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691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王玉斌 王辉 陈靖 承德市农产品加工服务中心 承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摘 要: 综述了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 并分别从种植业、加工业、食用菌产业、马铃薯产业 4 个方面介绍了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结合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发展方向及思路, 如持续大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持之以恒强化绿色食品地方认证监管及搭建“承德绿色食品产业联盟”平台;搭建绿色食品企业提档升级平台;搭建绿色食品企业增值与服务平台;搭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等。关键词: 绿色食品; 优势; 现状; 发展方向; 思路;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2、,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是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也是承德市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1。承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明确提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打响品牌, 成为京津冀绿色食品直供地、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绿色中药材产业基地”。承德市自 2008 年首家绿色食品企业通过申报, 并取得绿色食品证书起, 申报企业数量每年以 20%的速度增加, 与此同时, 承德市借助环境优势、资源优势成功申报了 8 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 承德市发展绿色食品区位及资源优势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 南邻北京、天津, 东靠辽宁, 北接内蒙。全市总面积3.95 万 km, 人口 378 万人, 农业人口

3、 270 万人, 且素有潮河、滦河、辽河发源地、首都后花园和京津生态涵养功能区之称, 是京津的生态保护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全市拥有耕地面积 40.13 万 hm, 草场面积 180 万 hm, 水资源总量达37.6 亿 m, 草场面积、水资源总量均居河北省首位, 先后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国光苹果之乡”“中国热河黄芩之乡”“首都重要菜篮子基地”“河北省蔬菜特产之乡”等;围场马铃薯和胡萝卜、平泉香菇和滑子菇、隆化大米、宽城板栗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铃薯、胡萝卜、水稻、玉米、山楂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是建设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基地的首选之地。

4、2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经过 10 年发展, 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 49 家, 产品 99 个, 涉及种植业 24 家、食用菌 10 家、加工业 14 家、生资企业 1 家。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8 个, 涉及玉米 (3.67 万 hm) 、水稻 (1.09 万 hm) 、马铃薯 (0.95万 hm) 、胡萝卜 (0.73 万 hm) 、山楂 (0.81 万 hm) 、板栗 (1.4 万 hm) 6 个种类, 基地总面积 8.64 万 hm。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承德市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改良了土壤环境, 而且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种植行业及食用菌的大力发

5、展, 使得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 通过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认证, 承德市的玉米、马铃薯及胡萝卜在产能增加、效益增长、销售渠道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2.1 种植业目前, 承德市共有 31 个省部级蔬菜标准园及 101 个 66.67 h m 以上蔬菜园,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10.05 万 hm (设施蔬菜 3.94 万 hm) , 产量 601.7 万 t, 供应首都市场 245 万 t, 带动农户平均增收 2 万元。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 60.04万 hm, 其中干鲜果树 22 万 hm, 果品年产量 111.3 万 t, 全市农民年人均林果收入 2 836 元。2.2 食品加工业目前

6、, 承德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458 家, 有机食品加工企业 46 家, 绿色食品加工企业 14 家, 计划 5 年之内加工企业增加 200 家。力争打造绿色安全农产品之都。其中承德市绿色食品企业河北怡达食品有限公司及隆化县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中国红果及水稻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2.3 食用菌产业承德市现已建设 14 个省部级食用菌标准园及 93 个 10 hm 以上的标准化种植园, 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 13.57 亿袋, 产量 136 万 t, 实现产值 136 亿元, 带动农户平均增收 2 万5 万元。承德市平泉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乡”。2.4 马铃薯产业承德市马铃薯播种面积 5.

