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395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 郑联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摘 要: 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 以平台化、高效化、开放性和分布式作为特征, 整合多种要素及资源配置机制, 已成为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举措。共享经济基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利用信息脱域和新的信用机制, 依托多方市场平台实现需求、供给和匹配机制的融合, 降低交易成本, 实现长尾效应和规模效应。共享经济基本覆盖了主要生活场景, 以商品再分配、有形产品服务、非有形资源协作式分享以及开放协作共享等为主要业务模式。共享经济存在复杂的法律关系结构, 对现有制度适宜性提出了挑战, 同时存在委

2、托代理、新垄断方式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未来共享经济将呈现服务科技化、科技智能化以及服务场景化等趋势, 共享经济需要重点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连接机制稳定性以及与监管框架关系等问题, 政府应积极鼓励共享经济发展, 坚持包容性监管原则, 构建主动长效监管机制。关键词: 共享经济; 内在机制; 业务模式; 风险;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监管改革研究” (批准号 13AJY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时期我国的金融安全战略研究” (批准号 15AJY017) Sharing Economy: Essence, Mechanism, Models and

3、 RisksZheng Liansheng Abstract: The sharing economy is a new paradigm of technology to promot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idleresources based on efficient, open and decentralized platforms.Through integrating varieties of element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 the sharing economy has become a ma

4、jor way to revitalize stocks, rais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improve services.Based on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right of use, it utilizes information disembodying and new credit mechanism to integrate demand, supply and matching mechanism based on multiple market platforms, lower transaction cos

5、ts, achieve the long-tail effect and promote economy of scale.Covering main living scenes, the sharing economy has four major business models:goods redistribution, sharing of tangible products, sharing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open and collaborative sharing.However, the sharing economy has very

6、complicated legal relationship structures that challeng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system.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new challenges to be tackled, such as principal agent problem, new monopoly mode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In the future, the sharing economy may evolve in the directio

7、n of scenesbased service and service-driven technology.It needs to focus on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right of use, stability of connection mechanisms,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relationships.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economy, adhere to inclusive regula

8、tory principle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efficient and long-term regulatory system.现代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及应用正以其独特的技术支撑、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 影响着消费体系的发展理念、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风险管控模式, 逐步成为整个消费生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并将引导服务科技化的趋势。伴随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 第三方支付成为了金融体系重要的基础设施, 支付结算及其相关的账户体系快速发展起来, 第三方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深刻影响了国民的消费模式, 消费线上化、线上线下融合以及共享经济等成为

9、消费体系中无法忽视的力量。以分享或共享为目标的经济资源配置模式逐步盛行, 成为国内外新兴经济业态的重要代表, 并逐步形成共享经济生态体系。开放、普惠、高效的技术秉性使得共享经济跨越了传统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的时空约束, 使得服务长尾客户成为一种效益边际递增或成本边际递减的服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相似,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十分迅猛, 已经成为消费领域一个重要的业态, 对传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在价值链上逐步拓展其影响力。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共享经济涉及的资源“共享”及高效使用的内在理念已存在较长的时间1, 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 更是社会福利增进的重要机制。但是,

10、 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没有成为热点议题, 亦没有系统性的研究。21 世纪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盛行, 基于同侪生产 (peer production) 的逻辑逐步演化出共享经济的业务形态, 并开始形成了共享经济的概念。2不管是对于共享经济的理论演进和内在逻辑的研究, 还是对于共享经济业务模式、运行机制、风险管理及未来发展的研究, 都是最近几年才盛行。从理论角度回答共享经济为何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内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与传统业务模式存在何种区别, 相关的运行机制又是如何开展的等成为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指向。3比如在同侪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对称及信任机制的匹配难题如何解

