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524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钠镁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钠镁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钠镁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钠镁及其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钠镁及其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钠镁及其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镁及其化合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 2 页表格内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镁及其化合物1、将一定量的金属钠放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中,反应完成后,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增大 B不能确定 C 减少 D不变2、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 氯化铵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碳酸钾溶液 D. 饱和石灰水3、把金属钠 2.3g 溶于水中,要使所得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个数之比为 1:100,则所需要水的质量是A.181.8g B.180g C.181.6g D.220g4、把等质量的金属镁分别放在足量的氧气中 氮气中 CO 2 气体中 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依次是

2、 W1、W 2、W 3、W 4,其中质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W 3Wl B.W2W3 DW 4W15、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一边装有一定量的金属钠,一边装有一定量的氧化汞,同时加热容器的两部分,钠和氧化汞都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空气的成分仍不变。则钠和氧化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21 C.23216.6 D.216.62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a 比 K 的金属性强 BNa 和 K 的电子层数相同CNa 和 K 都是强还原剂 DNa 和 K 灼烧时都能使火焰呈现紫色7、将含 O2 和 CH4 的混合气体充入装有 23.4gNa2O2 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

3、容器温度为 150,压强为 0 Pa,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 O2 和 CH4 的体积比为 2:1 B原混合气体中 O2 和 CH4 的体积比为 1:2C残留固体中有 Na2CO3 和 NaOH D残留固体中只有 Na2CO38、多硫化钠 Na2Sx(x2)在结构上与 Na2O2、FeS 2、CaC 2 等有相似之处。Na 2S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 NaClO 氧化为 Na2SO4,而 NaClO 被还原为 NaCl,反应中 Na2Sx 与 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6,则 x 的值是 A5 B4 C3 D29、甲试管中盛有 0.5mol/L Na2C

4、O3 溶液 10mL,慢慢往试管中加入 1mol/L 的盐酸 7.0mL;乙试管中盛有 1mol/L 的盐酸 7.0mL,慢慢往试管中滴加 0.5mol/L Na2CO3 溶液 10mL,那么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 CO2 物质的量大小关系为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 2 页表格内210、NaH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时生成烧碱和氢气,它也能和乙醇等反应产生氢气。下列关于 NaH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BLiH 中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C跟乙醇反应时,放出氢气的速度比跟水反应时更快D与水反应时,生成的烧碱是还原产物11、在烧杯中加一

5、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从这个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钠比较柔软 B钠与水反应生成碱C钠与水反应放热 D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12、将 4.6g 钠放入 95.4g 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 等于 4.6% B等于 8% C 4.6% 8% D大于 8%13、如下图带漏斗 U 型管中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 a 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 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 D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1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6、CO2 和 CO 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 8 倍,这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 P1 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足量的 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 P2 则 P1 和 P2 之间的关系是AP 1=8P2 BP 1=4P2 CP 1=2P2 DP 1=P215、在一定的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 Na+浓度增大,有 O2 放出 B溶液中 OH-总数不变,有 O2 放出C溶液的 pH 增大,有 O2 放出 D溶液中 Na+总数减少,有 O2 放出1

7、 2 3 4 56 7 8 9 10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 2 页表格内311 12 13 14 1516、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将 A 与 B 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若其它操作不变,将A 与 C 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向 100 mL 2 mol/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CO2,结晶,得到 9.3 g 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是_(写化学式) 。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中存在的阴离子,试完成下列方案。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8、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 BaCl2 溶液 过滤,取 2 mL 滤液于试管中 (3)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k+s-5# 已知 NaHCO3 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反应 I 为:NaCl+CO2+NH3+H2O NaHCO3+NH 4Cl,处理母液的两种方法如下: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可将其中_循环利用,同时得到融雪剂_。向母液中通入 NH3,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得到 NH4Cl 晶体。试写出通入 NH3 后,溶解度较小的酸式碳酸盐转变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盐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1)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2)NaOH 和 Na2C

9、O3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 2 页表格内4 滴加酚酞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有 CO32- 有 OH (3)NH 3 ;CaCl 2 HCO3+NH3=NH4+CO3217、有人设计一个 Na2O2 与 CO2 反应实验装置图如下:打开止水夹,发现 CO2 通过裹有 Na2O2 的脱脂棉,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 Na2O2 与 CO2 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2)甲、乙两位同学各称取质量为 m g 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样品,并用下图所示仪器 测定 样品的组分。请回答下列问题: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是氧气的体

10、积,该同学读取实验数据时应注意冷却至室温、_、眼睛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乙同学通过连接仪器进行实验,他测得的数据是_。按他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的实验结果偏高,理由是_。为了测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请你将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每种仪器只准使用一次) ,写出各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_。按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若测得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分别是 w1 g 和 w2 g,则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 2 页表格内5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在的改进装置中由于受到仪器的局限,是否也有不足之处_(若没有,此空不必回答;若有,请一并说出不足的理由)_。答案:(1)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 调节液面高度相同

11、二氧化碳的质量;气体中的水蒸气被碱石灰吸收,同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也被碱石灰吸收。AHGBCFE 或 AF E BCHG(B、C 可交换) %102)(53mW 有,装置中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碱石灰吸收。18、现有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 和 KHCO3 的混合物 a g 与 100mL 盐酸反应,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以用带字母的分式表示(1)该混合物中 NaHCO3 和 KHCO3 的质量比是_;(2)如碳酸氢盐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3)如盐酸过量,生成 CO2 体积为_;(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 CO2 的

12、体积,还需要知道_;(5)若 NaHCO3 和 KHCO3 不是以等物质的量的混合,则 a g 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 CO2 的体积范围是_。答案:(1)84:100 或(21:25) (2)5a/46 (3)22.4a/92 或 5.6a/23(4)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HCl) (5)(22.4/100)a(22.4/84)a 19、标准状况下,向 100 mL NaOH 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充分反应后,测得最后所得溶液 M 的 pH7(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在溶液 M 中逐滴缓慢滴加 1 mol/L 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k+s已知图中 B 点位置固定,V(B)=300 mL ,而点 A、C 可在各自的轴上移动。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第 2 页表格内6(1)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B 点时,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两种溶液混合时体积可以直接相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