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6759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思考及《物构》复习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高考化学选修模块的思考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复习建议泉州七中 郑木炎主要内容一、2010 年福建省高考化学科选修模块试题分析二、关于选考模块复习开课模式的思考三、关于 2010 年福建省高考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说明及 2011 年高考复习建议四、命题热点分析及 2011 年高考可能新增考点预测2009 年和 2010 年高考,我省理综化学试题要求考生从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中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进行考试。 如果说 2009 年福建省高考化学选修模块的考试是 “摸着石头过河”,那么 2010 年的高考,该“石头”已露出水面,请看两块“石头”。一、2010 年福建省高考化学科选修模

2、块试题分析(2010 福建高考)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13 分)(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2KNO3+ 3C+S A+N2+3CO 2(已配平)除 S 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在生成物中,A 的晶体类型为 ,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已知 CN 与 N2结构相似,推算 HCN 分子中 键与 键数目之比为 。(2)原子序数小于 36 的元素 Q 和 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 T 比Q 多 2。T 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 ,Q 2 的未成对电子数是 。(3)在 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

3、存在组成为CrCl n(H2O)6n x+(n 和 x 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 ,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CrCln(H2O)6n x+xRHR xCrCln(H2O)6n +xH+交换出来的 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 x 和 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将含 0.0015 mol CrCln(H2O)6n x+的溶液,与 RH 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 H+需浓度为 0.1200 molL1 NaOH 溶液 25.00 ml,可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2考查:1.比较元素的电负性大小2晶体类型的判断 3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4HCN 中 键与 键数目的计算5价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

4、的轨道表示式6简单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1)钾为活泼金属,电负性比较小;在同周期 ,CNO在同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也逐渐增大 2KS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产物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为 2CO,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型,中新源自轨道杂化类型为 sp; H中 与 2结构相同,含有三个键,一个 键和两个 键;另外 C和 H之间形成一个 键,所以 CN分子中 键和 键数目之比为 2:2,即为 1:1.(2)原子序数小于 36 的元素 Q 和 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应该都属于第族元素,原子序数 T 比 Q 多 2,可以确定 T 为 Ni,Q 为

5、Fe,所以 T 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 8234ds,Q 2 外围电子排布为 3d6,未成对电子数是 4(3)通过 NaOH 算出 n(H+)=0.0030mol,则 X 为 0.0030mol0.0015 mol2。Cr 为+3 价,说明 n=1, 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 (H2O)52+。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发现此问其实不难。但考生在此处估计不容易得分。答案:(1) ONCK 离子晶体 1:1.(2) 8234ds(3) 25()rlH本题综合考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晶体及共价键类型、简单配合物化学的确定,考查考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考查电负性

6、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关系,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及轨道的杂化等知识。第(2)题主要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轨道表示式的书写。第(3)题主要考查简单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整体难度适中,但思维量较大。(2010 福建高考)31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 分)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3其中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已知:由 乙制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图如下(AF 均为有机物,图中 Mr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下列物质不

7、能与 C 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a 金属钠 b c 溶液 d 乙酸HBr23NaCO写出 F 的结构简式 。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a 苯环上连接着三种不同官能团 b 能发生银镜反应c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 d。遇 溶液显示特征颜色24Br/Cl 3FeCl综上分析,丙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 (1)很明显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OH;(2)甲在一定条件下双键断开变单键,应该与 HCl 发生了加成反应而得到,催化氧化生成 Y 为 ;Y 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了消去反应而生成乙。(3) C 的结构简式为 ,不能与碳酸钠反应F 是 E(HOCH2CO

8、OH)通过缩聚反应生成D 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能与 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不饱和双键;遇 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属于酚。综合一下可以写出 D 的结构简式丙是 C 和 D 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有上面得出 C 和 D 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到丙4的式子。答案:(1)羟基(2)加成反应;(3)c (或其它合理答案)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以及对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等的了解;考查考生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以及以上各新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小题主要考查对官能团的了解。第( 2)题考查对有机反应类型的了解和重

