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573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 刘红升 靳小怡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摘 要: 利用 2015 年河南叶县初中生调查数据, 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特征和关系。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个人力强于支持力, 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关爱关怀多于冷漠拒绝, 鼓励自主多于过度保护, 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高弹性留守儿童父母给予子女更多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 低弹性留守儿童父母更常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子女;父母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 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与之显著负相关;父母关爱关怀显著正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

2、性, 是保护因素, 而父亲冷漠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显著负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 是危险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 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大于父亲。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留守儿童; 心理弹性; 作者简介:刘红升,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儿童教育发展;作者简介:靳小怡,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 研究方向:婚姻与家庭。陕西西安 710049收稿日期:2017-09-20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可持续生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13&ZD044) Received:

3、 2017-09-20一、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 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代为抚养、照顾、监护和教育的未成年人。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 2010 年全国 017 岁留守儿童的规模为 6972.75 万,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 6102.55 万, 占农村儿童的 37.7%1。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中, 农村留守儿童达到 2019.24万人。大规模的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务工, 家庭结

4、构受损、亲子长期分离、情感交流受限、亲情缺失严重, 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消极影响, 易出现心理、行为、人际等适应问题23。诚然, 相比父母在家的儿童, 留守儿童所处的情境确实不利。但是, 留守不利情境必然导致儿童适应不良吗?实际上, 一些人尽管儿时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 但其成人后的功能却发展良好, 甚至还很优秀4;不利环境并不必然导致儿童适应不良, 在保护性因素作用下, 儿童仍有机会保持正常发展5。积极心理学用心理弹性来解释现实中的逆境适应现象。这意味着被标签化或问题化的“留守儿童”并非皆为“问题儿童”, 深入探究“非问题留守儿童”为何在留守情境中心理依然健康发展对于有效提升“问题留守儿

5、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究竟怎样?有何特征?受哪些因素怎样的影响?这些应是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 国外学者围绕儿童心理弹性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且聚焦于探索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总体来说, 儿童心理弹性与个人特征、家庭内环境和家庭外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6。相较而言, 国内学者较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 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不够, 尤其缺乏对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足够关注。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化和抚育子女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态度和行为8, 对孩子的身心

6、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不得不与祖父母或其他亲戚同住, 但父母教养方式依然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对其心理弹性产生影响。因此, 利用调查数据对父母教养方式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有利于从家庭层面揭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潜在因素。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 基于调查数据, 描绘、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心理弹性的现实特征, 揭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内在关系, 以丰富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二、文献综述(一) 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究竟何谓心理弹性, 学界可谓众说纷纭。“过程说”认为, 心理弹性是当个体面对重

7、大灾祸等不利情境时迅速复原并积极适应的动态过程9。“能力说”认为, 心理弹性是一种个体在经历挫折、压力、创伤、危机等不利事件或情境后仍然能够良好适应, 甚至更加积极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个人能力10, 是成功应对重大变故、逆境、风险的个人能力11。“结果说”认为,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12。国内有学者认为, 虽然“过程说”、“能力说”和“结果说”都反映了心理弹性的本质, 但是从干预角度看, “过程说”更加有意义;基于“过程说”, 心理弹性可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类因素, 前者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三个因子, 后者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际

8、协助两个因子13。为何遭遇不利事件或身处不利情境不仅未使个体心理功能严重受损, 反而能够快速恢复、良好适应、顺利发展呢?学界研究了影响个体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及影响机制, 并概括为补偿模型、挑战模型和调节模型14。其中, 调节模型认为, 存在一些可以调节危险因素对发展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保护因素。于是, 识别并构建保护因素以调节风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成为心理弹性研究的核心15。此外, 儿童心理弹性的概念模型认为, 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内部因素 (如父母关系及教养方式) 和家庭外部因素 (如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 内部因素包括儿童生物因素

9、和儿童心理因素16。国内学者把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因素概括为个体因素 (如认知-情感加工) 、家庭因素 (如父母教养方式) 以及家庭外部因素 (如学校经验等) 17。可见, 儿童心理弹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二)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 学界所持观点不同。有研究认为, 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不高, 尚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18。另有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仅在积极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19。还有研究发现, 留守儿童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和支持力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关于留

