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405997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西安理工大学2007.11目 录1 学科建设概况11.1 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11.2 凝练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1.3 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21.4 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5 活跃学术氛围,加速研究成果转化 31.6 带动和促进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群发展 32 建设规划完成情况42.1 本学科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42.2 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 42.3 学术团队建设情况 72.4 人才培养情况112.5 本学科科学研究情况132.6 本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272.7 本学科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情况282.8

2、 本学科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293 建设成效分析293.1 本学科在该建设期内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293.2 本学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效益分析334 存在问题344.1 目前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44.2 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3411 学科建设概况我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源于 1937 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学校历经变迁,七易校名,从西北工学院、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 陕西机械学院到现 在的西安理工大学。在 长 期的办学过程中,学科不断 发展壮大,已成为西北地区的 优势学科,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特 别是为西北地区国

3、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于 1961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博士点之一;1984 年被批准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1998 年转为陕西省重点学科;1995 年获准设立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 年获准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 年本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目前西部地区唯一的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1.1 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夯实学科发展的基础我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已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层次相对较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 伍。 现有教授 22 人,副教授 19 人,讲师 3 人

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32 人,占 72.7。博士生 导师 15 人, 硕士生导师 22 人。学术梯队整体实力较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学术队伍的建设工作,确定了“ 积极引进与自主培养高水平博士相结合”的方针。在西部困难条件下,5 年中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国外博士 2 人,国内著名院校博士 2 人;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5 人先后在本校或兄弟院校获博士学位,本校培养的博士中 3 人到兄弟院校作博士后研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访学,先后 36 人次赴美国、日本、欧洲、香港访学, 扩大了学术视野,促 进了学术交流,加强了

5、对外联系,提升了学科知名度。1.2 凝练特色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科瞄准国际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发展的前沿,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针对西北地区水文循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 境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问题, 设立了旱区水文及雨洪侵蚀过 程、水资源系统工程与水利信息化、环境水文及水 资源保护和农业水资源利用四个研究方向。四个研究方向各具特色,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联合攻关, 紧紧围绕水文循环、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开拓创新,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推 动了相关学科 发展,为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

6、术支撑。主要研究成果已在生 产实际中得到应用,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20012005 年期间,学科教 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323 项,总计到款 3389.1 万元。在 这些科研项目支持下, 9 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出版专著 11 部,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135 篇。根据目前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新的水科学问题和生产实际需要,明确了近期主攻的科学问题及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如:旱区平原绿洲散耗型水循环模型;流域水、土、养分运移模拟的理论与方法;水土流失预报模型;水资源复杂系统优化配置和调控模式;数字化流域模型与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区域水土资源

7、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配置模式;劣质水(微咸水和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理论与方法;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与生态水文模型等。1.3 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1998 年水资源与环境实验室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3 年被批准建设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 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和实验分析能力建设的力度, 总投入 1317 万元,其中 757 万元用于添置先进的MAT253 质谱仪等分析测试设备。并与有关 单位在黄土高原联合新建了两个野外实验研究基地,构建了理论联 系实际的桥梁。同 时,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精

8、神,先后开发研制了模拟 降雨实验系统、二 维土壤水分运动试验系统、土壤水分动力参数测试系统、高精度蒸渗仪、 污染物扩散弥散 试验系统、水 蚀动力过程试验系统等大型实验设施。同时 ,利用科研 经费添置计算分析设备和实验装置达 300 万元以上,大大改善了实验分析和计算条件,增 强了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通 过上述措施,初步建成西北旱区水循 环过程与土壤侵蚀模拟系统、西北旱区水资源优化调配仿真系统、西北旱区水环境数学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西北旱区节水理论与适用技术研究系统,四大系统已在本学科科研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投入 70 余万元对实验楼进行部分改造,改善了本学科师生的研究学习

9、环境条件。1.4 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本学科十分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创新培养方式、鼓励博士论文的 风险性选题、改善研究条件、 强化学术交流与研讨、鼓励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等。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均结合国家级课题或重大工程关键问题。 自 1981 年以来,本学科共培养博士 78 人; 95 年以前毕业的博士 15 人, 现在全为博士生导师;2000 年以前毕业博士 29 人,27 人为教授、研究员或教授级高工。1999 年以来,本学科 3 篇博士论文获得陕西省 优秀博士论文。本学科向社会 输3送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例如,四川大学马光文教授、博导,空军工程大学岑国

10、平教授、博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博 导;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阮本青研究员;深圳市水务局李长兴总工、甘肃水利科学研究院张新民总工;中国水电十五局王增发局长,陕西省水利厅洪小康副厅长等。 毕业博士三分之二在西部教学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一线服务,做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1.5 活跃学术氛围,加速研究成果转化围绕学科研究热点和西部重大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学科采取“ 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 5 年来邀请 60 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 进行讲学和短期合作研究。同时积极举办、 协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鼓励教 师和研究生参加相关学会,教 师中有 17 人在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任职。

11、积极争取与国外有关高校和研究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并选派教师出国留学研修,本学科 70%以上的教 师具有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进修与合作研究经历。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国际学科发展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为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利用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科积极投身于西部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地方相关单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如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各省区水利厅、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责任有限公司、西北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 5 年来,学科所取得的部分成果已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在南水北

12、调、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黄河与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加速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强化了理论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1.6 带动和促进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群发展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自获批国家重点学科以来,有力地带动了我校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群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结 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新 趋势, 积极拓宽学科领 域和加大学科交叉与融合,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探索学科建 设的新途径,充分 发挥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龙头地位,加强 水利工程各二级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间的有机交叉与结合,促使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升。42 建设规划完成情况2.1 本学

13、科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1( 学科成果保持了学科为西部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在旱区水文及雨洪侵蚀过程、水资源系统工程与水利信息化、环境水文及水资源保护、 农业 水资源利用四个研究方向都取得了新进展。20012005 年期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9 项;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1 人,获钱宁泥沙科学奖 1 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1 人;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科研 总到款 3389 万元,年均科研到款 677.8 万元,人均科研到款高达 15.4 万元/年。五年共 发表学术论文 823 篇,其中 135 篇被 SCI、EI 检索;出版专著等 11 部,1 部教材列入国家

14、“十一五”规划教材。(2( 学术团队水文学及水资源学术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 72.7;引进国内外博士4 人;15 位青年教师获博士学位,其中 3 人到有关单位做博士后研究,36 人次出国访问或合作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团队的研究实力。学科十分重视教书育人工作,2005 年被陕西省教育工会评为师德教育先进集体。(3( 人才培养5 年中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招收博士生 99 人,硕士生 83 人;36 人获博士学位,33 人获硕士学位;现有在校博士生 114 人,硕士 105 人。学科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博士生发表的论文 93 篇被 SCI、EI 检索,2 人 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4)实

15、验室建设2003 年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 年来总计投资 1317 万元进行建设, 实验条件有明显改善,研究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现正在积 极准备条件, 拟在适当时 机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2.2 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5 年来,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瞄准国际发展前沿,适应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凝练 研究方向,拓展研究内容,各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情况如下:(1)旱区水文及雨洪侵蚀过程研究方向旱区水文及雨洪侵蚀过程是本学科的特色方向之一。旱区水文及雨洪侵蚀过程研究在于揭示水文现象机理,为旱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5 年来,在黄土高原水循环过程机理、土壤侵 蚀过程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5究。重点研究了全球变暖条件下西北干旱区的水文特征、水文过程、水 资源演变机理,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