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之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683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读书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读书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读书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读书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读书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读书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读书之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读书之路 杨智慧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一清清的溪水,墨绿的山,蜿蜒的山路绕着转。两边青山相对出,一条灰路滚滚来,劈开了一道山谷,山谷的谷底,就是我的家。这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也不乏美丽的风景和耐嚼的回忆。那年开学好久了,我七岁,还没有上学,也不知道父母是怎样的打算,我照例帮母亲打理简单的事情,和一群不谙世事的村里娃尽享童年的纯真阳光。我害怕读书,始之于堂兄的警告。他年长我一岁,上学了,回来告诉我,读书苦,老师凶,一不小心就要挨板子,要罚站,要留校。我不禁对读书惶恐起来,全然不信两个哥哥所说的读书之乐,只想永远当个无忧无虑的顽童。一个天高云淡的早晨,我在小溪里淘洗做早饭的咸菜,溪面上的碎

2、金,摇曳着,闪烁着,迷人得很,山野中弥漫着秋收的香味,空气清新得沁人心脾。正当我乐陶陶的时候,二哥气喘吁吁地赶来,说有校长来我家,专门请我去读书。这消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真如五雷轰顶,我死活不敢随二哥回去,他软磨硬拽也没效,只好回去搬救兵。不一会,母亲、大哥、校长都来到了小溪旁,轮流开始了劝说,我不理不睬,且把拒绝读书当成地下党员的英勇行动。兄长们见软的不行,毅然下河抱头抱腿地抬起了我,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手脚并用,乱打乱踢,竟然当着校长的面,声嘶力竭,骂出了乡野之民最粗鄙的丑话。看热闹的大人小孩越聚越多,这时候,我简直把自己当成要上刑场的人,哭闹的劲儿更大了。到家一看,堂屋里满是人,人人

3、都温言软语地劝说我,两个正上学的哥哥忙着说读书的乐事,还说什么我很幸运,一年级就学数学,不学算术了。我根本不懂“数学”和“算术”的区别,才不管这些,直嚷着天热,我要戴着小舅买给弟弟的一顶漂亮草帽上学,这一下又弄哭了在旁观阵的弟弟。看着这场景,大家都笑了,说教室是没有太阳的就这样,我背起了书包,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启蒙老师是一位和蔼的中年人,名叫皮明森,因为我们那里姓皮的老师多,大家都习惯叫他森老师。森老师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任教我们的所有课程。他似乎特别关注我这个被请来读书的,也好像摸清了我的心思,天天抓住机会表扬我,或许,他还不知道赏识教育这一概念,现在想来,他应该是一位很好的赏识教育的实践

4、者。他教我们写“2”字,好多人拐不过弯,我跟着老师弯过来了,老师当众表扬我;他教我们画五角星,我画得又快又好,老师干脆要同学们跟着我画。他的赏识教育有时候甚至过了头,那时候,在党的光辉思想照耀下,我们都单纯得很,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次,思想教育课,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番伟大而崇高的毛泽东思想洗礼,之后,鼓励我们反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犯的错事,并当众站起来说给大家听,自我检讨,向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汇报(黑板上方挂着毛主席画像)。我很虔诚地站起来,说起我和兄弟们打猪草时候偷采生产队红薯叶的事情,请毛主席老人家原谅我,我一定下不为例。老师听后似乎感到很愕然,竟然忙不迭地帮我开脱,说我是一个好孩

5、子,应该不会有这类事情。在他的这种赏识教育下,我很快适应了学习生活,喜欢上了老师,喜欢上了同学,更喜欢上学了,堂兄的警告早就不见踪影了。二那时的课文内容,记忆犹新,风云变幻,窥斑见豹。从“韶山,韶山是毛主席家乡,我爱韶山,我爱毛主席”到“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孔老二是个寄生虫”到“华政委的一顿晚餐”,从“狗头军师张,粉碎四人帮”到“科学的春天”篇篇都是时代的烙印,篇篇都是政治的渗透,篇篇都是奋进的鼓点,我们学得兴味盎然,爱国情怀可以天鉴。那时候,我们最钟情的读物就是连环画,影响着我们一代人。连环画价廉物美,有成套本的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有单行本的逸闻轶事、文史钩沉、电影故事,等

