为文化线路构成的环境基础, 地理环境决定了文化线路的基本架构。基于特定的地理环境, 文化线路的形态和走向也是因其而异, 同时, 对于作为交通线路的文化线路而言, 其连接的不同地理单元又有着形态各异的文化环境, 这些文化环境决定了文化线路的氛围和文化景观的共性和个性表征, 丰富了文化线路的文化内涵。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殊性, 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影响文化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 其既为文化环境的形成提供物质与精神来源, 又决定了文化环境风格的特殊性。可以理解为:自然本底空间决定了它的路径、形态;文化本底空间则是文化线路有形和无形要素形成和发展的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