9、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第(3)题综合考查有机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设问层次分明,逐步加大难度。可能是考虑到选考有机的学生较少,整道题只有一个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第(3)小问要利用题给信息进行推断,稍加了些难度。对比两题选考题,可看出命题人的变化:加大物构选考题的难度,降低有机选考题的难度,意在纠正全省考生较多人选考物构的导向。尤其是物构选考第(3)小问情景陌生,又要求计算来确定配离子组成。二、关于选考模块复习开课模式的思考1、全修选考 教师上课时两个模块全部复习,学生两个模块都修,在考试的时候再根据试题难度情况选择答题优势:考生可

10、以根据题目的难易,随机应变,灵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题目做,让学生高考时有选择的余地。劣势:对于教师,高考复习时两个模块都要复习,增加总复习的课时,影响教学进度;对于学生,两个模块都要学习,加大负担,时间紧迫使得学生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加外,考生考试时再选做,两个题目都必须审题和思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影响到整份理综试卷的答题速度。2、选修必考 让学生现在就比较已经学过的物质结构与性质 、 有机化学基础 ,哪一个更有把握,选择最擅长的一个模块针对性复习,放弃另一模块的复习,考试时无须选择,就做所选模块的试题。5优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学生只复习一个模块,可以减轻学习

11、负担,也可以减少高考时筛选试题的时间,因为理科综合考试时间一般较紧张,物理、化学均有一道大题选做,花在阅读试题、比较难度上的时间可能就不少。面临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后,两个模块必然都会有人选,课堂教学如何组织?3教师选,学生修教师指定某一模块,让全班学生修该模块,高考时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做该模块的试题。只复习一个模块,可缓解复习时间上的压力,防止赶进度。学生只复习一个模块,可以减轻学习负担,也可以减少高考时筛选试题的时间。经过认真分析近三年课改实验区及 2009 年福建高考化学选考模块的试题,从习题的难度看,物质结构与性质突破口比较容易,设计的问题大多是知识的直接运用,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

12、,一般能够得分。而有机化学基础解题时如果开始推导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道题连续性失分。这也是这两年福建高考选考物构的考生多于选考有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前两年我校指定学生选考物构的主要原因。三、2010 年福建高考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说明及 2011年高考复习建议复习思路:采用以“主干知识”为线索,以“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以“专题训练”为手段,掌握解题规律1.梳理主干知识,重点复习考点。 (主要任务)结合 2010 年福建省考试说明分析考点(见 PPT)2.研究规律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 (预期目标)(1)要重视抽象概念的理解,多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相近概念,如

13、 键和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微粒间存作的作用力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达到深入理解的要求。 键和键的比较1(1)乙烯分子中有 个 键,有 个 键 乙炔分子中有 个 键,有 个 键它们在进行加成 反应时断裂的是 键。(2)CH 3CH=CH2 分子中有 个 键有 个 键 (3)HCN 分子中有 个 键,有 个 键 2 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 键,又有 键的是( )HCl H 2O N 2 H 2O2 C 2H4 C 2H2A. B. C. D.63 下列有关 键和 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有 键的分子在反应时, 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B 当原子形

14、成分子时,首先形成 键,可能形成 键C 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 键,不能形成 键D 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 键而没有 键4.下列分子中既含有 键又含有 键,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CO2 B.N2 C.H2O2 D.C2H2(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分子立体结构的内容、原子晶体的结构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素材,复习中要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展开空间想象,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 、晶体硅(Si)、碳化硅(SiC) 、二氧化硅(SiO ) 。金刚石、硅的空间结构 二氧化硅晶体空间结构金刚石是 正四面体 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 6 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 4 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碳原子采取 sp3 杂化,键角 10928;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 6 个硅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 4 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 2 个硅原子成键,硅原子采取 sp 3 杂化。O-Si-O 键角 10928。(3)重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事实的能力,如键参数、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是解释化学事实的理论依据,用这些理论内容分析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是化学试题的考试热点。关于键参数的练习题1已知 N-N、N=N 、NN 的键能之比为 1.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