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5243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处置预案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化学危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其潜在的造成火灾的因素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的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为做好处置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的工作,特制定本预案。一、灾情设定某年某月某日,新源县一大型化学危险品仓库(面积 800平方米)发生火灾,火势燃烧猛烈,有大量有毒气体泄漏。灾情危急,需调集增援力量到场。二、灾害事故特点(一)突发性强,扩散迅速。(二)危害范围大,伤害途径多。(三)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四)污染环境,洗消困难。(五)社会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三、组织指挥处置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的

2、工作涉及单位多、情况复杂、难度大、协调性强,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科学处置。处置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的工作涉及单位多、情况复杂、难度大、协调性强,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科学处置。成立灾害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长: 大队长 刘 江副指挥长:教导员 成永利成员:大中队领导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分析研究我县化学灾害事故预防工作形势及问题,制定、完善预防对策和抢险处置预案,对消防部队参加的化学灾害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实施统一指挥。指挥部下设 4 个组,各组组成及任务:1、化学专家组:由消防、环保、化工部门、大专院校专家组成。根据现场情况

3、,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抢险救援及处置应变对策,对现场处置和人员抢救提供咨询、决策意见。2、抢险救援指挥组:由参战大、中队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参战消防部队尤其是特勤队伍配合事故单位迅速侦检泄漏化学危险品性质、危害范围及程度,控制事故源,抢救受害人员,扑灭危化品火灾,洗消污染区域。3、战斗保障组:由司令部、后勤处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保证现场通讯联络畅通,组织运送所需的抢险救援装备器材,提供参加救援人员的饮食、饮水供应以及车辆油料供应、现场车辆的抢修等。4、宣传报道组:由政治处、防火处、纪委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统一通报事故及抢险救援工作情况,通知有关地区居民做好防护。协调相关单位维护秩序和

4、善后的相关工作。四、启动程序辖区发生化学灾害事故时,需调动灭火力量增援的,启动此预案。启动程序为:发生发生化学灾害事故后,指挥中心立即向当日值班领导和支队领导报告,内容为:单位名称、地址、发生时间、灾情态势、估计需要调集车辆的种类、数量、特种装备器材等。支队领导视请启动此预案。五、力量调集(一)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发生后,由支队调度指挥中心及时调派增援力量出动,(二)报总队指挥中心,调集防化救援车、灭火机器人、干粉车、照明车、重型泡沫车、大功率水罐车等车辆到达现场,参加灭火战斗。其他消防预备灭火力量高度戒备,随时做好增援准备。(三)同时报县政府、县 110 请求调集社会相关抢险救援力量增援出动。

5、根据火灾现场应急救援的需要,由地方政府调集公安、武警、供电、供水、医疗卫生、电信、气象等相关成员单位力量,赶赴火灾现场,增援灭火救援工作;调集专业抢险队伍、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伍到场协助灭火战斗;必要时组织群众参与辅助性救援行动。六、处置程序(一)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在公安消防部队到场后,毒物仍在外泄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事故单位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了解泄漏毒物的名称、理化性质、毒害类型、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并在仔细研究关阀、堵漏的实施方案后,积极配合事故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和业务技术熟练的工人在严密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切断事故源。在实施关阀堵漏、切断事故源的处置措施时,应请注意以下几点:1、

6、抢险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穿防化服(在已发生燃烧、高温的情况下,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隔热服或避火服),佩戴前,应认真检查其完好状况,有专人监护(记载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压力、进出人员姓名、进入时间等等),必要时,对进入现场人员可用开花或雾状水流掩护,以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2、若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可与事故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一道,由消防队员进行掩护,协助他们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和切断有关电源、火源,一定要严防关错阀门。3、对容器壁、管道壁堵漏,可使用专用的软橡胶封堵物、木(竹)楔子、胶泥、棉纱和肥皂封堵,对于较大的孔洞,还可用湿棉絮封堵、捆扎。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容器泄漏处直接

