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620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信:技术+关系的产物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视角解构微信 何格格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 2012 年, 腾讯公司推出一款社交应用程序微信, 短短 5 年, 其市场占有率便已经达到了 90%以上。微信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便在于它是技术+关系的产物。微信的文字发送, 声音及图片、文件传送, 电子支付, 公众平台, 小程序等功能的背后都有漫长的技术发展历程, 并且微信通过强化中国传统的圈子文化、丰富交流手段、实现沟通多样性等方法, 重新建构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微信成为当代中国人难以回避的社交应用。关键词: 微信; 关系; 技术; 新媒介; 理解媒介; 作者简介:何格格 (

2、1994) , 女, 山西太原人,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事中国新闻史、新媒体研究。在理解媒介中, 麦克卢汉将服装看作延伸的肌肤, 将汽车看作机器新娘, 将电报看作社会激素如果按照这个逻辑, 微信作为一种媒介, 那么它是什么的延伸呢?为了行文的顺畅, 在这里笔者首先展示结论, 微信是技术+关系 (尤指中国文化下的独特关系) 的产物。首先, 我们来讨论一下技术。可能微信的设计者都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产品的产生过程实际上有多么复杂。我们从它的各项功能出发, 分别加以说明。从文字发送来看, 微信的原始雏形应该是信件, 以前的人们将文字写在纸上, 装进信封, 贴好邮票, 写好地址, 交由

3、邮差寄送。但是这样的文字交流方式费时, 还存在“死信”或者信件丢失、损坏而不能送达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字寄送的时间缩短, 变成了电报。当然, 这种方式价格昂贵, 电报是按字收费的, 由于文字太少, 时常出现信息误读的情况。再后来, 文学传送演变成了电子邮件, 实时送达, 方便快捷, 但它却还是不够方便, 直到现在, 人们会时时刷刷微信, 但鲜有人时时检查邮箱。甚至不少外企公司的工作守则上还要标明在发送邮件后, 需要和接收方电话确认, 以保证其时效性。再后来文字传送又演变成了可以移动的寻呼机短消息“某某号码的某某呼叫您, 请回电”, 信息终于移动起来, 变成可携带的, 但是这种方式无

4、法直接将信息完整地呈现出来, 以致八九十年代, 排队打电话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后来, 文字传送变成了手机短信, 它不但可移动, 信息呈现完整, 还可以插入图片, 并且图片的像素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高。再后来就是 QQ、微信文字消息。与手机短信相同的是, 微信文字消息也可以插入图片和 Emoji 表情, 当然微信可插入的表情比短信要丰富得多, 动画性质也更强。另外, 微信文字消息几乎没有字数限制 (在我们班群里曾经有同学拿文字消息转过马里兰大学毕业演讲, 都是可以完整呈现的, 至少在笔者的观察中文字消息没有被省略掉的, 官方数据并未查到) 。因此, 它综合和实时传送、移动、完整呈现内容

5、等多种优势, 和 SNS 相比, 微信只有一个功能没有做到, 那就是“已阅”功能。所以, 微信虽然实现了实时传送, 却由于技术或接收者态度问题, 而不一定能达到实时接收效果。从声音传送来看, 它的原始雏形便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声音能承载丰富的信息, 并且对于大多数人 (除部分身体有残疾的人士之外的大多普通人) 来说, 它方便、快捷, 只要张开嘴巴就能传送声音, 比书写文字要简单许多。贝尔发明电话, 使声音的实时传送变为现实。但是声音本身存在转瞬即逝的特点, 并且在发展早期, 它存在载体费用高昂的缺点。直到今天, 通信费用仍在现代人的支出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 人们不断尝试寻找能够打破空间限制,

6、并且价格相对低廉的方式, 而网络电话的出现无疑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1995 年 2 月, 以色列 VOCALTEC 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款语音传输软件。1996 年 7 月, 美国 IDT 公司发布 NET2PHONE 单工测试版, 标志着全球第一款网络电话诞生。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项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毕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它还是存在信号不稳定, 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 伴随着芯片技术、传输技术、数字通信、视频解码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完善, 视频通话诞生。这一项技术使得用户的直观感受更加强烈, 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微信同时具备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功能, 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

