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5367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1.整体观念(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1)症、证、病的区别(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辨证论治(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1.阴阳的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2.阴阳的相互关系(4)阴阳的相互转化(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的特性(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生克乘侮(2)五行的相乘相侮(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

2、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1.五脏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2.五脏之间的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中医基础理论(四)藏象4.六腑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5.奇恒之腑(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

3、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1.气(4)气的运行(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2.血(4)气与血的关系(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3.津液(3)津液的功能(六)经 1.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络系统的组成(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1)走向和交接规律2.十二经脉(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3.奇经八脉(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络4.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1)体质的构成要素(七)

4、体质 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2)体质的分类(1)指导养生防病2.体质学说的应用(2)指导辨证治疗(1)六 yin 与六气的区别及六yin 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六 yin(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内伤(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1)痰饮的形成4.痰饮(2)痰饮的致病特点(1)瘀血的形成(八)病因5.瘀血(2)瘀血的致病特点1.

5、发病 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病机(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阴阳盛衰的病机特点(2)阴阳互损的病机特点(3)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3.阴阳失调病机(4)阴阳亡失的病机特点(1)气失调的病机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特点(九)发病与病机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3)津液失调的病机特点(十)预防与康复 1.预防 (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 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1)主要内容(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2)基本原则(1)望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

6、意义(4)望舌质、舌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1.望诊(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1)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闻诊(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3.问诊(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二中医诊断基础 (二)四诊

7、4.切诊(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1.八纲辨证 (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热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

8、、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脏腑辨证(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1.治病求本(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

9、与祛邪(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 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一)治则与治法4.三因制宜(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1.感冒(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2.咳嗽(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

10、(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喘证(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胸痹 (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火炽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5.不寐(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

11、辨证论治(寒凝气滞、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6.胃痛(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7.泄泻(2)辨证论治(食伤肠胃、湿热内蕴、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结肠胃、气滞郁结、津亏肠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8.便秘(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9.中风 (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的症状、治法、

12、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损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0.头痛(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1.眩晕(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2.消渴 (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

13、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3.淋证(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4.癃闭 (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5.阳痿(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14、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6.郁证(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17.虚劳(2)辨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18.痹证(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9.中

15、暑(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毒蕴结、湿毒瘀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1.疮疖(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2.乳癖(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3.痤疮(2)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瘀滞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

16、(胃肠湿热、风热犯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4.瘾疹(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内痔:肠风下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5.痔疮(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跌打损伤 (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症(2)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脾肾阳 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 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五)中医儿科病证 的辨证论治1.积滞(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 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乳食内积、脾虚夹 积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 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厌食(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 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脾运失健、脾胃气 虚、胃阴不足的症状、治法、方 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