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医疗全景扫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287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涉外医疗全景扫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外医疗全景扫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外医疗全景扫描 黄柳 在新的政策推动下, 我国涉外医疗的新篇章正在开启。作为医疗供给侧最核心力量的医疗机构, 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医疗服务, 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塑造及展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力点。日本, 以医疗作为开拓海外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展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驱动, 近年来动作频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为推动“健康立国”的国际医疗政策, 甚至在自己的官邸设置了“健康与医疗战略推进本部”;日本厚生劳动省, 今年将出台一份拥有接待国际患者资格的医院名单, 为吸引“外国人”赴日就医进一步铺路。泰国, 在 2004 年就制定了第一个医疗旅游发展五年规划, 规划中提出, 结合其既有的观光旅游优势,

2、积极促进医疗服务产业国际化, 致力于把泰国打造成“亚洲健康旅游中心”。韩国, 在 2008 年通过了吸引外国患者的法案, 2009 年, 通过法令批准实施医疗观光。而和这一情形相对应的是, 我国患者的“外流”。近年来, 日本政府发放的医疗签证中, 85%以上发给了中国人。而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报告预测, 到 2020 年仅以医疗体检为目的赴日的中国人, 就将超过 31万人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富裕阶层的壮大, 出国就医人群不断增加。而我国与日本、韩国、美国及泰国等国际医疗发达的国家地区间, 近年来越发形成的医疗服务“贸易逆差”, 已引起我国各政府部门外交部的高度关注。据知情人

3、士透露, 2013 年外交部曾向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递交相关报告;而后由刘延东副总理亲自批示,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司局组织进行了与国际医疗相关的调研 (相关课题报告摘编见本期封面报道第 5 篇) 。四年之后的 2017 年 5 月, 我国首份专门针对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融合, 直接推动国际医疗发展的文件面世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意见明确指出,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展现我国国际竞争力, 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几乎是紧接着这一意见发布的“前后脚”, 在 5 月 28 日举行的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

4、易会上,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首批 30 个中医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包。业内人士评价此举为“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开始规划设计产品, 全面对接中医药旅游服务市场”。而也就在同一个时间段内5 月 26 日, 中日友好医院新建国际部门诊楼重装开营, 新楼建筑面积 8400 平方米, 成为我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拥有完备高端医疗设施、最具现代门诊特征的涉外医疗门诊楼。号角吹响, 我国涉外医疗的新篇章正在开启。在这一时刻, 去梳理与挖掘此前我国各地以及各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探求, 无疑能让我们更明晰未来之路。大型综合医院: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创新作为拥有领先医疗水平以及涉外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

5、, 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 无疑为这类医院搭建起了更好发力于涉外医疗的政策平台。对于如此精巧地踩在政策发布时点上开放崭新落成的国际门诊部, 中日友好医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 这纯属巧合。“一方面, 1984 年建院规划时, 就预留了一个地块作为日后可能要扩充的国际医疗之用;另一方面, 当前政策背景和现实需求让以王辰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让国际医疗再出发。”“在新形势下, 医院原有的仅 800 平方米门诊、50 张病床、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老旧的国际部, 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主任张知新向记者进一步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大量在华外国人, 持有商

6、业医疗保险 (包括国际商业医疗保险) 的社会人士就医需求量显著增加, 对就医便捷度和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为此, 医院于 2016 年将国际部病床扩大增加为 100 张, 同时启动建设新门诊楼。新门诊楼与扩大后的专有 100 张床位、庭院式的住院部一起, 构成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温馨体贴, 达国际水平的涉外医学中心。除建筑风格、内饰环境等硬件达国际一流标准以外, 立足“代表我国顶级水平”的定位,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的诊疗模式也开始极力丰富和创新。6 月 2 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领衔 MDT 专家团队, 在焕然一新的国际部出了第一次肺移植门诊, 提前预约、筛选过的患者来

7、自全国各地。除多学科联合门诊成为常态、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外, “国际医联体”的践行也将提上日程, 国际部将联结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 实行国际、国内疑难危重症远程会诊。另外,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将发展会员制, 注重体现现代健康服务理念, 建立健康管理团队和国内外远程医疗专家库, 应用先进的微创、无痛及精准医学技术, 建立系统的预防-医疗-康复全程业务体系, 体现人文关怀。从以往医生常规坐诊转为预约出诊, 从以往主要依靠本院资源到搭建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对接的开放式平台, 从以治疗为重转向健康服务与医疗并重,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管理革新程度不言而喻。2011 年, 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在国际医疗部

8、连线海外医生, 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张知新向中国医院院长透露, 医院已特批国际部独立的人事招聘权限, 并实施单独的财务核算, 以构建高端医疗市场的独特运营方式及品牌。而在我国对外经济最发达的上海,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以下简称“东方医院”) 在发展涉外医疗方面, 同样也早就迈开了不小的步伐, 并在上海各大医院中名列前茅。东方医院本部大楼坐落于浦东陆家嘴国际金融区, 作为区内最大的三甲医院, 截至 2016 年底, 东方医院每年接诊的外籍病患已超过 5 万多人次, 分别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欧美等国家。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3.5 天, 达到国际同类医院水平。作为具体承接国际医疗的特

9、设机构, 位于医院本部主楼并占据两层楼面的上海东方国际医院建立于 2003 年, 规模不大却“五脏”俱全, 依托于同一座楼内东方医院的学科人才储备, 东方国际医院开设了包括内、外、妇、儿等几乎所有临床科室的诊疗、会诊、住院服务以及外科手术等, 已成为上海最具规模的涉外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国际医院 CEO 王欣向记者介绍, 来此就诊的患者 90%以上都是具备国际各大商业医疗保险的外籍患者。目前, 与东方医院签约的国际保险公司近 40 家, 其中, 2014 年法国海外医疗保险公司 (CFE) 将东方医院纳入法国社保体系并现场开通网上认证及授权直付。2003 年建院伊始, 便建立专门机构用以承接国