7、。有的时候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希望看到对方的表情, 但是有的时候, 看到对方的脸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尴尬和不适, 这时候他们只希望听到对方的声音, 传递需要的信息即可。另外, 微信使用了 1 分钟之内的短语音,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声音实现保存, 克服声音转瞬即逝的缺陷。但是微信尚不能真正实现语音的智能化, 如使用者在收听语音的过程中如果被中断, 那么只能从头开始收听。从图片、文件传送来看, 21 世纪初, 日本人栗田穣崇开始创作 Emoji 表情, 直到 2005 年日本的电信运营商才发现了这种表情的价值, 开始将其纳入自己的字符合集之中, 这算得上目前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互联网图片实时传送。至于图片、文

8、件的非实时传送则可以追溯到使用邮箱附件的时候。微信虽然实现了图片和文件的传送功能, 但是在尺寸上却有所限制, 如在手机客户端上的文件传送必须在 10M 以下, 而在电脑客户端上可以实现 70M 以下。其中是否包含腾讯公司的私心我们暂时无从得知, 毕竟腾讯的同类型产品 QQ 的文件传送基本没有尺寸限制。从电子支付来看, 21 世纪初,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 人们已经实现了电子支付, 早在 2005 年 10 月, 中国人民银行便已经公布电子支付指引, 对电子支付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当今社会, 不管是表达爱意还是谢意, 大家都会非常自觉地发一个微信红包, 还有人习惯截屏展示, 以表现自己受到的关注之多

9、。当然, 也有人对此深恶痛绝。有人曾经呼吁大家不要在情人节发红包截图, 感觉像是把爱情发展成了有买有卖的情色行业;人民日报也曾发文呼吁要注意红包背后的微腐败。从公众平台功能来看, 2012 年 8 月 23 日, 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正式上线。其实公众平台功能的原型应该就是原来的传统媒体, 只不过订阅后人们就可以选择只观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不过仅仅 5 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已经发文微信公众号步入淘汰期, 对公众号的未来持保留态度。可还是有许多自媒体人在发展属于自己的公众号, 比如咪蒙, 比如罗振宇。无论受众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他们都在这个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从小程序来看, 罗振宇在 2017

10、年跨年演讲中提到:“也就是微信的张小龙敢说, 微信有一个基本价值观, 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其实笔者觉得在这里微信是有“说谎”的嫌疑的, 它真的希望客户用完即走吗?它开发小程序平台, 背后掩盖的野心其实是和各大应用商店竞争。但正如亨利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中所说的那样“人们不能满足在一个设备上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因此, 微信小程序的理念虽然好, 技术也在不断跟进, 但是它要真正实现的市场占有,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紧接着, 我们来讨论一下关系。第一, 圈子文化。微信背后最大的文化现象正是中国人最常使用, 却在很多时候讳莫如深的圈子文化。圈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1一般来说, 圈子是由

11、那些来往比较密切, 感情上比较贴近, 没有利害冲突, 且地位相差不是非常悬殊的人群构成。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圈子, 比如亲戚圈子、朋友圈子、同学圈子、战友圈子、老乡圈子等。在网络上, 圈子文化更是异常发达, 内容更多, 范围更大, 组织随意, 推陈出新。微信其实是将我们的线下关系线上化。如果用户是一个学生, 那么他的通讯录好友大多就是同学、老师;如果用户是一个商人, 那么他的通讯录好友大多就是客户、供应商。在这个时代, 拥有对方的微信好像也成了某种关系的象征, 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也在构建我们的生活。比如, 陈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被问到古力娜扎与 Angelababy 是否关系不合的时候,