7、76 万 hm, 年总产量达到 216 万 t, 实现产值 21.6 亿元, 带动农户人均增收 6 400 元。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被评为“全国马铃薯绿色原料基地”。3 存在问题3.1 认证产品单一, 产品深加工数量少虽然在河北省范围内, 承德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认证全国绿色原料基地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承德市是农业人口大市、农业产业大市, 但承德市农业企业还是以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居多, 申报绿色食品企业也主要以种植业和食用菌的企业居多, 即使是加工企业, 申报产品也较单一, 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链条。从而导致了申报

8、绿色食品种植企业数量居多, 申报绿色产品数量较少,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数量居多, 可对接绿色食品企业数量少的局面。3.2 人工成本及生产资料成本增加, 效益下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工成本不断攀升, 导致企业出现用工难、用工荒的局面。农产品物价具有不稳定性,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企业效益不稳定, 与此同时,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存在的一些管理制度及技术的不足和原材料浪费的现象, 也是导致一些企业常年亏损的原因。3.3 农业本身特性, 制约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前期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可控性小的特点。很多农业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后, 由于外部因素、产品价格及销售渠道

9、存在不可控性, 发展后期出现资金难等问题。而企业申请贷款的渠道少而难, 从而导致一些农业企业发展受到制约。3.4 缺少对接渠道承德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数量位居河北省首位, 但是各县对接绿色食品企业数量较少, 又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绿色食品企业不甚了解, 从而形成了基地找企业难, 企业选基地易的局面。如何扩大基地影响力及宣传力度是摆在承德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问题上的一道难题。3.5 初级产品较多, 且产量较低初级产品较多, 且产量较低, 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影响其产品价格。承德市申报绿色食品企业共 50 家, 其中初级产品申报数量高达 90%, 但产品数量不一, 单一产品数量产量较低, 没有形成规模

10、。在与产业链对接中, 存在产品质量好, 但产量少的问题, 达不到长期供应的目的, 从而导致很多企业销售渠道受阻, 影响了销量和价格。4 发展方向及思路4.1 发展方向4.1.1 持续大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以承德市“一环六带”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 强力推进全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实施“11520”工程, 即每一个特色产业认证一个绿色原料基地, 每一个原料基地有至少 5 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支撑, 每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至少带动 2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形成“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基地+绿色加工企业+绿色专业合作社”的完善产业链结构。注重增加二、三产业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

11、比重, 特别是鼓励绿色食品企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 形成“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的“双绿双带”产业发展新模式, 即绿色环境带动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带动绿色旅游的全新发展模式。4.1.2 持之以恒强化绿色食品地方认证监管按照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在加快承德市绿色食品认证步伐的同时, 配合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定点测试机构做好基地产品和认证企业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确保承德市绿色食品数量和质量同步进行。4.2 发展思路4.2.1 搭建“承德绿色食品产业联盟”平台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 加快成立承德绿色食品产业联盟, 以期在产品技术交流、信息资源共享、市场开发运作、线上线下品牌宣传等多方面进

12、行深层次合作, 通过有效整合全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各环节, 为中小企业“抱团闯市场”开辟新渠道。以联盟形式进一步加强与京津等一线城市高端消费团体的市场对接, 有计划地组织承德市联盟绿色食品企业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 (廊坊) 农产品交易会等展销或贸易活动, 以及订单效果明显的大型国际贸易盛会, “走出去”寻找广阔空间而赢得更快发展。4.2.2 搭建绿色食品企业提档升级平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 积极借助京津优势科技、雄厚资金资源, 拓展创新产学研协作机制, 鼓励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 实现优势互补与叠加、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的创新;与市

13、农牧局建设农产品加工实验室项目相结合, 做好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工作, 强化基础科研机构研发力量的培育与壮大;加大市县绿色食品工作培训力度, 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并举办全市绿色食品培训会。4.2.3 搭建绿色食品企业增值与服务平台整合工信、商务、农委产业化办等对企公共服务平台, 形成全市统一的绿色食品企业建设孵化平台, 在金融、保险、税收、市场、品牌、信息等领域加大服务与支持力度, 帮助绿色认证企业实现产品价值和企业效益。强力推进认证企业的产品与商标增值服务, 增加现有政府担保平台对绿色以上认证企业的支持力度, 筹措绿色认证企业融资担保金, 加强以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为融资标准的信用增值渠道建设。4.2.4 搭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联合质量监督、市场监管、农业综合执法、绿色食品监管员、农畜产品检测中心等监管机构, 制定绿色食品产品监管办法及质量安全事件应对预案, 形成数据共享、风险齐控的质量安全管控机制, 严格杜绝认证企业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2。参考文献1庄乾燕.鹤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2) :306-307. 2徐金晶, 成强, 拜锦美, 等.扬州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5) :357-3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