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768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 吴纲跃 赖仙球 戴晓丹 金华眼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角膜塑形镜治疗后角膜形态的变化, 评估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 134 例 134 眼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 平均年龄 10.661.79 岁, 均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分别在戴镜前及戴镜后 3、6、12、18、24mo 检查视力、眼轴和角膜地形图。使用 SPSS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镜后 3、6、12、18、24mo 的光学区偏瞳孔中心距离分别为0.840.45、0.770.40、0.790.41、0.780.41

2、、0.790.42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87, P=0.319) 。戴镜 24mo 后平均光学区偏中心距离为0.790.35mm, 眼轴增长均值为 0.320.30mm。戴镜 24mo 后平均偏中心距离轻度 (1.0mm) 的眼轴增长分别为0.450.34、0.320.28、0.230.29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25, P=0.024) 。戴镜后的平均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经线性回归分析, 其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F=7.246, P=0.008) , 线性回归方程 Y=0.478-0.194X。戴镜24mo 后, 18 眼有重影, 其偏中心距离均值 1.180

3、.36mm;116 眼无重影, 其偏中心距离均值 0.730.31mm, 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9, P 1. 0 mm) 28 eyes, the growth of axial length frow 3 groups after 24 mo were 0.450. 34 mm, 0.320. 28 mm, 0. 23 0. 29 mm,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groups ( F= 3.825, P= 0.024) . By linear-regression analysis,

4、 the growth of axial length and the mean distance of decentration after 24 mo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F = 7. 246, P = 0. 008) , equation of linear regression was Y = 0. 478-0. 194 X. At24 mo after wearing orthokeratology, the mean distance of decentration about 18 eyes with monocu

5、lar diplopia was 1.180.36 mm, and 116 eyes without monocular was 0.730.31 mm, the distance of decentr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t =5. 59, P1.0mm) , 见图1。统计学分析:使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角膜塑形镜配戴后不同时间的平均偏中心距离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角膜塑形镜配戴后有无重影眼偏中心距离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角膜塑形镜配戴后

6、平均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P1.0mm) 的近视眼眼轴增长分别为 0.450.34、0.320.28、0.230.29mm, 偏中心距离和眼轴增长呈负相关,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0.478-0.194X。对于不同偏中心距离造成眼轴增长差异的原因, 不能完全用角膜塑形镜后周边屈光度近视性漂移来解释。有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离中心会造成慧差的增加, 两者呈正相关。王武等15研究显示, 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总高阶像差及三阶、四阶像差均增大, 其中三阶像差中的一级彗差增加量与角膜塑形偏心相关。陈岩等16也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后, 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四阶像差、总

7、彗差 (包括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 、总三叶草和球差均方根值均比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有明显增加;而总偏心距离与其相应方向彗差呈正相关, 与总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四阶像差、总彗差、总三叶草和球差均不相关。光学区偏离中心对控制近视的影响也可能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基础参数 (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和角膜形态等) 相关。付心怡等17发现戴角膜塑形镜前近视和散光度数越大, 偏心量越大;鼻颞侧曲率差值越大, 偏心量越大;偏心量与角膜参数 (角膜平坦曲率、角膜陡峭曲率、角膜对称指数、角膜非对称指数) 无明显关系。而杨晓等18则发现散光大者, 戴角膜塑形镜后偏心量大;而屈光度、角膜曲率、E 值对偏心量没有明显影响。吴

8、娟等19研究也显示, 角膜塑形术前平坦 K 值 (Kf) 、平均 K 值 (Avek) 、表层不对称指数 (SAI) 及角膜鼻颞侧屈光力差值与塑形术后偏心量有关, 而治疗前陡峭 K 值 (Ks) 、离散系数 (Es、Em) 及表层规则指数 (SRI) 与偏心量无关。说明角膜塑形镜治疗前的不同近视屈光度、散光和角膜形态可以影响角膜塑形镜后偏位。同时, 符爱存等20对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 女性、年龄越小、近视发生越早、基础近视度数越高、入选研究前 2a 每年增加的近视度数越大、角膜散光越大、瞳孔直径越大和基础眼轴越长的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较框镜好。我们也曾报导

