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8882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实现机制探究 高莉娟 王斌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精准教育扶贫兼具“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双重属性, 是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形成以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为前提, 以教育扶贫项目的精准安排为中心, 以教育扶贫效果的精准评估为保障的完善的精准教育扶贫实现机制, 是助力贫困地区精准减贫脱贫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历史和实践经验证明, 精准教育扶贫既符合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客观要求, 又服务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宏大顶层设计,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依靠精准教育扶贫事

2、业的跨跃发展一定能推动实现人人机会均等、公平正义的和谐小康。关键词: 精准教育扶贫; 实现机制; 公平正义; 作者简介:高莉娟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简介:王斌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收稿日期:2017-07-28A Study on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Precise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Gao Lijuan Wang Bin School of Marxi

3、sm, Nankai University;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from “blood transfusion” to hematopoietic. At present,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entered the critical period, forming a precise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 is a nec

4、essary and inevitable choice to help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areas,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bjects, takes precise arrangement of projects as the center and accurate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s the safeguard.Hist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show that precision educat

5、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laws and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serves the grand top-level design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relying on precision education, can

6、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everyone, fair and just harmony and well-off.Keyword: precise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realization mechanism; fairness and justice; Received: 2017-07-280 引言贫困是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短缺、社会参与能力低下、基本教育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助、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内的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经济现象。治理并消除贫困已成为包括中国

7、在内的世界性难题, 在减贫脱贫的长期实践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新战略的同时, 更加强调“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的顶层设计, 并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精准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精准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或“教育扶贫”的下位概念, 核心与重点在于“精准”, 体现为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教育扶贫项目的精准安排以及教育扶贫效果的精准评估等各个方面。1 精准教育扶贫是实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途径从教育本身在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定位来看, 精准教育扶贫兼具目的和手段的双重属性, 一方面可解读为“精准扶教育之贫”,

8、突出将教育作为扶贫的目标、任务、内容或领域;另一方面也可解读为“依靠教育实现精准扶贫”, 强调将教育作为扶贫的手段、工具、途径或方式。“精准扶教育之贫”和“依靠教育实现精准扶贫”都彰显出人的主体性创造作用, 这是实现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内生性基础。1.1 教育是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1984 年 9 月 30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 第一次将消除贫困作为一项特殊的政策提出来, 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扶贫1。30 多年来, 党和政府花大力气在贫困地区进行基础教育建设, 取得很大成效, 但依然在扶贫方式上

9、存在“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等问题, 精准性缺失成为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和障碍。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新思想和新战略, 这是适应实践发展的重大新举措, 同时为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指明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中, 首先在“精准扶教育之贫”的意义上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 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2。教育部在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新战略、新思想的指导下, 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 精准聚焦教育贫困地区, 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 先后组织实施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

10、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领域有针对性的教育惠民政策措施, 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3。1.2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贫困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和地域的概念, 因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而使其内涵和标准的确立发生变化, 相应地, 扶贫作为一种直接指向治理、缓解和消除贫困的政策性、实践性活动也时常处于不断的历史变化之中, 但教育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特殊性和在扶贫工作中的双重属性却能够在长期的反贫困实践中发生持久性的重要作用。归根到底, 教育是直接指向丰富人的内在思想, 提高人的外在能力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育和扶贫本身就具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11、, 即最终彻底消除贫困, 达到物质和精神的极大丰富, 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教育视为诸多扶贫方式中的一种手段、工具、途径或方式, 并不是突出它能产生即时的经济效益, 其减贫脱贫效果是通过提升贫困人口自身素质能力和贫困地区整体文化水平来达到的, 这正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方式在地区性扶贫实践中依然会面临重新返贫的困境, 只有促使贫困人口自身通过教育提升脱贫致富的本领, 才能真正斩断穷根, 避免贫困的恶性循环。正是在“依靠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意义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工作中“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既扶贫又扶志,

12、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 提高其发展能力, 发挥其主体作用”2。1.3 精准教育扶贫在贫困地区的现实诉求首先, 精准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扶教育之贫”的现实要求。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国的贫困问题更加隐蔽、尖锐与深刻, 在物质贫困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精神贫困却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 教育事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依然不平衡, 制约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要啃下这些教育扶贫遗留的硬骨头, 反贫困工作就不能只流于形式和表面, 必须体现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其次, 精准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依靠教育扶贫”的现实要求。以往的扶贫开发经验证明, 只有采取教育扶贫

13、等“造血式”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贫脱贫的目的, 而调查表明贫困地区的子女受教育情况普遍得不到重视, “显性辍学”和“隐性辍学”现象并存, 部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不到 70%, 连片贫困地区甚至不足 50%4。由此可见, “依靠教育扶贫”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挑战, 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就是针对贫困人口教育水平欠发展的种种原因, 分类帮扶, 各个击破, 最终实现物质和精神贫困的全面消除。2 贫困地区精准教育扶贫的多维实现机制当前,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2015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

14、施, 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教育扶贫不仅是政策或战略, 更是包括教育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教育扶贫项目精准安排以及教育扶贫效果精准评估等多维实现机制在内的完整系统。2.1 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机制教育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开展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直接影响后续扶贫行动的瞄准度和针对性, 这也是从源头上杜绝传统扶贫方式中存在的“大水漫灌”现象的首要条件。建立完善的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系统是提高甄别教育扶贫对象精准度的核心举措, 这一识别系统应包括详尽的贫困学生档案、致贫动因的科学分析、扶贫对象的动态进出机制等。精准教育扶贫的对象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学生, 即“

1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为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生活情况、减贫脱贫帮扶情况等在内的综合档案数据库, 以此精准识别“真贫”学生, 及时了解他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在识别“真贫”学生的前提下, 进一步分析其贫困程度和主要致贫原因, 深入了解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存在的诸如延迟入学、中途失学及因学致贫等情况, 并针对经济收入能力低下、上学成本不断增加以及精准教育扶贫力度不够等诸多失学原因对症采取帮扶策略, 使教育救助精准惠及需要扶持的每位贫困学生。建立教育扶贫对象动态进出机制是合理利用扶贫教

16、育资源、精准把握贫困学生状态变化的关键一步, 通过对综合档案数据库的追踪调查, 实时更新调整已脱贫学生的退出机制和新贫困人口的准入机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教育扶贫标准不能以单一的经济维度为标尺, 其特殊性还在于需要考虑教育规律与教学改革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诸如因教致贫和因教返贫的学生以及城市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也是重要的教育贫困群体构成。2.2 教育扶贫项目的精准安排机制教育扶贫项目的精准安排是开展精准教育扶贫工作的中心环节, 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后的主要任务便是进行资金和项目的精准帮扶。十八大以后, 我国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计划, 广泛在贫困地区开展基础教育扶贫项目、职业教育扶贫项目、高等教育扶贫项目、贫困地区学生资助体系建设项目以及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等, 取得显著成绩。在上述政策项目中, 既有面向连片特困地区的整体规划, 也有专门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行动;既有改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的总体部署, 也有提高教师学生自身素质的具体方案, 真正做到教育扶贫项目安排因人因地制宜。从全国来看, 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