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769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微改造”落地之时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 朱志远 宋刚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朱志远,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 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主要代表作品:万科永庆坊、广州羊城同创汇等。作者简介:宋刚,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与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学硕士, 拥有展览、艺术策划和创意建筑设计经验。主要代表作品:广州 TIT 创意园、南沙树德创意园、邦华一创社等。“MICRO-RENOVATION” BECOMES REALITY:REVIEWING THE RENOVATION OF YON

2、GQING DISTRICT OF ENNING ROAD2016 年底恩宁路永庆坊改造项目落成以后, 一位长期关注广州旧城更新改造的记者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到现场走访。据说专家们对该改造设计很不以为然, 现场指出“屋脊的做法不合乎岭南传统形制”、“突出的橱窗不是西关传统建筑的做法”等问题。这几位都是古建筑方面的专家, 看问题自然是从古建筑保护的角度出发, 但实际上那些问题并不需要特别指出, 普通市民也可一目了然。问题是位于旧城的项目是不是就一定要做回古建筑的样子?城市发展经历了很多时代, 哪个时代的“古”才是正确的“古”?这不禁让我想到, 人们在旧城问题上 (尤其是像类似于恩宁路这样知名

3、片区的问题上) 有很多预设的观念投影, 在认识上会形成一种成见,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正确地认识城市问题和制定正确的改造策略。笔者结合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实践进行剖析, 或许能为这个时下的热点问题提供一个有帮助的视角。1 永庆坊改造历经各方博弈恩宁路位于广州荔湾区西关老城的核心地带, 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 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 成为全市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 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 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作为西关老城的心脏地带, 自然是关注的焦点, 其改造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2006 年恩宁路危破房改造项目启动, 但随即在反对的声音下暂缓, 骑楼街

4、得以保留;2009 年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规划方案公布, 次年被 183 户当地居民联名反对;2011 年, 数易其稿的规划方案终于在广州市规委会上全票通过, 新规划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 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作为恩宁路改造的第一目的;2012 年,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在恩宁路奠基开工, 反映了广州市政府通过新热点振兴老城的决心。在漫长的规划、论证中, 来自政府官方、当地居民、开发商、学术团队等社会各界的声音络绎不绝, 反映了广州这座城市开明、民主的城市气质, 成为当代城市各方力量博弈的一个样本。1 永庆二巷改造前4 区域改造前情况5 永庆一巷改造后6 永庆大街改造后7 街区平面图

5、8 项目总平面图9 建筑分类处理对策示意图10 早期设计概念草图11 修缮后的建筑立面12 对原貌为瓷砖的外立面重新调整了风貌因为各方意见均能表达且相互制衡, 使旧城改造不致于仓促行事。当然, 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意见, 对规划设计也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姑且可以粗略地把立场分为民众、政府、开发商三边, 从而进行简要归纳。民众的意见, 至少要分成两类:一类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广州市民, 他们对恩宁路的历史文化意义有着普遍了解, 对恩宁路的未来也有一定期待, 乐意看到又一个“广州历史文化名片”, 这种态度虽然占据主流但本质上接近旁观者的角度;另一类意见的人数很少, 但是起着决定作用, 那便是仍持有此地

6、房屋产权的居民的意见 (其中有部分人也在此地居住) 。在恩宁路光鲜的形象背后, 内部街区因为业态凋零、社区衰败, 很多房屋已经人去楼空、野草丛生, 相对较好的则被出租为小店铺、仓库等。总体来说, 居民改善居住质量和社区环境的意愿很强, 迫切需要摆脱竹筒屋的阴暗潮湿, 并希望加入城市的产业活动, 而不是靠“西关文化”这样的浪漫元素吃饭。从政府的角度,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城市更新的样板项目。一方面, 旧城改造项目的历史遗留问题多, 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荔枝湾涌改造的方式, 耗资巨大, 工期漫长, 显然不适应城市更新的常态。另一方面, 政府部门往往市场意识不足, 在业态规划上容易“一厢情愿”, 例如修

