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763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黄景 云南省富源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摘 要: 对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解决富源县观光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 首先介绍了观光园艺及都市农业的理论基础即它们的定义和特征与功能, 再阐述了富源县发展观光园艺的意义, 即发展观光园艺对都市农业的推动作用;富源县发展观光园艺的优势, 剖析了富源县观光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今后的发展设想。论述了观光园艺在富源县的发展如果要形成产业化发展, 必须要充分开发各项本地资源, 包括各种农村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树立自己的特色, 走品牌

2、化发展道路, 并且, 观光园艺的产业化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关键词: 观光园艺; 都市农业; 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2017-07-27Received: 2017-07-271 绪论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 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而产生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其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 城乡之间差别逐步消失, 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从城市角度看, 都市农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农村角度看, 发展都市农业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

3、组成部分;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看, 都市农业既合理利用了资源, 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必然选择。都市农业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高度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环境复杂性等特征, 但其本质特征是“围绕城市、依托城市、服务城市”, 具有生产基地、生态屏障、旅游休闲、引导辐射和示范教育等多种功能。本文对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2 观光园艺及都市农业的理论基础2.1 观光园艺的定义观光园艺属于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的范畴。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 经过规划设计, 以发

4、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 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 提升旅游品质, 并提高农民收益, 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观光园艺就是利用园艺植物以及园艺产品的可观赏特性和庭园的美丽风光, 提供旅客休闲度假, 将园艺生产过程中的某种活动、庭院规划、播种嫁接、中耕、整形剪枝、传花授粉、采收等行为提供旅客参与, 使旅客们体验园艺种植的乐趣, 体验园艺文化、历史, 获取知识享受。2.2 都市农业的定义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 由城乡居民经营的, 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2.3 都

5、市农业的特征关于都市农业的特征, 有的学者认为都市农业具有特定的空间布局、功能的多样性、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可持续性的特征。有的学者认为, 从区位上看, 都市农业既存在于都市内部, 又包括都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 因此具有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特征;从都市农业的消费群体来看, 它有明确的城市指向, 即城市需要决定都市农业的发展。2.4 都市农业的功能都市农业特征的多样性使其承载多种功能。关于都市农业的功能, 有的学者认为都市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有的学者则认为都市农业除了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外, 还具有第 4 项功能辐射、示范功能;还有的学者把都市农业

6、的社会功能具体化为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等。刘斐、戴学来认为, 与传统农业相比, 都市农业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高度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环境复杂性等特征, 但其本质特征是“围绕城市、依托城市、服务城市”, 具有生产基地、生态屏障、旅游休闲、引导辐射和示范教育等多种功能。2.5 都市农业的理论基础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 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而产生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其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 城乡之间差别逐步消失, 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从城市角度看, 都市农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7、择, 是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农村角度看, 发展都市农业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看, 都市农业既合理利用了资源, 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必然选择。 (1) 都市农业的多功能, 特别是生态功能, 以及所处空间的模糊化, 是城乡差别逐渐消失过程中, 农业的一种特殊形态, 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将会使长期以来的城乡极端分离状态逐渐结束, 既是农村的一部分, 又是城市高级形态的有机部分。 (2) 都市农业高度集约化是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工农业的融合是一个浅层次向深层次逐渐演化的过程,

8、第一阶段是通过机械力代替人力以及通过化肥改变农业的局部环境, 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设施化, 第三阶段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动植物生命过程的完全控制, 实现如马克思所说的“新的较高级的综合农业和工业的结合”, 最终实现农业和工业的融合。3 富源县发展观光园艺的意义3.1 协调城乡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园艺与休闲农业是服务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系列配套的服务人员和设施, 人员需要导游、服务人员、管理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餐饮、交通、商业、文化等行业的配合。因此, 发展旅游农业可以协调城乡经济, 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3.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性, 带动

9、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加工业和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速我国农村非农化进程。同时, 可带动农村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的产销活动, 形成农村区域产品的特色化, 促进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此外, 旅游农业还将农村地域的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和农村所特有民俗文化、农事活动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3.3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在农村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 是高功能、高效率和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 生产技术落后及投入少、产出低的不足,

10、同时又避免了农村环境恶化等弊病, 可以更好地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 进而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方向。4 富源县发展观光园艺的优势富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 多是南北走向的山川相间, 地势北高南低, 由西部向东南略有倾斜, 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95.22%, 河谷槽区占 4.78%, 高原山地地貌特征突出, 冬季严寒, 夏季酷暑, 降雨丰沛, 干湿分明, 雨热同季, 旱凉同期, 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条件:一是自然景观多样、优美, 生态环境好;二是农业历史悠久, 农业景观类型多样, 地区差异显著;三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 开发

