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405356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初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重点归纳) 第一章 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 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 (2)统计报告 (3)电讯、磁介质 (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 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

2、 (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 (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 5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 3、8 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 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 户。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 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 6 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 10 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 0 的年份实施。*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 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 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

3、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 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2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 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 第 2

4、章 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 查方案。 *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 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2、政府的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

5、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 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3、政府、部门、企业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3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统 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的统计指标、统计调查方法以及自身管理所需要的指 标等要求组织部门统计工作,向政府综合统计上报规定的统计资料。企业统计的 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指标、台账和报表设计上要符合综合统计 和部门统计的相关规定。 4、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 的社会经济单位。 5、基本单位按作用和性质分为:(1)法人单位

6、 (2)产业活动单位 6、法人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 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7、法人单位包括: (1)企业法人 (2)事业单位法人 (3)机关法人 (4)社会团体法人 (5)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8、产业活动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两者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7、。 *法人单位有单产业法人单位与多产业法人单位之分。 *掌握业务核算资料是认定产业活动单位的重要依据。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 构4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 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第一段为 6 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 3 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 3 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 会。 *我国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 20 个门类。 *

8、在具体划分一个单位的行业属性时,按主要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9、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内容: (1)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基本单位,以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 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划为对象。*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全部企业划分为三个大类: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规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 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10、大型企业必须

9、同时满足各项条件的下线指标: (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2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 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 40000 万元及以上 (2)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 3000 人及以上、销售额 30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 额 40000 万元及以上 (3)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 800 人及以上、销售额 15000 万元及以上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11、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12、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 13、统计调查表分

10、为:5(1)综合表 (2)基层表 *综合表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基层表的各项指标间应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 也便于使指标间相互核对、相互验证,提高原始数据质量。调查周期短的,指标 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可以多一些,分组 可以细一些。14: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 (1)左上角为填报单位的标记,中间是表名和报告期别,右上角为统计调查表 的法定标志; (2)表的左面为主栏,右面为宾栏; (3)表的下面是统计责任标志。 15、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包括: (1)表号 (2)制表机关(3)批准机关 (4)批准或备案文号 第 3 章 国

11、民经济核算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 (1)基本核算表 (2)国民经济账户 (3)附属表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2、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常住单位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外商对内的投资企业。不包括外国驻我国使领馆、 我国对外投资企业。3、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 6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 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 4、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5、生产范围包括的三个部分: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

12、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自给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都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6、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的价值,减去 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生产者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 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7、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13、(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法人单位。8、常住机构单位分为的四大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9、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1)生

14、产法 (2)收入法 (3)支出法 1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 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712、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3、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 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非营利性单位总产出等于经营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14、中间投入: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 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15、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得到的增加值叫做 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15、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 动成果进行核算。 16、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7、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区别: 生产单位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 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

16、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 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工作服装、差旅费等,属于中间投入。 18、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 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19、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 一种方法。 2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 领8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最终消费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 包括。2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存货增加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 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 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