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175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 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林再雄 李科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摘 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 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3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于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 180 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治疗, 并且测定所有 D-二聚体水平数据, 另于 1 个月后以Rankin (mRS) 量表展开评分, 对比各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并且分析预后的效果与 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和评分结果显示, 预后良好的患者 (mRS 分小于 2 分) 有 96 例即标识为 A 组, 预后不好的患者

2、(mRS 分高于3 分) 有 84 例即标识为 B 组, 而在 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方面, A 组患者平均为 (391.2529.17) g/L, 而 B 组患者平均为 (372.1928.21) g/L。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结合以上预后情况以及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可知, D-二聚体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效果, 甚至产生隐患问题。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D-二聚体; 预后效果; 关联分析; 作者简介:李科 收稿日期:2016-10-04基金:海南省卫生厅医学科研立项课题 (编号:琼卫 2012PT-28) Correlat

3、ion between plasma D-two level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Lin Zaixiong Li Ke Ophthalmology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D-two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Metho

4、ds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in 180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active treatm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all the D-two polymer level data, Another 1 months after the Rankin ( mRS) scale to expand the score, compared with t

5、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prognosi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D-two polymer level.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score display, good prognosis of disease patients ( MRS score less than 2 minutes) with 96 cases that is

6、 identified as a group, the prognosis of disease patients ( MRS score higher than 3) 84 cases that is identified as the B group. And in the D-two polymer index contrast,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of ( 391. 25+ 29. 17) g/L, and the B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of ( 372. 19 + 28. 21)

7、g/L. The data contrast was significant, and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0. 05) . Conclusion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results and the comparison of D-two indicators, the increase of D-two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Keyword:

8、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D-two polymer; Progno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ceived: 2016-10-04随着时代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各行业的发展也进入到高速阶段, 特别是针对医疗行业而言, 以往很多“绝症”的研究都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突破, 无论在患病率以及危险性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不可否认, 随着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更多血管疾病又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针对眼部缺血性疾病, 若治疗不彻底或者不及时都会直接导致患者失明, 甚至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并发, 严重威胁他们生命。而根据

9、过去部分研究表明,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效果与患者血液中的 D-二聚体水平存在密切关联性, 不过尚无研究针对缺血性眼科疾病与患者血液中的 D-二聚体水平的关联性进行详细研究和证实。因此, 我院将 2013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于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 180 例展开积极治疗, 并且进行深入分析, 具体资料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 2013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于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 180 例;所有患者均属于首次发病, 发病周期小于 1 d1。其中, 男性患者 100 例, 女性患者 80 例, 年龄范围为 3282 岁, 平均年龄为 (65

10、.99.6) 岁。治疗标准:暂时脑缺血发病、合并感染、营养不足及缺乏意识的患者。纳入标准: (1) 突然出现无症状视力障碍; (2) 视盘色泽显示正常或者少量充血水肿或者其周边出现出血问题; (3) 瞳孔光传存在障碍; (4) 色觉降低; (5) 视野缺失或者生理盲点连接的水平视野缺失问题2。二、治疗方法以上所有均在入院检查后进行积极治疗, 而治疗方法则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即以 0.7%的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配比甲强龙 500 mg 行静脉滴注治疗, qd, 滴注持续 3 d3。滴注完成后更变强的松, 用量为每千克体重 1.2 mg, 服用时间为每日清晨 (糖尿患者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减

11、少用药量, 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改变) 。同步采用盐酸倍他绽 500 ml 配比丹参 20 ml 行静脉滴注, qd;以 20%甘露醇行静脉滴注, 0.7%的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配比+弥可保 0.5 mg 及维生素 C 0.3 g, 行静脉滴注, 另外可以酌情增加 2 ml 复方樟柳碱于患者侧旁浅动脉周边进行注射, qd, 以 1 周为 1 个疗程, 1 个疗程对患者复查 1 次4。三、D-二聚体指标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的第 2 次清晨禁食, 并且抽出静脉血 1.8 ml, 存放在 0.4 ml 3.8%枸椽酸钠抗凝管内, 然后以 3000 r/min 的速率将血浆离心 15m