7、建各种门面好看但与商业需求脱节的老字号一条街等, 更无力运营多元化的城市空间。其实更合适的做法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进行产权清理, 寻找具有资金和建设、管理、运营能力的企业合作。并且在操作上, 也不能再延续以往注重“调结构、定大局、落战略”的全面改造模式, 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出路。所以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改造, 既有本项目的特殊性, 又有作为城市更新常态的一般性。开发商在现代城市更新中的角色正在转变, 越来越接近城市的共同经营者。改造项目的诸多难点, 对开发商的各方面能力、意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样的, 该项目对开发商来说既有特殊性 (各大开发商涉足城市更新改造仍属开始) , 也要为将来的标准流程做好

8、样板。而后者更加重要, 因为如果就事论事, 显然“微改造”的项目几乎没有盈利能力, 必须依靠捆绑式的、成规模的连续运转才能维持下去, 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以, 开发商更愿意看到的是一个指向未来商业模式 (在此就是改造街区型商业) 的样板, 而不是一个仿古的情怀作品。2“微改造”设计策略在这样的辨析下, “微改造”的设计模式应运而生。区别于以往“大刀阔斧”的模式, “微改造”的理念一是以综合改造为目标, 强调延续历史脉络;二是多元改造主体, 强调社会力量参与;三是以修缮提升为主要的改造方式。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改造, 便是在“微改造”的总体思路下进行的。2.1 以综合改造为目标, 强调延续历史脉络

9、延续历史脉络要求我们在规划上要极其尊重原有街区风貌, 故而我们设定的设计目标是:保留每一条街巷;保持每条街巷两边的建筑檐口高度不变;保留并修缮所有具有历史风貌价值的建筑外立面, 包括立面装饰等;保留结构完好而风貌杂乱的建筑并改造为统一风格, 而新建建筑和周边建筑也配合整治为协调风格等, 保持整个街区在宏观上、整体上的延续感。对于恩宁路永庆片区这样有着丰富文脉的地区, 基于文学叙事的联想成分往往比建筑学的成分更多, 有时候难免被过度解读。但我认为有两个倾向不可取:一是粗暴改造, 否定旧城的价值, 否定平凡的城市生活常态, 动辄以长官意志或者商业利益推平一切, 这在“求新”、“求快”的项目中经常出

10、现;另一个是无条件地美化旧城, 不顾现状地把旧城描绘为“情怀故乡”或“美好田园”, 认为新项目的唯一目标是把人们带回过去, 复兴西关旧城的好时光 (即使是想象中的) 。我认为这两种倾向很容易滑入无条件复古、制造“假古董”的泥沼, 从而失去了城市区域自我更新的宝贵机会。不同于上述, 我们提议的是一种“有机更新”的方法, 即将城市片区看作一个有机生长、新陈代谢的生命体, 因而采用的是适应性、渐进性的改造方法。如很多为我们所称道的欧洲小镇, 自中世纪以来便保持和谐统一的外观, 并非因为它们不需改变, 同我们的民居一样, 它们也需要不停地修缮升级、通煤气、装空调, 但总体是因地制宜, 采用的适应性的手

11、段多, 一刀切、颠覆性的手段少, 改造时具体而论、实事求是, 而不是一味求新, 追赶风潮。所以, 整个小镇既保留最初规划建造时的智慧, 连成一体, 又可见每个单体建筑和而不同、个性盎然。这些先进经验对我们启发良多, 于是在永庆大街片区的风貌规划中, 我们将旧建筑中质量仍能维持的部分全部保留, 只对质量欠佳部分和明显需要开放的部分进行改造, 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微创手术”。我们决定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建立一个取舍标准, 即将所有建筑单体单独列出来, 大约 60 多栋, 对它在街区的位置、建筑风貌、立面完整性、结构状况等统一评分, 最后给出“原样修复”、“立面改造”、“结构重做”、“拆除重

