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541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抗原: 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异嗜性抗原: 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2.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3.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4.抗原决定簇 : 又称表位) 抗原分子表面能与其抗体结合的部位称为抗原决定簇 ,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5.血型系统6. T 细胞表位与 B 细胞表位的特性T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表位受

2、体 TCRBCR MHC 分子 必需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 个氨基酸(CD8T 细胞)1217 个氨基酸(CD4T 细胞) 515 个氨基酸或 57 个单糖、核苷酸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7、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1.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化学组成及结构(1)蛋白质 1)氨基酸组成 2)结构 2)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较蛋白质弱。 (3)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二)宿主因素:1.异物性 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物质。 2.宿主的遗传性 同种动物不同品

3、系及不同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3.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1 )剂量 1)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2)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2)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免疫佐剂 : 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1、如何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举例说明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方法。一、载体的选择二、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1、连接方式:物理法(吸附)化学法2、化学连接方法:直接联接法:间接联接法:偶联剂的有碳化二亚胺类、戊二醛、氯甲酸异丁酯法、琥珀酸酐法 O-(羟甲基)羟胺法、一氯醋酸钠法、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甲酸法等1、 细胞因子概念和共同特性细胞

4、因子: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 1多数为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 (1 )分子量 660 KD, 200 aa (2)存在形式 分泌型(3)组成 1)单体 大多数,如 IL-2、IL-3、IL- IL-5、IFN-;2)二聚体 同二聚体:IFN- 、IL-10 异二聚体:IL-12;3)三聚体 TNF。 2合成、分泌特性(1) 多源性; (2) 多向性; (3) 短时自限性分泌3作用特性 (1) 高效性 10-12mol/L;(2) 主要为自分泌、旁分泌效应;(3) 非特异性; (4) 拮抗性;(5) 多效性 (6

5、) 网络效应;(7) 细胞因子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同 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2、细胞因子的种类和英文缩写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s,ILs 干扰素 interferon,IFN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趋化因子 chemokines 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GF3、简述一个细胞因子的来源、功能4、细胞因子受体信号传导机制细胞因子受体肽链组成及共同信号链1. 肽链组成 (1) 一条肽链 - 如 EPO、G-CSF 的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家族成员;(2

6、) 二条肽链 - 如 IL-3、IL-5、GM-CS 的受体等;(3) 三条肽链 - 如 IL-2 及 IL-15 的受体。2共同信号链(或共同亚单位)指不同细胞因子受体共用的一条相同的与信号转导有关的肽链。5、 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作用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1. 存在 血清、尿液等体液。2. 包括 sIL-1、sIL-2、sIL-4、受体等。 3. 可能作用 (1) 与膜受体竞争结合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因子的作用。(2) 与细胞因子结合, 转运至机体相关部位,增加局部细胞因子的浓度,发挥其生物学作用。6.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白细胞分化抗原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的表

7、面标志,是跨膜蛋白。人 CD 的序号已从 CD1 命名至 CD350 (2009 年),可大致划分为 T 细胞、B 细胞、髓细胞、NK 细胞、血小板、粘附分子、内皮细胞、细胞因子受体、激活抗原、碳水化合物半抗原、树突状细胞、干细胞、基质细胞和红细胞 14 个组 1、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2、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区别 天然免疫系统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外来异物侵袭能力的 免疫系统,没有个体差异性,缺乏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功能,无免疫记忆天然免疫细胞:肥大细胞、吞噬细胞、天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 天然免疫分子:

8、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等获得性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之后 建立起来的免疫系统,具有个体差异性、特异性、免疫记忆性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免疫活性细胞)B 细胞:BCR 与抗体T 细胞:TCR 与 MHC 特异性免疫分子:抗 体1、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是什么?2、捐献骨髓步骤有哪些?3、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包括哪些?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的功能?骨髓:1 、是造血器官,为多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也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胸腺:T

