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414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本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北京怀柔区中医院、吉林省柳河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999年 5 月2005 年 5 月门诊或病房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 47 例,男 20 例,女 27 例,年龄6075 岁,平均 67 5 岁。病程 7 d10 年 5 个月。最终确诊以 MRI 结果为准。1 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 S13 800 型彩超做肝脏检查,针对性做 CT 和 MRI 检查及肝动脉造影。32 例肝 CT 检查使用 Siemens Somatom AR Star 螺旋 CT 机

2、,Shimazdu SCT 5000T CT 机,GE Hispeed 螺旋 CT 机。常规扫描层厚 10 mm,进床速度 10 mm/s,部分病例加做 5 mm 薄层扫描。然后,根据平扫兴趣区层面做动态增强连续扫描,延迟扫描时间不等,最长达 25 min 。15 例做 MRI 检查应用 Shimazdu,SMT 50X,0 5T 超导型 MR 仪和 GE Signa 0 5T 超导型 MR 仪。用自旋回波法,常规做轴位 T1WI、T2WI 及冠状位 T1WI。层厚 810 mm,层距 1012 mm。T1WI:TR 400500 ms,TE1620 ms;T2WI :TR 2 0004 00

3、0 ms,TE8090 ms。最后做轴位多回波 T2WI,TR 为 2 000 ms,TE 分别为 30、60、90 和 120 ms。20 例做肝动脉 DSA 血管造影。DSA 肝动脉造影使用 Shimazdu 120 mA 双 C 型臂 DSA 机和 GE 单 C 型臂 DSA 机。均采用 Seldinger 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椎管,行肝动脉造影并做录像,延迟扫描长达 5 min。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15 例。介入治疗 32 例。2 结果47 例老年患者全部做腹部彩超及针对性 CT 和 MRI 检查,发现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13 个:其中 28 例为单发病灶,占 59 6%;19 例为多发病灶

4、(1 例病灶最多达 8 个) ,占40 4%。病灶形状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直径 0 518cm ,平均 3 7 cm。检查发现病灶个数及阳性率分别为:腹部彩超 91 个,占 80 5(91/113 ) ;CT 69 个,占 90 7%(69/76) ;MRI 36 个,占 97 2%(36/37) 。2 1 超声 显示明确的强回声光团 78 个病灶,占 85 7(78/91) ;低回声灶 9 个,占 9 9%(9/91) ;无回声灶 4 个,占 4 4%。其中 82 个病灶见周边回声增强,占90 1%。2 2 CT 平扫低密度灶 65 个,占 94 2%(65/69) ;4 个病灶为高密度且与脂

5、肪肝共存,占 5 8%(4/69) 。增强扫描见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结节状强化占82 6%(57/69) ,环状强化 5 例(7 2%),弥漫强化 7 例(10 2%)。延迟扫描见病灶完全充填时间多为 35 min,最长达 15 min 以上。2 3 MRI T1WI 为较低信号 97 2%(35/36 ) ,混杂高信号 2 8%(1/36) 。T2WI明显高信号为 97 2%,混杂高信号 2 8%。做多回波 T2WI,见病灶信号逐渐增强为100%。2 4 DSA 检查 可见全部病灶均由造影剂充盈,称为肿瘤染色,并可见多个“血管湖” ,延时摄影见瘤体逐渐充盈,长达 30 min。3 讨论

6、肝海绵状血管瘤群体发生率约 7%左右1 。本病瘤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瘤体由富含血液的血窦组成,它可分为厚壁型和薄壁型,前者壁内有纤维细胞和较多的胶原纤维,血管腔很小,有的甚至成缝隙状;后者壁内仅有少量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内衬内皮细胞,血管腔隙较大。瘤体内尚有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束及大量基质,其中有部分形成血栓,甚至机化,使瘤体变成纤维瘤样结构。血管瘤旁的肝组织内可见有管腔扩大而壁薄的血管,大小不等,分布亦不很规则,并且瘤体内血管相通,此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各种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2 。基于上述,肝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仅少数病例形态不规整;多数边缘光滑整齐,少数境界不清,最大径由几毫米至十几