10、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性别差异, 学界观点也不统一。有研究认为, 留守女童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男童20;也有研究发现, 留守女童仅在目标专注和积极认知上显著高于男童2;还有研究认为, 留守男童的心理弹性高于女童21, 或者仅在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上高于女童22;甚至有研究发现, 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上根本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13。研究表明, 儿童心理弹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23。留守儿童相关研究虽然也发现了心理弹性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但其结论却不尽相同:有研究未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年级 (龄) 差异21;有研究却发现了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年级 (龄) 差异22。此外, 留守儿

11、童心理弹性还具有如下差异:独生子女心理弹性优于非独生子女24;单亲外出的儿童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双亲外出者25;母亲监护的儿童心理弹性水平最高, 祖父母监护者次之, 父亲监护者最低26;走读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住校生27。(三) 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表明, 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预测儿童或青少年的心理弹性28。父母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弹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9;感受到较多温暖型教养方式的青少年在经历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后的抑郁症状较少30。然而, 对于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关系, 国内学界重视不够, 关注甚少。唐开聪对梅州市 503 名农村初中生的研

12、究发现, 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儿童心理弹性有显著正影响21, 而父母惩罚严厉对儿童心理弹性有显著负影响。李旭对贵州省 330 名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 父母情感温暖的维度得分越高, 儿童的心理弹性可能越强31。其实,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着稳定而深远的影响, 纵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个体经历重大事件。对于农村留守家庭而言, 父母外出之前的教养方式会持续影响儿童, 外出期间的教养方式依然会通过亲子联系与互动等直接影响留守儿童, 还可能通过影响监护人或其他相关人员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综上, 国内外学者围绕儿童心理弹性已做了大量研究, 为本文奠定了基础;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和原因探讨为本

13、文提供了参考。但是, 已有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也为本文余留了空间。首先, 局限于调查对象和测量工具不同, 务工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分别有什么特征, 已有研究尚未交待清楚;其次, 务工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容易因为亲子分离而被忽视, 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深入探讨;最后, 已有研究中务工父母多为远距离流动, 缺乏对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父母近距离流动是否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关注。因此, 本文的研究目标为:描绘、分析务工父母教养方式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实特征, 揭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内在关系。本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农村父母教养方式和农村儿童心理弹性

14、是否存在现实特征上的群体分化?务工父母教养方式和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相关?务工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究竟有何影响?三、数据、变量与方法(一) 数据来源所用数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2015 年在河南叶县实施的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综合考虑人口、经济、地理等因素后, 先抽取四所初级中学, 再对每所学校七至九年级所有在校生实施问卷调查。样本分布:留守儿童 969 名 (男生 55.31%、女生 44.69%;七年级生34.26%、八年级生 37.36%、九年级生 28.38%;寄宿生 82.35%、非寄宿生 17.65%) , 非留守儿童

15、1052 名 (男生 56.10%、女生 43.90%;七年级生 32.41%、八年级生40.78%、九年级生 26.81%;寄宿生 65.68%、非寄宿生 34.32%) 。(二) 变量测量因变量为心理弹性, 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13来测量。量表共 27 题, 分为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 个因子;前 3 个因子归为个人力, 后 2 个因子归为支持力;采用 5 级评分 (1=完全不符;2=比较不符;3=说不清;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 得分越高说明其心理弹性越强。量表基于心理弹性过程模型而开发, 考虑了中国文化情境下儿童心理弹性的独特性

16、, 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群体, 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本研究中, 上述 5 个因子和总量表的 Cronbachs 系数分别为0.72、0.63、0.70、0.62、0.69 和 0.83。自变量为教养方式, 采用 Parker 等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32来测量。该量表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共 50 题, 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 其所含条目相同, 均为25 个, 通常分为关怀和过度保护两个维度, 均采用 4 点评分 (0=非常不符, 1=比较不符, 2=比较符合, 3=非常符合) 。已有研究表明, 把关怀维度分为关爱关怀和冷漠拒绝, 把过度保护维度分为过度保护和鼓励自主, 更适合东方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33, 并且四维度结构模型更具有优越性34。据此, 本文把教养方式分为“关爱关怀”、“冷漠拒绝”、“过度保护”和“鼓励自主”四个维度, 父亲版和母亲版中四个维度的 Cron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