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5385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犯罪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犯罪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犯罪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犯罪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犯罪学一、导论重庆扫黑风暴 1、2006 年至 2009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 1267 起,打掉恶势力 13000 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 8.9 万多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10.8 万余起,缴获各类枪支 2700 多支;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涉黑案件 1053 起 15135 人;法院一审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名审结 1171 件 12796 人;司法部门对196 名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实行跨省异地服刑。2、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和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黑恶势力的滋生和发展3、坚持突出重点,坚持打早打小,坚持

2、深挖“保护伞” ,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防止其死灰复燃。 大学生抢劫者黎力的秘密洛阳性奴案中被害人的角色转换:http:/ 外国刑法比较刑法刑事 国际刑法法律 港澳台刑法科学 刑事程序法体系 刑事执行法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侦查学 刑事科学侦查物证技术鉴定二、犯罪学的内容及体系1.学科群体系(1)一般理论犯罪现象前犯罪学科(事实学)犯罪学犯罪后学科(规范学)其他刑事法学2(2)犯罪统计学(3)犯罪心理学(4)犯罪生理学(5)犯罪社会学2.课程内容体系(1)犯罪现象论(2)犯罪原因论(3)犯罪预防论三、犯罪学的特点1、犯罪学以承认犯罪不可避免为其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2、犯罪是前犯罪学科,这集中表明

3、犯罪学的价值基础。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体现其内容及方法上的特点。四、犯罪学研究的方法1.方法论2.具体方法(1)思辩的方法(2)实证的方法:A.现场调查法B.社会调查法C.统计研究法3.实证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一个实例大学校园传销调查报告.ppt(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2)建立研究假设。(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研究资料。 、调查研究;调查问卷.ppt、个案研究;家庭暴力个案访谈.ppt、 自我报告法;、二次分析法;、 纵向研究法(5)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艳照门事件调查问卷分析.pptx(6)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标题页;鸣谢;目录;前言;摘要;绪论;正文;结

4、论;附录;参考文献五、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第一篇 西方犯罪学发展简史一、18 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又称为前期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卡里亚、边沁、费尔巴哈(“近代刑法学之父” )犯罪与刑罚是学派形成的标志和最重要的代表作1、犯罪原因论:(1)性恶论3(2)自由意志论(3)功利主义或享乐主义2、犯罪控制论(1)法律控制论(2)心理强制论(3)报应刑论(4)监狱制度改革二、19 世纪末犯罪实证学派1、产生背景2、基本观点(1)排斥犯罪和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概念,以治疗模式为基础的个别化司法来取(2)排斥刑罚,以矫正治疗来替代。(3)排斥自由意志,用科学的决定论来代替。(4)排斥对刑罚的研究,用对

5、个别犯罪人和他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特征来替代 3、代表人物(“犯罪学三圣” )(1)龙布罗梭(2)菲利(3)加罗法洛三、当代犯罪学: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西方犯罪学理论1、犯罪社会学理论:主流(1)社会结构理论关于我国的社会结构,参见李强著: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 ,鹭江出版社 2000 年版A.文化冲突理论B.紧张理论:典型个案“ 阿星的内心挣扎”C.亚文化理论D.社会生态理论(2)社会化过程理论A.社会学习理论B.社会控制理论C.标签理论D.整合理论2.当代犯罪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学理论:弗洛伊德(2)精神病学理论(3)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4)社会心理学理论: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

6、3.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研究(1)遗传生物学研究A.犯罪家族研究: 达格代尔的 “朱克家族”研究B.孪生子遗传研究C.性染色体遗传研究:XYY 型染色体异常研究(2)体质生物学研究A.内分泌与犯罪B.体型与犯罪4第二篇 犯罪现象【重点】犯罪现象的内容,特性;犯罪黑数理论;犯罪生涯研究;被害人学研究一、犯罪现象概述1.概念:一定时空中征表、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2.犯罪学中的犯罪现象与刑法学中犯罪现象的不同 思考:犯罪学中的犯罪原因与犯罪现象的关系,与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有什么不同?3.内容(1)犯罪状

7、况(3)犯罪特点(3)犯罪规律4.特性(1)直观性(2)综合性(3)因果性(4)相关性(5)饱和性二、犯罪现象的状况1.发达工业国家的犯罪状况:(1)工业革命19 世纪末(2)20 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 2.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状况3.中国的犯罪状况(1)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犯罪状况(19501965) (2) “文革”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 (3)改革开放以来的犯罪状况:4.参考资料:新中国的五次犯罪高峰反映了怎么样的犯罪规律?(1)建国初期,峰顶为 1950 年,当年立案 53.1 万起,发案率 9.3 起/万人(2)三年困难时期,峰顶为 1961 年,当年立案 42.1 万起,发

8、案率 6.4 起/万人(3)文革期间,峰顶为 1973 年,当年立案 53.5 万起,发案率 6 起/万人(4)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峰顶为 1981 年,当年立案 89 万起,发案 8.9 起/万人(5)改革开放之后,峰顶 1991 年,当年立案 236 万起,发案率 20 起/万人三、犯罪行为1.概念: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2.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与刑法学中相似概念的比较犯罪学(必备) 刑法学犯罪时间when何时?为什么?如何预防?5犯罪空间where何地?为什么?如何预防?人whowhom犯罪人和被害人、犯罪和被害原因?如何预防?