12、他不但给予了否认, 还抛出了“古力娜扎与 baby 在一个群里”的“有力证据”来证明二者关系。再如, 某教授在公开演讲时, 就曾经讲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个案例, 有学生做社会实验, 问该教授加入了几个群, 他想了想回答说有十几个吧, 学生不信, 表示自己的群都比老师多。果然拿来一数, 教授至少有上百个群。群就像是圈的围墙, 又建构了不同的人际网络。从实践来看, 当一个研究生被导师收入门下的时候, 就至少会在通讯录里多出四个群, 即同级同门一个群, 同级同门+师哥师姐一个群, 同级同门+导师一个群, 同级同门+师哥师姐+导师一个群。群除了独特的消息传送方式外, 群内成员还爱干一件事抢红包。虽然没

13、有人指望通过这一行为发家致富, 并且大多时候群内成员的钱都像是那个著名经济学案例里的住店秀才一样, 不赔不赚, 可还是有人乐此不疲, 甚至为了抢红包而在群内吵架, 因为抢红包摔了手机, 甚至因为抢红包住进医院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事实上, 在抢红包这件事上, 只有腾讯公司是最大的赢家。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假设, 如果按照微信使用者平均一人一百乘以微信的活跃用户数, 那么腾讯公司将累积数以亿计的资金, 而这些资金用去进行任何一项投资, 其收益都是可观的。除了群, 微信还构建出来一样东西秒回, 并洗脑女性用户这是衡量一个人爱不爱你的标志。不可否认的是, 在微信日益普及的今天, 回微信时间的长短甚至逐渐被视

14、作礼貌程度的衡量标准。即使如笔者这般认为是否秒回微信只和网络信号强弱、手机是否拿在手里、同期是否有其他信息干扰等因素相关, 有急事就应该打电话的人, 也不得不在出现一个小时没看见别人微信的情况下, 第一句话就解释为什么一个小时没有回复, 并致以诚挚的歉意。因此, 微信在开放交流、方便沟通的同时, 也在限制普通人的生活, 如朋友圈点赞问题。长期以来, 作为微信使用者的笔者从没有发现点赞是个问题, 直到人民日报 2017 年 5 月 26 日 18 版刊发的文章点赞不该跑偏指出:“在很多时候, 点赞仅仅是礼节性的客套, 甚至可能是被动行为。这种含混不清的表达, 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零碎, 网络

15、终究是一个虚拟空间。”这不禁让人感叹:“我天, 原来瞎点赞是有可能被扣上溜须拍马的帽子的。”另外, 经常有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评论:“点赞的, 你们都什么意思啊?”其实很多时候可能真的没什么意思, 用网络流行语来说, 点个赞, 就表示“朕已阅”, 即“我”知道你的动态了, 仅此而已。2017 年 3 月 27 日, 微信朋友圈 3 天可见功能上线, 仅仅半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项功能。其实笔者一直认为搞那么多分组可见功能、3 天可见功能、半年可见功能很麻烦, 直接不发不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了吗?直到听到黄旦教授的讲座才明白了这个问题, 黄老师自己不用新媒体, 他的学生便问他, 那您还有什么存在

16、感?所有微信这些奇奇怪怪的功能背后可能就是既要刷一波存在感, 又希望不要被世界过分关注, 毕竟没有人愿意无时无刻都活在别人的目光当中。微信有一个特别有存在感但是笔者却搞不懂的功能撤回, 既然是撤回, 顾名思义, 那就证明发出来的东西是有问题的, 所以才要撤回, 但是撤回以后微信还告诉对方“发出者撤回了一条消息”是几个意思?笔者就曾经因为错别字撤回了消息, 然后就被对方追问:“你刚才撤回了什么?”截至今年, 微信上线 5 年了, 前一段时间曾经被曝光内测功能可以将半年没有私聊、没有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朋友圈的好友清除。网友在质疑“微信, 你凭什么定义我的朋友”的过程中, 也在感叹“朋友圈, 越来越多的不是朋友了”, 卖货的、打广告的、发鸡汤的、投票的, 乱七八糟的朋友圈离朋友、离生活渐行渐远。而且虽然叫作“圈”, 但是在截图技术遍地走的今天, 这个圈已经藏不住任何秘密了。比如, 人大历史系教授将在朋友圈中侮辱业界前辈的学生开除, 这也引发了朋友圈到底算不算私人领域的业界讨论。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