10、际医疗, 东方医院真正称得上专注与专业。2010 年 6 月上海世博会期间, 在院长刘中民教授的倡议下, “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正式推出。医院还组织人员针对国际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 并针对心外科、泌尿外科、医学美容科、胆石病中心等既有优势学科、涉外医疗强势学科进行了国际比对, 包括费用、技术指标、全球发病率等。以胆石病为例, 医院医生曾对全球范围内胆石病发病率进行研究, 发现印第安人的发病率最高, 高达 73%, 而苏丹人的发病率最低, 仅 5%。最后, 医生团队从该病的发病基因入手, 建立转化医学实验室, 联合国际先进的病理专家溯本求源, 吸引了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医生

11、先后来此进修学习。截至 2016 年底, 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连续 8 年手术量排名稳居上海第一, 其中年外籍患者手术量约 750 台。目前, 科主任胡海及其团队正在筹建国内最大的胆石病研究生物样本库。与胆石病医学中心“齐强”的, 还有医院中法泌尿中心。东方医院院办李女士向记者介绍, 中心主任德伯雷先生, 是现任法国议员, 曾被法国总统授予骑士勋章, 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名医, 曾为前总统密特朗做手术。当前, 外籍中产阶级中年男性专程飞赴东方医院接受输精管结扎再通手术, 已经成为常态。“除名人效应的带动外, 费用也是关键。”李女士表示, “同样是显微外科手术、同样是 1 个多小时的娴熟技术, 在东方

12、医院的花费只是美国的1/10。”该院医学美容科和心外科的运行经验, 则代表了国际医疗大市场背景下我国涉外医疗发展的痛与难。“我们科接收很多从韩国整形回来的患者做伤口护理, 可以负责任地说, 韩国的技术一点不比我们强, 但收费至少是我们的几倍。”医学美容科主任向记者表示, 尽管当前科室 50%以上的客户为外籍人士, 近几年除传统美容手术外, 填充、除皱、抽脂等微整形业务量也在剧增, 但鉴于韩国已经将此打造成成熟的支柱产业, 对国内相关业务构成挤压, 她建议国内应进行相关市场整合, 形成核心产品与海外竞争。2015 年 6 月, 东方医院心胸外科为一位来自法国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实施了急性心

13、脏病搭桥手术, 患者满意度非常高。院办李女士介绍, 当前医院全部心外手术死亡率 0.8%, 感染率 0.3%, 而在发达国家, 同样的手术平均死亡率达到 1.2%, 感染率则是 1%, 但专程飞到东方医院或者上海其他三甲医院进行开胸手术的外籍患者并不多。她分析其重要原因在于, 印度在政府支持下, 经过长期发展, 已经在冠脉搭桥、心脏瓣膜更换、心脏移植等手术领域树立了独特的国际医疗市场地位。除临床学科的国际比对、市场分析外, 东方医院在提供与国际医疗相适应的服务方面也用心备至。医院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多元文化护理问题管理模式;组建多语种护理团队;建立尊重患者宗教信仰制度、门诊及病区隐私保护制度、尊重

14、患者风俗习惯制度等, 病区设立了祷告室, 提供圣经、古兰经、大藏经等满足有宗教信仰患者文化照护需求的一系列设施及物件。而近期, 由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彭幼清牵头, 对区内 2 家三级医院、5 家二级医院的近 300 位成年外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现外籍患者对中国医疗最不满意的前十个问题中:语言交流障碍、保护隐私不够、就诊环境不良排名前三, 而“技术操作欠缺”则排在十项调查的最后一位。本土医院缺失的不是技术, 而是服务, 成为东方医院上下持续发力国际医疗的共识。涉外传统优势医院的既有经验还有一批公立医院, 从建院沿革来看, 他们就与涉外医疗有颇深的渊源, 也在国际医疗领域精耕细作多年, 对未来

15、发展涉外医疗有独到的认识与规划。1994 年建院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 , 助建方美国罗马琳达医院为医院注入了西方医疗的基因, 也成就了医院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国际化的管理理念, 更贴近国际患者的医疗模式, 邵逸夫医院显然应该在涉外医疗的开展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目前开展得如何呢?医院国际医疗中心行政主任詹一蕾向记者介绍, 2002 年, 医院成立了融特需和国际医疗于一体的国际医疗中心, 2009 年, 中心将特需的部分予以剥离, 专注于国际患者的诊疗, “拆分的初衷在于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 外籍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国内患者的诉求有诸多不一致之处, 比如前者对知

16、名专家的偏好并没有后者重, 前者更关注医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流程等。”按照项目制来运作国际医疗中心也是医院的特色, “中心是平台式的, 由医生团队、护士团队和行政团队组成, 各司其职;比如非医疗事务, 包括平台构架、战略制定、资源整合、商业保健对接等工作都统一由行政团队负责。”詹一蕾介绍, 中心自建立起就拥有独立空间的门诊和住院区也是特点之一, 与此同时, 在诊疗流程上, 医院凭借双语人才的优势, 做到了让患者就医全程仅一次挂号、一次缴费。“尽管床位数只有 20 多张, 但中心凭借软实力、专业度、全人关爱的理念, 当前年门诊量达到 4000 多人次, 近 8 年以来已累计为来自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 万多名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詹一蕾特别强调, 医院全科医师团队参与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科医师培训项目, 得到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协会认证, 是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的金字招牌。“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G20 峰会去年在杭州顺利召开, 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正在成长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坐落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