9、过角膜塑形镜治疗后, 中度近视控制近视效果较低度近视佳, 而年龄与控制近视的效果无关21。陈茹茹等22发现影响角膜塑形镜治疗后眼轴年增长幅度的相关因素有初始戴镜年龄、角膜前表面 Q 值差值、初始角膜球差、初始水平角膜彗差、初始近视程度。说明治疗前的近视度数、散光度数及角膜形态等不仅影响角膜塑形镜治疗后的偏位情况, 也影响治疗后控制近视的效果, 而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光学区偏位对控制近视影响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我们发现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偏位对控制近视稍有利, 但同时也会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杨晓等18发现, 270 眼角膜塑形镜治疗后, 217 眼无重影, 其镜片偏中心距离为 0.500.35m

10、m;52 眼无重影, 其镜片偏中心距离 0.840.51mm, 其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吴娟等19也发现 338 眼角膜塑型镜治疗后, 263 眼无重影, 其镜片偏中心距离为 0.450.32mm;75 眼有重影, 其镜片偏中心距离为 0.810.47mm, 其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同样, 我们对角膜塑形镜治疗 24mo 后偏中心距离和重影的关系进行分析, 发现 134 眼中 18 眼有重影, 其偏中心距离 1.180.36mm;116 眼无重影, 其偏中心距离0.730.31mm, 其偏中心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均表明, 角膜塑形镜治疗后重影的发生与光学区偏离

11、中心显著相关, 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需避免重度偏位带来的视觉问题。参考文献1谢培英, 迟蕙.实用角膜塑形学 (第 1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3 2 Cho P, Cheung SW, Edwa Ms M.The longitudinal orthokeratology research in children (LORIC) in Hong Kong:a pilot study on refractive changes and myopic control.Curr Eye Res 2005;30 (1) :71-80 3 Cheung SW, Cho P, Fan D.A

12、symmetrical increase in axial length in the two eyes of a monocular orthokeratology patient.Optom Vis Sci 2004;81 (9) :653-656 4 Queirs A, Gonzlez-Mijome JM, Jorge J, et al.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myopic patients after orthokeratology.Optom Vis Sci 2010;87 (5) :323-329 5 Hiraoka T, Mihashi T, Okamo

13、to C, et al.Influence of induced decentered orthokeratology lens on ocular higher-order wavefront aberrations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9;35 (11) :1918-1926 6 Tsai YY, Lin JM.Ablation centration after active eye-tracker-assisted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nd lase

14、r in situ keratomileusis.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26 (1) :28-34 7 谢培英, 王志昕, 迟蕙.少年儿童近视的长期角膜塑形疗效和安全性观察.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8;16 (4) :145-151 8 Kakita T, Hiraoka T, Oshika T.Influence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on axial elongation in childhood myopi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52 (5) :2170-2174 9

15、牛燕, 李斌, 姬娜.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中华眼视光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4;16 (2) :92-94 10 李秀红, 周路坦, 吕勇, 等.角膜塑形镜对角膜作用的可逆性及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效果.中华眼视光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6;18 (11) :671-675 11 Charman WN, Mountford J, Atchison DA, et al.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orthokeratology patients.Optom Vis Sci 2006;83 (9) :641-648 12 Queirs A, Gonzlez

16、-Mijome JM, Jorge J, et al.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myopic patients after orthokeratology.Optom Vis Sci 2010;87 (5) :323-329 13 Kang P, Swarbrick H.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myopic children wearing orthokeratology and gas-permeable lenses.Optom Vis Sci 2011;88 (4) :476-482 14 陈志, 瞿小妹, 周行涛.角膜塑形镜对周边屈光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中华眼视光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2;14 (2) :74-78 15 王武, 毛欣杰.角膜塑形术对角膜表面形态及角膜像差的影响.中华眼视光学及视觉科学杂志 2011;1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