7、厘米。3 1 肝血管瘤的切面超声表现3 多数病灶呈强回声光团,占 85%,较小者为均匀强回声,较大者呈网络状或强弱不等的混合回声,其内尚可见小圆形无回声区;而低回声及无回声病灶较少见。病灶周边回声增强是其特征性表现,约占 91%。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可表现为:(1)肝血管瘤病灶内外无明显血流信号,此型病变多见于3 cm 的病灶,多为强回声,约占 62%。 (2)血管瘤周边及内部出现斑点或短线状血流信号,此型病变较广泛见于多种形态及高低不同回声的血管瘤,占 25 7%。 (3)血管瘤的周边供应动脉较迂曲,内径稍扩张,呈“蚯蚓状” ,甚至环状包绕病变周围,此型见于中等大小低回声血管

8、瘤及部分强回声血管瘤,占 4 3%。 (4)血管瘤周边供应动脉呈分支状伸入瘤体,见于大的混合型血管瘤,占 5 3%。 (5)血管瘤内部呈斑片状彩色血流信号,较稳定出现,脉冲多普勒显像检出静脉血流信号,占 2 7%。其彩色血流特点是血管走行较平滑,多呈红色偏黄,较均匀无彩色镶嵌图像。尚有肝动脉超声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表现等特征。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多无困难,只是对于很小的瘤灶及被肺底遮盖的部分肝内病灶有时难以发现,此为检出率不是很高的原因。由此可见,超声检查是发现肝血管瘤首选的方法,因为它既准确又简便,且费用相对较低。如诊断有疑难时再酌情选择其他检查。3 2 肝血管瘤的典型 CT 表现 (1

9、)平扫出现低密度区;(2)增强后立即出现边缘强化;(3)连续扫描中表现为造影剂自边缘向中央延伸或周边强化结节互相融合;(4)延迟扫描后出现等密度或高密度,其中可伴有或无低密度区;(5)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均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4 。巫巧雄等2亦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 CT 表现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CT 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现率较高,本文为 90 7%,而且也有较高的特异性,因此疑有肝血管瘤时,CT 为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3 3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 赵锋等报道5在 T1WI 上为较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本组多回波 T2WI 见病灶信号强度逐渐增强及在 STIR 像的明显高信号均为其特

10、征性表现,对其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价值。本组有 12 例超声或 CT 表现不典型者,均由MRI 检查而确诊。MRI 的特点是能够发现很小的病灶,而且对肝脏各个部位病灶的观察均较清楚,因此本组的发现率为 97 2%,一般不用造影剂检查。鉴于 CT 诊断肝血管瘤几乎全部使用动态增强扫描,从而增加了检查费用,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以做 MRI 检查为宜。3 4 DSA 对肝血管瘤能达到既诊断又治疗的目的 其主要表现为:(1)血管瘤内血管呈团状或丛状,没有血管包绕、侵蚀及早期静脉显影。 (2)血管瘤的血流缓慢,造影剂停留时间长达 30 min。 (3)血管瘤的肝动脉及其分支无

11、增粗,仅血管瘤供应动脉增粗1 。值得提出的是,此项检查往往与治疗同时进行,适应证的选择比较严格,至少要有以下两点:(1)已诊断肝巨大血管瘤,需要做介入治疗者。 (2)肝血管瘤与肝癌未能鉴别,需要进一步诊治者。因而,它的应用范围少于 CT 与 MRI 检查。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 158 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 年 10 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 126 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 年 06 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http:/ 05 期 4 张随学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

12、 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http:/ 年 06 期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 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 年 09 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 年 03 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 年 09 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http:/www.xtd- 03 期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 J;新中医;http:/ 年09 期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 A 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 http:/ 年 10 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

13、D;南方医科大学;2011 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 27、60、65、70 的影响D; 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 年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年 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 D;复旦大学;2005 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 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 天津中医学院;http:/ 年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 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 年 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年6佚名.杨迎艳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中医药期刊学会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