11、潜力大;四是随着市民收入提高, 消费结构改变;闲暇时间增多和休假制度的执行, 到农村观光休闲的人会越来越多, 有巨大客源市场。4.1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富源县位于曲靖市东部。地界滇黔, 路当孔道, 万山磅礴, 一岭横担。县城东8km, 有宣威岭, 是云贵界山, 亦是由黔入滇必经之路, 有“全滇锁钥”之称。岭上建有“风雨判云贵”的胜境关。胜境关既是滇黔分界线, 又是入滇第一关。富源融森林、自然景观为一体、风光秀丽、妙趣横生。包括胜境关景区、岩羊沟峡谷叠水、瀑布群、棋盘瀑布、标水岩瀑布、滴水岩瀑布、观猴台、黑牛山神台、狮子口、燕子洞、摸儿洞等景点。4.2 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极具特色富源是布依族、水族、

12、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每年 6 月 24 日彝族的火把节, 3 月的水族属蛇日对歌会, 以及浓郁的黑牛山祭祀活动。奇异的民俗文化惟妙惟肖, 野趣盎然。4.3 地域文化深厚富源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十八连山林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石虬亭。富源县的森林景观区分 3 个部分:一是以山茶、杜鹃、兰花为主高山花卉小区;二是以温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游览小区;三是野生中华猕猴桃、野冬樱、野山楂、多依、三尖杉、华椴、红花木莲、光叶红豆等观赏小区。森林繁茂、鸟语花香、色彩调和、令人陶醉。但上述这些观光园艺的发展在富源县并未得到深度开发, 而相对开发成功的就是富源县县城中安镇的观光园艺。富源县中安镇观光园艺主要以场

13、所提供型和农产品采收型的形式发展, 最典型的就是富源县中安镇较为出名的城郊八公里烧烤, 在城郊一带, 经营者通过将果园开放和提供各种配套设施, 主要是餐饮和娱乐设施, 供游客观赏、体验、娱乐等并让游客直接采收农家所栽培的农作物, 如摘取水果, 新鲜玉米等, 在春天, 果园的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夏天是乘凉的好去处, 到了秋天可以摘果子, 是周末人们休闲的好去处。经营者以客人的餐饮消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而果园的采果等只是附加收入。经营者通过客人的餐饮消费, 带动自己的种植和养殖业发展, 如养鸡、猪业的发展和蔬菜的种植, 并实现自产自销的收入模式, 最大化地实现农产品的增值。5 富源县观光园艺发

14、展存在的问题5.1 模式单一, 各自为政无品牌, 开发深度不够各园主自主经营, 但基本模式都是以客人的餐饮消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而果园的采果等只是附加收入, 模式单一, 各自为政无品牌, 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和观光园艺的观赏类产品如:园艺植物的观花赏果, 观光地景观建设等。园艺文化的开发深度不够,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 基本是空白。5.2 普遍缺乏规划, 盲目经营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观光农业致富了, 自己也办起了观光农业。既不做市场调查, 也不做规划设计, 就用自己的农田、果园搞起旅游来。结果因缺乏市场竞争力, 导致亏损。5.3 建设规模小, 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大部分农园缺乏规划设计,

15、 洗手间、休息室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 园区杂乱无章, 绿化美化明显不足。交通不便, 无公交车。5.4 季节性较明显季节性较明显, 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 淡季门庭冷落,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由于气温和气候的缘故, 春季、夏季、秋季是观光农园的黄金时期, 但是冬季的情况就不是很好, 游客稀少。6 解决富源县观光园艺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6.1 不断进行经营形式及内容创新随着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 在经营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求新求变, 应立足于本土化经营, 建立出自已独特的风格, 避免造成千篇一律的单调形式。在产品开发上,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民俗资源, 如富源县大河镇茨托古文化

16、遗址、大河茨托古文化遗址、十八连山的龙化石的开发和保护, 古敢乡的水族文化和墨红镇等地的彝族文化资源, 黄泥河镇龙潭村小云脚苗族婚俗这些都是本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加强对这些资源的发掘和整理, 创建地方文化品牌, 通过展示特色民俗风情和一些民俗活动的举行, 吸引游客参与, 促进观光园艺的发展, 增加从业者经济收入。6.2 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同时制定发展休闲农业的中长期计划, 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 在发展政策上, 给予政策扶持,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基金或贷款予以扶持。促进观光园艺的发展。由政府牵头, 将分散的自然资源、农园山庄与旅游部门的线路开发相结合, 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 扩大经营范围, 发展休闲农业, 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而使多方受益, 从而形成产业化发展。6.3 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 引进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 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创造出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