12、建”、“完全新建”的处理建议, 有理有据, 为最终与业主、主管部门协商定调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照我们的标准, 改造后的片区是一个能平衡传统风貌和当代社区精神的多元化产物。自然, 这个思路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个性化设计工作, 在商业昭示性方面也比较弱, 但更加有的放矢, 内部的商业逻辑也更清晰。13 街区小广场夜景14 改造后的永庆二巷15 改造后的永庆大街和名人故居16 联合办公屋顶区17 联合办公共享中庭2.2 多元改造主体, 强调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的关注重点不仅是建筑空间形式, 更应该是人的日常活动, 如工作、商业、娱乐、休憩等, 也就是城市的内容。传统的城市设计手法中, 建筑师往往从自己的

13、专业技能出发, 侧重于从城市外部分析, 通过街区肌理、尺度、视觉节点等角度切入问题, 但总体上偏重形式操作, 难以做到与城市业态的密切结合, 因此我们总说“城市是不可设计的”。多元改造主体则要求建筑师把视野拓展到城市生态上, 前置性地与策划、招商、运营团队进行协作。如前文所述, 老城的边缘化本质上是城市生态的问题, 不解决城市生活内容的问题还是于事无补。开发商万科正在拓展自己持有物业的产品线, 研发长租公寓、联合办公、儿童教育等业态。我们结合永庆片区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源, 提出了本土设计师品牌店、旧城工作小组、西关体验民宿、文化交流活动等可行性建议, 意图从内容上盘活片区, 从根

14、本上改变老城边缘化的局面。每一种业态, 都有对应的功能需求和精神气质, 例如街区中央的共享中庭, 我们将竹筒屋结合的位置打开, 引入新鲜空气和阳光, 便是对共享办公群落的量身定制, 大大加强了办公产品的吸引力。另外, 街区居民的参与也至关重要, 如街区中保留的民间设施銮舆堂, 是远近闻名的粤剧训练、聚会场所, 在街区规划中特意留出看台一般的社区公园, 以支持经常性的演出交流活动。街区中有一些街坊不舍得搬离的, 我们也针对他们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施工方案, 比如在房屋天花板上新增加楼板, 把原本依靠在一起的房屋单独加固, 甚至原地重建等。在最后改造完的园区里, 商业、文化活动应接不暇, 又无缝地衔

15、接着原住户的日常生活, 文艺青年们寻找角度自拍, 粤剧爱好者们尽情唱戏, 不同的世界拼贴在一起, 好像描写广州传统街坊生活的电视剧场景, 别有一番趣味。18 联合办公共享中庭19 改造后的永庆大街, 街坊日常生活依旧20 改造后的永庆大街, 街坊日常生活依旧21 改造后的永庆二巷, 居住与商业空间融合22 改造后的街区首层平面图23 改造后的街区二层平面图24 改造后的街区三层平面图25 共享办公中庭2.3 以修缮提升为主要的改造方式整体改造以修缮提升为主, 这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考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有幸和富有旧建筑修缮经验的施工单位合作, 一起探索出了一些施工方法。一开始他们沿用古建筑修复的

16、常用办法, 将青砖墙打磨后重新画线, 但在反复商讨下, 我们坚持采用了清水砖墙砌筑的方法。另外如果不改变原有建筑立面, 而室内标高已经完全重新设计, 两者产生的矛盾如何解决?我们的做法是, 将原立面小心地保留下来, 将新建的立面退一步藏在其后, 形成类似传统岭南民居高耸的前庭院空间。但这样的设计也对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必须边拆除边加固, 有些地方甚至要一块块拆砖才能保证原有立面完好。立面结构加固中, 利用空斗砖墙的构造特点, 在空腔内植筋和灌浆, 形成类似加强圈梁的效果, 再通过钢板与主体结构连接, 使立面获得重生。街区里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历史细节, 如雕花、铁艺栏杆、木窗、趟栊门等, 我们也在踏勘过程中一一拍照记录, 要求尽可能修复原貌。改造设计的特点是, 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细部处理, 项目经验往往不能通用, 需要活学活用, 灵活创新, 这也是保存历史信息的代价吧。26 永庆一巷路口27 立面细节28 砖砌立面29 不同时期的建筑立面30 改造后的永庆一巷3 结语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改造活化, 是长期提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