6、等。图文并茂,耐读耐看,手里只要有零用钱,最先买的必是连环画。父亲在医院工作,相对山民来说,家境不差,家里的连环画倚叠如山,进进出出的少说也有大几百本,这都是我看过一遍两遍三遍的。弟弟生财有道,每每出门打猪草,他就搬出几十本连环画,坐在山坡头,一边翻看连环画,一边空着篓子等候同伴的“朝贡”,一把猪草看一本连环画,大伙儿读书打猪草两不误,倒也快乐自在,从没计较我们的“剥削”行为。到了初中,靠着这点连环画的阅读兴趣,我竟也趁放学后读完了厚厚的诸葛亮传说岳全传等等。这时候,我吃住在父亲工作的乡镇医院,父亲认为这种非功课的阅读是不务正业,随即泯灭了我的这种阅读天性。我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此之后,我的阅

7、读范围仅限于教材教辅,像现在大多数中学生一样,一心只读教科书。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同学的留言本上,看到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对这个留言的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几个极为通俗的字,写出了极不平凡的情味,这时候,我竟然还不知道中国有个徐志摩!想起来,我的中小学时代,主要是学各类学科知识,很少真正意义的阅读,中国应试教育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心只为稻粱谋,时刻不忘“皮鞋与草鞋”的区别,在这种苍白的阅读情况下,我顺利进入了大学。三我真正的读书生活,始于大学。我第一次走进大学图书馆那巍巍书山的时候,大有李白“危呼高哉”的感叹,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一方面,我按照中文系阅读书目的指引,硬着头皮啃

8、完了创业史三家巷红旗谱等不合潮流的书籍,这类书读得很苦,但还是坚持读了下来,不过,读完了也就忘了,完全是为了不愧于中文系大学生称号的阅读;另一方面,我自主阅读范围更广的文史哲著作,开始领略到读书的乐趣,甚至忘情于身外世界,整天泡在图书馆,乐此不疲。至今,值得回味的是我的那些自主阅读。进入大学后,第一本让我心存感动的要数巴金的家了,这是一本巴金写给他大哥的书,书没写完,大哥就自杀了,那可悲可叹的觉新成了作者大哥的影子。我深陷其中,仿佛看到了巴金饱蘸血泪的笔墨,那些悲欢离合的情愫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不能自已,随之一口气读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我喜欢巴金不假雕饰的真纯文字,喜欢巴金情到自

9、然的悲喜,喜欢巴金洞悉人情的眼光,在这种喜欢的支撑下,我找来了巴金的寒夜憩园第四病室以及“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越读越不满足,干脆搬来了十几本的整套巴金文集。有了对巴金的狂热,我的文学热情蔓延开来,郭沫若文集鲁迅全集茅盾文集曹禺选集等几十本大部头书,都成了我爱不释手的读物,也对此津津乐道。不仅如此,受大学生追求个性思潮的影响,叔本华、尼采、康德、弗洛伊德等思想家的哲学著作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并且开始涉猎性格心理学,甚至手相术、琼瑶的纯情小说、汪国真的诗歌等杂七杂八的书籍。对这些书的狂热阅读,养成了我的书生意气,有人说我书生气十足,大约就是这时候养成的。不过,我始终没能培养出对外国文学的阅读兴趣,

10、我曾经逼着自己阅读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诸类名著,读了一大半,总是读不下去,我不习惯于那种文字表达,尤其不喜欢那种繁冗的心理描写,后来我放弃了。现在想来,也不后悔。关于外国文学的知识,只能来自大学课堂对外国文学史的解读了。中国古代文学更是博大精深,要背诵和领会的东西太多太多,大学四年就分阶段学了三年,我不敢懈怠,把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了很多遍,读得封面扉页都残缺不齐。除此之外,我曾认真读过两遍红楼梦,一次是大一的时候,为不枉中文系大学生虚名,买来了一套程乙本红楼梦,掺着家春秋读。再一次就是大四的时候,实习结束了,论文完成了,工作听天由命,正好是再读红楼梦的时候。这次读得很