12、in 以保证其完全分离。再选择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处理分析, 分析过程可以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日本 Sysmex CA1500) 深入监测患者血浆 D-二聚体的含。一般成年人的正常含量范围为:50250g/L5。四、预后 Rankin 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均在 4 个疗程后 (即 1 个月) 以改良 Rankin 量表 (mRS) 展开评分。评分标准如下:0 分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 分为轻微症状, 即如视力下降;2 分为轻度症状, 眼部存在少量水肿充血, 伴随视力的少量障碍问题;35 分为中度至重度症状, 表现为眼部严重充血、弱视等多种视力问题;6 分为患者完全失明, 无光感。而本次研究中,

13、则主要按照患者预后的评分展开分组, 即将 02 分划分为 A 组, 即预后效果极佳或者显著;36 分划分为 B 组, 即预后效果不好6。五、统计学分本次研究运用 SPSS11.0 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 计量数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 即 () 表示, 并通过 t 检测;通过 检验, 若 P 值低于 0.05, 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一般指标对比:根据对比可知, 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患病周期等一般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 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 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 下载原表 各组预后情况及 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和评分结果显示, 预后良好的患者 (mRS

14、分小于 2 分) 有 96 例即标识为 A 组, 预后不好的患者 (mRS 分高于 3 分) 有 84 例即标识为 B 组, 而在 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方面, A 组患者平均为 (391.2529.17) g/L, 而 B 组患者平均为 (372.1928.21) g/L。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 2。表 2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 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 下载原表 讨论D-二聚体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生物标志物, 在人体中主要体现出系统中存在血栓或者纤溶的激活7-8。其本身属于血纤维蛋白分解产生, 而且产生后交联的血纤维蛋白会减少纤维蛋白溶酶的纤溶活性, 进而导

15、致血中 D-二聚体水平增多, 进而产生血凝, 形成血栓。而在血凝时, 凝血酶会将纤维蛋白原进行分解, 产生纤维蛋白肽 A、肽 B 以及其他可溶类单体纤维蛋白9-10。而且这种单体纤维蛋白会受到 XIII 因子的影响, 进而于 r-r 链与 A-A 键中构成以 E (r 谷氨酞胺) -赖氨酸连接二形成的稳固纤维蛋白。而在更多的临床诊断治疗中 D-二聚体的含量增加也体现出继发性纤溶活性被激发, 也是凝血以及血栓类病症的发病先兆, 同时也可用于这些血栓及凝血类疾病的预后检测11。而在过去, 多数医院主要是将 D-二聚体作为心、脑血管性疾病、癌症、肺栓塞等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 即如 Jusrin L

16、Grodin 等学者就曾经提出 D-二聚体的血液含量升高对于心血管病症患者是一种危险警告, 而且可以根据 D-二聚体的含量的酌情选择用药;另外, 根据 Cihan Ay 等学者的调查指出 D-二聚体含量过高会影响到贫穷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也会导致更多癌症患者死亡12。即便如此, 对于 D-二聚体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的关系却缺乏更多文献支持13。作为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形成因素较为复杂, 可以包含眼动脉、视网膜动脉等动脉堵塞问题, 同时还会因为非炎性缺血引发病变, 而目前很多医院在眼科疾病的检查中都包含了 D-二聚体的检测项目, 其目的就是明确患者血液中的高凝及纤溶问题, 进而排除其他血栓类病症, 完成病情确诊, 并且针对提出抗凝或者溶栓处理14。另外, 缺血性眼病的患者普遍会体现出视觉障碍的临床症状, 而引发因素主要是血栓堵塞所致, 而且这类患者若未能通过及时的确诊、治疗, 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