9、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屏障作用、免疫调节 淋巴结:1、淋巴细胞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脾脏:1、免疫细胞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场所 3、过滤作用 4、合成补体、干扰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淋巴细胞再循环方式和意义 淋巴循环意义:1 、合理分布 2、更新补充 3、接触抗原 4、迁向炎症 5、迅速应答5、器官化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哪些?阑尾 appendix、扁桃体 tonsil (腺样体 adenoid)、小肠派氏淋巴结1、粒细胞有哪几种?2、巨噬细胞功能是什么?1、绘制抗体结构示意图,标识各功能区。2、了解各功能区的生物学功能。3、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 (epito

10、pe) 抗原分子表面能与其抗体结合的部位称为抗原决定簇 ,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4、 Fab 片段 Fab (f ragment antigen binding) 可与抗原结合的片断,抗原结合价 = 1特异性由 VH 和 VL 决定,不能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 5、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功能:一、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外毒素、病毒,阻止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二、激活补体 ,发挥溶细胞活性三、亲细胞性(固定细胞)IgG Fc 受体(FcR ):存在于单核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B 细胞上。与调理吞噬、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有关。IgE Fc 受体( Fc

11、R):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上。与 I 型超敏反应有关。四、通过胎盘和粘膜: IgG 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sIgA 能穿过粘膜。 五、免疫调节功能6、抗体分类 和各种抗体主要特性。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g,对新生儿抗感染起重要作用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 体内最重要的保护性抗体具有多种功能:结合、凝集抗原中和细菌毒素、中和病毒激活补体调理吞噬能与 SPA 结合IgM:分子量最大的 Ig(五聚体)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胚胎发育晚期即可出现) 初次应答的主要抗体近期感染的指标激活补体、裂解细菌、调理吞噬等作用均比 IgG 更有效不

12、能通过血管进入组织。 血清 IgM 是五聚体结构,膜型 IgM(serfase IgM,sIgM)是单体结构。 sIgM 是 BCR。 IgA 有两型:血清 IgA(单体)和分泌型 IgA(二聚体) 。分泌型 IgA:由两个 IgA 单体与 J 链和分泌片结合而成二聚体结构;是人体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 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产生,对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起重要作用,又称为局部防御性抗体。 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IgD: 1、血清 IgD 含量低。2、膜型 IgD 存在于成熟 B 细胞表面,为 BCR,是 B 细胞成熟的标志。IgE:血清含量最低IgE 没有铰链区,有 4 个 CH

13、结构域( CH14)CH2、CH3 能够与肥 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Fc 受体结合,介导型超敏反应。与抗寄生虫感染有关。不能固定补体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定义 指由不同 B 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抗原物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如: 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性抗体) 。2.实际意义(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2)临床诊断 2、杂交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3、单克隆抗体的概念与特点 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 B 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同源抗体。单一特异性,与一个抗原决定簇反应; 可重复性,能够提供完全一样的抗体制剂;一经制出,可无限量地供应 4、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主

14、要 技术步骤有哪些?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1)致敏淋巴细胞的准备 2)骨髓瘤细胞、脾细胞、饲养细胞的准备。3 )细胞融合 4)选择性培养5)抗体分泌细胞的筛选 6)克隆化过程 7)单克隆抗体的制取 8)检测5、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纯化方法 ; 1、盐析、层析技术 2、抗原吸附 鉴定:1、单克隆抗体的类型、亚型的测定:兔抗小鼠 Ig 类型和亚型的标准抗血清,采用琼脂扩散法或 ELISA夹心法测定单抗的 Ig 类型和亚型。2、单抗的特异性鉴定 :可以采用 ELISA 法、间接血凝和免疫印迹技术等, 。3、单抗的效价测定 可采用凝集反应、 ELISA 等比较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并考虑其在应用上的差异多抗与单抗制剂的比较多抗 单抗 单抗(血清) (腹水) (培养上清)特异性抗体含量(mg/ml) 0.1-1 0.5-5 0.005-0.025无关 Ig 含量(mg/ml ) 10 0.5-1 其他血清蛋白 大量 极少 均一性 + +特异性 多决定簇 单决定簇 单决定簇稳定性 较好 略差 略差重复性 差 好 好5、 如何对获取的抗体进行鉴定?1)单克隆抗体的类型、亚型的测定:兔抗小鼠 Ig 类型和亚型的标准抗血清,采用琼脂扩散法或 ELISA 夹心法测定单抗的 Ig 类型和亚型。2)单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