11、决4, 数据开放和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如何使资源共享的内在约束缓释5, 资源共享的成本收益如何实现可持续性1等开始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联合办公等的兴起, 共享经济的内在理论支撑研究亦成为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2如何厘清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核心要素以及内在运行机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这亦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从实践角度, 国外共享经济业务模式成为了一个重点的考察对象, 共享汽车、住宿、办公等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是, 国内共享经济的发展与国外存在较多的差异性, 特别是国内共享经济的发端主要是基于第三方支付3以及互联网金融4, 其业务模式与应用场景具有内在的特殊性, 比如

12、第三方支付体系的重要性。如何分析国内共享经济的主要业务模式、场景、风险、对相关传统业务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共享经济的本质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 共享经济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并成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 重在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 缓释供求矛盾。共享经济以平台化、高效化、开放性和分布式作为特征, 整合闲置资源、有效需求、连接机制、信息流以及商业模式等要素, 已成为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新范式。(一) 共享经济的定义共享经济是基于技术手段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共享经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思维方式和资源配

13、置模式, 通过闲置资源的高效再利用, 替代了传统生产力成为供求矛盾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 在其初步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特点是盘活存量、人人共享。共享经济的运行需要三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客观上存在可供分享的物品或服务, 且利用效能被系统性低估;二是主观上共享标的的拥有者、享用者以及其他参与方具有分享的动机;三是具有连接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机制或机构。1共享经济由于其与传统消费模式的巨大差异性, 一度被认为会带来“颠覆性”影响。共享经济是以个体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交换、借贷、租赁等行为为基本方式2,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商品、服务、数据、知识及技能等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共享的经济模式, 其本质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14、、实现共享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在共享标的所有者和需求者之间实现使用权共享的新模式, 共享经济将带来生产、消费、运营等模式的“颠覆性”变化。3在共享经济运行一段时间后, 共享经济成为了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新范式。共享经济盘活存量, 对增量要求降低。由于共享标的的提供成本要低于再生产的成本, 对于资源要素具有显著的节约功能。共享经济促成了一种适度消费、协同消费、合作互惠、相互信任的经济新伦理, 对于遏制消费主义、奢侈型消费具有积极意义。4互联网等重大技术进步使得社会知识结构发生了动态变化, 促进人类交互的基础设施发生重大改进, 社会成员交互机会实质性增加, 技术革新下的竞合与

15、创新促进了社会收益率曲线的上移, 整体来说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增进。从价值创造看, 共享经济不是个人价值或公司价值的创造及再分配, 而是扩大经济社会价值的总规模。5(二) 共享经济的特征基于国内外运行情况和经验下, 不同类型的共享经济模式虽大相径庭, 但是, 基本都具有四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平台化。共享经济基于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形成一个新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供给方形成资源供给池, 需求方形成资源需求池, 供求双方在平台上进行资源集约和需求匹配。二是高效化。由于技术的支持, 共享经济使得供求双方的匹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变成一个成本较低甚至是边际成本递减、效率提升较为显著的过程。共享经济利用

16、长尾客户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 使得供求匹配的业务模式更加高效且在商业上具有成本收益的可持续性。三是开放性。绝大多数共享经济业务模式都具有开放性, 从业务模式上, 共享经济对于所有的资源拥有者和资源需求者开放, 具有同等的进入门槛, 主要通过集聚来实现规模效应和供求匹配, 即一个双边匹配平台。如果这种匹配性高, 那么就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 开发性使得其能够吸引更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 双边匹配平台功能不断强化成为一个要素集聚中心。从技术层面上, 共享经济的接口大多数亦是开放, 可以连接共享经济其他相关的参与者, 这种范围更大的开放性, 使得共享经济可以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生态体系, 变成一个多边市场平台。最后是分布式。传统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基本是一个中心化或垂直化的模式。产品生产到供给过程呈现的是一个垂直的链式过程, 同时以生产厂家作为链条的中心;服务的供给同样是以服务机构作为中心, 比如, 银行业服务基本就是以银行机构作为服务的中心点向外辐射, 匹配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但是, 共享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