11、细,读得很慢,边读原著,边阅读周汝昌等红学家的著作,处处读得感叹唏嘘,读出了人情世故,读出了人生百态,读出了人间百科,才觉得红楼梦的确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因此,这套红楼梦也读得支离破碎,现在存放书架还有碍观瞻。大学四年,唯有读书。我几乎选修了当时中文系开设的所有选修课,远远超过本科学历选修科目的要求。还记得的选修课程有“电影学基础”“港澳文学”“方言调查与研究”“孔孟研究”“诗经研究”“老庄研究”“古代文论”“西方美学研究”“美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十多门。记得当年,选修“诗经研究”,老师要求我们以背诵为研究的基础,在老师的高压政策下,我很快背诵了 80 多首古诗,也不觉得苦。老师

12、的这种以背促研的教学方法,影响了我以后的语文教学。选修“方言调查与研究”以后的暑假,老师挑选了几个同学到岳阳调查方言,为期十天,系里报销全部费用,我第一次对枯燥的方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大学毕业任教师范时,第一篇交流论文就是对学生进行方言调查,全部用国际音标记录,整理成论文,这篇论文原稿不知丢失在何时何地了。前不久,还有学生回忆起我方言调查时的认真劲儿。时隔多年,我已经忘记了这些深奥的方言知识,更无法进行方言调查与研究了。我记忆力有限,悟性不足,很多很多读过的书,过目就忘了,没有形成信笔涂抹的习惯,不能留下阅读后的片言只字,不然,也可称之为“学富一车”了,何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

13、已惘然”?四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任教,学校离街市较远,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我的爱好还是读书。这时候,读得最多的是人物传记,特别是文学家的传记,我几乎读完了图书室所有的传记文学,图书管理员知道我喜欢读这类书,每有新书总是特意给我买来。在这里,我终于拜读到了我的现代文学恩师凌宇教授的大作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文字中的凌宇教授,与课堂不同,完全是用散文诗的语言来描绘沈从文,厚厚一大本,字字珠玑,满纸清香,读来如食甘饴,让我这个毕业后的学生对恩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凌宇教授是凤凰人,和沈从文是同乡,文人气十足,在北京读硕士时,常到沈从文家中做客,拿到了沈从文的许多一手资料,成为国内外研究沈从

14、文的著名专家。这本大作我早有所闻,只是这时候捧起,感觉特别亲切、温馨和骄傲。此外,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传奇经历,周作人的跌宕起伏,朱自清的温文尔雅,郁达夫的情多累美人,徐志摩的风流才华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文人的气息天天熏染着我,使我的语文课堂也天马行空起来,常常不由自主地带领学生在文学的天空中恣意畅游,教材被忽视到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学生们爱听,我也爱讲,我们自得其乐。幸亏师范教育不关乎升学,可以自由命题自由考试,判决权都在我的笔下,颇有大学课堂自由的遗风。感谢那些我读过的书,让学生们收获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让他们开阔了文学的视野,甚至让有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文学兴趣,开始舞文弄墨起来。多年

15、后,同学们还在回味这段指点文人的日子。五中师教育在时代的大潮中,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打点行李来到普通高中,投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为了不落后于同仁,我把阅读的视点锁定在语文教育杂志和语文教育著作,也试着在语文杂志上发表文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语文知识等都是我常订、常读、常发文章的杂志,这些杂志读起来像人物传记一样有趣,因而,我的语文教学思路越来越广阔。在网络上,我与教育名家朱永新、李镇西等相遇了,和李镇西成了网友,经常文字交流,我特别喜欢阅读李镇西的书籍,文字朴实、真诚、自然,没有大腕级的学术派头。有了名家的指引,钱梦龙、于漪、王荣生、韩军、程红兵、赵谦翔、高万祥、褚树荣、刘

16、建琼、袁卫星、魏智渊、朱诵玉等语文大师的著作成了我阅读的对象,不仅如此,由于工作岗位的变换,我慢慢从语文的狭巷中走出来,细心阅读魏书生、李希贵、陈桂生、刘铁芳、陶继新、吴非、张文质、赵宪宇等教育名人的教育随笔,享受到了别样的读书乐趣。我学会了跳出语文看语文、立足社会看教育的思维视角,关注教育、热爱教育的情愫与日俱增,后来被选派加拿大参加国际教育培训与交流,坚持写下近 6 万字的教育日记。近年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心态越来越平和,我读书的生活又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读书不为功利,只为工作之余的消遣和养性。我想深入大师们的心灵去探寻那片清静的世界,刘小川近百万字的品中国文人,季羡林 50 万字的自传我这一生,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李洪涛的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黄乔生的周氏三兄弟,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向我轻轻走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