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370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收入差距基于集聚经济视角 周光霞 林乐芬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摘 要: 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汇总得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规模, 以西科恩和霍尔的集聚经济效应模型为基础, 采用 Shapley 分解方法, 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 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 存在“强者恒强”的自我强化现象。 (2)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本地市场效应会促进流入城市人均收入增长, 其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 (3) Shapley 分解结果显示, 农村劳动

2、力流动的本地市场效应扩大了城市间的人均收入差距, 而其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却缩小了地区差距;但从整体来说, 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最终扩大城市间收入差距。研究结论意味着, 为了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包容性”城市发展目标, 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本地市场效应; 人力资本效应; 收入差距; Shapley 分解; 作者简介:周光霞, 女,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E-mail:lightmoon_;作者简介:林乐芬, 女,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收稿日期:2017-02-16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

3、规划项目“城市化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AHSKQ2014D49)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建设用地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研究 (AHSKQ2016D41)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Chinas Income Gap Between Cities: Based on Agglomeration EconomyZHOU Guangxia LIN Lefe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ural labor force size in the cities of prefecture level and the above

4、derived from the database of the Sixth National P opulation Cens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y, and using the model of Ciccone&Halls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 based on Shapley valu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labor force circ

5、ulation on the income gaps between cities.The results showed: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the flow rural-urban migration;There exist two effects of Chinas rural-urban migrants on per-capital income:local market effect and human capital.Local market effect will increase the per-capit

6、al income.An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the rural-urban migrations human capital, the better the per-capital income of the city;The result of Shapley value method shows that local market effect enlarges the income gap between cities, while human capital externality can narrow the income gap.But Chinas

7、 rural-urban migrants enlarge the gap in the whole.So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is essential.Received: 2017-02-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6 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35%。但是城市化亦是对优质资源争夺和追逐的过程, 等级越高的城市, 农村劳动力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越具有优势1。根据 2010 年“六普”数据统计, 东部地区吸引全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的 79.73%, 约 61%的农村劳动力以长

8、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带作为迁入地, 常住人口规模在 1000 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吸引了 35.62%的农村劳动力, 约 19.93%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常住人口规模在500 万以上、1000 万以下的特大城市作为迁入地, 省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集聚了约 49%的农村劳动力。因此, 中国城市化进程实质是东部沿海地区、特大城市、省级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空间集聚过程。城市化通过资源的空间再配置, 实现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城市空间的快速积累, 引致了大规模的城市需求。因此新型城市化被视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最大的内需所在, 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国发20168 号) 。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9、, 中国已经形成了过大的区域收入差距, 这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 在中国省级、副省级、一般地级城市中, 2010 年人均 GDP 最高的城市是最低城市的 12 倍, 而在发达国家, 这一比例通常在 1 倍到 2 倍之间2-3。过大的收入差距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战4。那么, 在农村劳动力流动主导的新型城市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劳动力向核心城市集聚态势与城市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否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该问题的回答既有助于充分发挥城市化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和实现“包容性”城市发展目标, 也有助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

10、阱, 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旨在从集聚经济视角, 揭示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关系, 提出城市化模式选择和城市化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是文献综述;第二节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三节建立理论模型;第四节实证检验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市人均收入的影响;第五节采用 Shapley 分解方法, 测度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收入差距的贡献;第六节是结论和建议。一、文献综述劳动力流动和收入差距的关系被长期关注, 这些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主要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二是主要选择地区或者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新古典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流动绩效的

11、常用视角, 但是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新古典经济学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劳动力流动会降低流入地的要素报酬, 提高流出地要素报酬, 最终实现劳动力报酬均等化。因此劳动力流动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可能的原因在于, 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定下, 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理不平衡提供合理的解释5。在研究对象上, 已有研究缺乏对城市层次的分析。王小鲁、樊纲以中国的东、中、西部为研究对象6。姚枝仲和周素芳、段平忠等则是以中国省份为研究对象7-8。余吉祥和沈坤荣利用省级迁移数据的研究发

12、现, 人口流动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是中国地区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9。然而劳动力及其经济活动的集聚主要发生在城市范围内, 城市具有不同于国家、区域或者省级层次上的经济增长特征10, 到目前为止, 鲜有基于城市人口迁移数据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1991 年克鲁格曼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掀起经济学界规模报酬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潮, 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有效的理论构建11。大量文献证实集聚经济效应显著存在, 并被认为是塑造世界经济地理的重要力量2-3,12-14。根据新经济地理学,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市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借助于“本地市场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

13、本地市场效应”强调的是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劳动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增加城市的市场需求, 在运输成本和市场分割的前提下, 大量厂商会倾向于在临近市场需求的地方选址, 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 提高企业利润, 这是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前向关联”;同时大量企业集聚会进一步完善价值链, 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产生投入品共享的规模经济效应, 这是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后向关联”。早在 1890 年马歇尔就指出了“后向关联”的重要性15, Venables 用垂直关联模型说明了“后向关联”的作用16。朱江丽和李子联认为, 在经济处于相对分散的早期阶段, 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人口流动将促进大

14、市场地区的集聚, 形成了核心边缘格局, 而且户籍制度改革还将进一步强化大市场地区的集聚力17。“人力资本效应”强调的是劳动力流动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劳动力空间集聚形成的劳动力市场, 提高了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匹配机会, 减少资产专有性产生的依赖, 降低企业用工的搜寻和培训成本。Helsley 和 Strange 发现,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较大规模的劳动力市场会改善工人技能和岗位需求间的匹配程度18。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19, 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可以通过和更多的优秀人才交流、互动, 获得学习效应, 通过“干中学”提升自身的能力, 从而提高城市的劳动生

15、产率20。然而具有素质差异性的流动人口将会扩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差距21。因此农村劳动力会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促进流入城市人均收入增长, 而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集聚会扩大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基于集聚经济视角,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 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研究视角上, 使用集聚经济理论, 克服新古典经济学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局限;在研究对象上, 以省级、副省级、一般地级市为研究对象, 克服以往研究集中在国家/地区层面上的不足;在数据层面上, 基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库中的迁移人口数据, 获得城市层级、基于“城市功能区”汇总的农村劳动力流动

16、充分、准确的数据信息。因此较之现有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视角更符合城市本质, 研究对象更加细致, 研究数据更加精确。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集聚特征(一)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界定劳动力流动涉及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 是个极为复杂的现象, 针对研究目标和兴趣不同, 劳动力流动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借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标准定义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时间上, 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空间上, 现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 现住地为地级 (及以上) 城市的市辖区, 而户口登记地为外省或者本省其他地区的乡或者镇的村委会, 这种不一致包括跨地级市 (地区) 变动, 以及跨省变动。(二)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地级城市的市辖区, 不包括县级城市。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建制分为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对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分别列出“全市”和“市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