9、犯罪工具what实施犯罪所凭借的工具?预防?行为方式how自由?被迫? 3.犯罪行为的类型4.犯罪黑数理论(1)概念:与犯罪明数相对的概念,又称犯罪暗数或犯罪隐匿数,指没有编入警方犯罪统计中的犯罪行为的总数,对潜伏的犯罪总量的估计值。“漏斗效应”A.绝对犯罪黑数 B.可疑犯罪黑数C.相对犯罪黑数(2)犯罪黑数的统计方法:A罪案自报B被害人调查(NCVS)(3)我国犯罪黑数的现状及产生原因(4)研究犯罪黑数的意义四、犯罪人1.概念: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谴责的自然人和法人。2.外延广于刑法学中的犯罪人(1)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人(2)实施了吸毒、卖淫等越轨行

10、为及某些自杀者(3)实施了违法行为的人(4)实施犯罪或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者。(5)达到送交工读教育或少年收容年龄、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3.犯罪人的本质属性:以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学分析报告为例(1)人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融合B.具有自由意志的精神性存在C.人性的“善”与“恶”(2).犯罪人的特殊属性反社会性反社会性:犯罪人的人格所呈现出的与社会规范和价值准则相悖的品质或倾向。A.具有错误的信念体系B.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构或者需要的满足经常处于挫折状态C.自我意识发展欠缺D.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E.不良行为方式或者生活方式的习癖化64.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11、(1)犯罪生涯研究A概念:对个人成为犯罪人的过程以及个体犯罪行为的纵向序列进行研究,是一种典型的个案研究或临床研究。B研究方法a)出生群体研究b)自我报告研究c)犯罪人个人史研究d)实地观察C.描述因素a)犯罪者身份b)犯罪频率c)犯罪的严重程度d)犯罪生涯长度犯罪生涯研究实例:1.马加爵杀人案2.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3.杨新海三年流窜四省杀死 65 人强奸 23 人系列案(2)犯罪人口研究人口社会学方法A.性别:a)性别差异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所占比例不同b)性别差异与犯罪种类 c)性别差异与犯罪方式 d)性别差异与社会对犯罪的反应B.年龄:a)年龄与犯罪率b)年龄与犯罪类型五、被害人1.被

12、害人学的产生被害人地位转换的三大时期:“黄金时期”“衰退时期”“复活时期”被害人学的产生及地位2.被害人的概念:又称为受害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又称为受害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承受者 3.被害人的特性(1)被害性A.被害受容性B.被害敏感性C.被害敏感性(2)互动性(3)有责性4.被害人的类型(1)根据被害人的责任及有无程度:无责性被害人和有责性被害人(2)根据被害事实是否发生:既然的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人(3)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4)根据被害人被害倾向的有无:机会性被害人与状态性被害人(5)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真

13、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害人7(6)根据被害人的人格与个性倾向性:暴君型被害人、抑郁型被害人、生物生理的被害人(7)根据被害人彼此的连接程度: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害人(8)根据被害人所承受的被害现象的个数:复合被害人与单一被害人(9)根据被害人的年龄和性别:女性被害人和老年被害人等(10)根据罪犯所感知的被害人价值的隐现有无:无名的被害人和有形的被害人(11)根据被害原因:环境的被害人、技术环境的被害人、社会环境的被害人(12)新型被害人A.人权概念被广泛日常运用, “人权”受到侵犯的被害人B.新的“犯罪化”扩大了被害现象的认识领域与法律范围C.心理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鉴别出新的病症类型,产生了新的

14、被害人类型。5、被害现象(1)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2)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3)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4)被害烙印、被害后遗症、被害标签(5)被害暗数、被害率、被害盲点症6、被害原因罪前情景因素之一(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2)冲突模式(3)催化模式(4)斯德哥尔摩模式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重新出现,使奥地利时间最长、最引人注目的一起绑架案结案7.被害预防犯罪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与犯罪预防的关系,被害预防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综合性工程,从被害人个人的角度,有以下方法:(1)被害人贬值 http:/ 犯罪行为一、概念1.犯罪学中的犯罪

15、行为,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1)核心地位(2)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的行为(3)客观外在活动8二、构成要素与刑法学中相似概念的比较犯罪学(必备) 刑法学犯罪时间when何时?为什么?如何预防?犯罪空间where何地?为什么?如何预防?人whowhom犯罪人和被害人、犯罪和被害原因?如何预防?犯罪工具what实施犯罪所凭借的工具?预防?行为方式how自由?被迫? 三、犯罪行为的类型1.按社会危害性的大小2.按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国家法益、社会法益、个人法益 我国?3.按照行为性质(1)自然犯罪:(2)法定犯罪:4.按照行为方式(1)作为犯(2)不作为犯5.按照主观罪过心理(1)故意犯罪(2)过失犯罪(3)无过失犯罪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