7、堵漏时,一般不要先轻易关闭阀门或开关,而应先根据具体情况,在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均匀的开花水流冷却,然后再关闭阀门、开关止漏,以防因容器内压力和温度突然升高而发生爆炸。4、对不能立即止漏而继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可根据其性质,与水或相应的溶液混合,使其迅速解毒或稀释。5、泄漏物正在燃烧时,只要稳定型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用水枪对泄漏燃烧物的容器、管道及周围的容器、管道、阀门等设备以及受到火焰、高温威胁的建、构物进行冷却保护,在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方可灭火。6、对事故现场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行转移或采取保护措施时,必须按有关要求和程序谨慎从事,严防因盲目蛮干而

8、使事故扩大。(二)认真检测,严密控制污染区化学事故发生后,由特勤队员或防化部队、环保、卫生防疫、化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毒气检测设备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尽快采样检测。检测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检测的重点,检测工作应贯穿抢险救援始终。从而为总指挥部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抢险总指挥部迅速调集公安、武警、民兵或驻军划出警戒区,设置警戒线,切实对污染区严加控制、管理。公安交警应对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卡、控制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出,保证抢险救援车辆通行。要维护好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社会秩序,应及时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及处置措施通告群

9、众,搞好宣传教育,稳定群众情绪,严防由于群众惊慌和坏人造谣生事引起社会混乱。(三)抢救中毒人员,疏散和保护群众1、担任抢救中毒人员的突击队(组),应在切实搞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迅速将中毒人员从污染区抬、背、抱出(距离较远时,可采用接力传送的方法),转移到安全地带,让其呼吸新鲜空气,脱去其染有污物的衣服。现场医疗救护组应及时对症进行抢救和治疗。并尽量使用特效解毒药解毒,对现场难以急救的重伤员,在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后,应及时组织力量送往医院医治,在护送进程中应注意对伤员病情的观察,采取不间断地救护措施。2、在积极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应通过电话、广播、电视或派出若干疏散组(由消防部队

10、、驻军、卫生防疫及医务人员组成),通知污染区内的单位和群众,在疏散组的组织引导下迅速、有序地撤离污染区。组织撤离前,检测组(分队)应将检测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现场总指挥部,以制定最佳的撤离方案,确定最佳的撤离路线。在紧急情况下,可组织一时不能撤离的室内人员暂时紧闭门窗,并尽可能地停留在背风一端和门窗孔洞、缝隙较小的房间,室外人员或行人可戴上口罩或将衣服、毛巾、手巾等织物浸湿(甚至可用自己的小便使之浸湿)捂住口鼻,若能在捂盖物外面涂上肥皂液,防毒效果更好。(四)正确选用灭火剂,尽快扑灭火灾大多数易燃可燃液体都能用泡沫扑救,其中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则应用抗溶性泡沫。可燃气体火灾可用 CO2、干粉等灭

11、火剂扑救。有毒气体、酸碱液可用喷雾或开花水流稀释。遇水燃烧的物质及金属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也不能用CO2、“1211”等灭火剂 ,宜用干粉或沙土覆盖扑救。轻金属火灾可采用 7150 轻金属灭火剂。当燃烧物品部分燃烧,且可以用水或泡沫扑救的,应立即布置水枪或泡沫管枪等堵截火势,冷却受火焰烘烤的容器,防止包装容器破裂,火势蔓延。如燃烧物是不能用水扑救的化学物品,则应采用相应的灭火剂,或用沙土、石棉被等覆盖物覆盖,及时扑灭火灾。(五)实施洗消、控制并消除毒物污染化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及附近的道路、水源都可能受到严重污染,若不及时进行洗消,污染会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一任务主要由消防部队、防化

12、部队等专业队伍担任。1、洗消方法一是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消毒剂水溶液装于消防车水罐,经消防泵加压后通过水带,水枪以开花或喷雾水流喷洒。二是燃烧消毒法。即用燃烧来破坏有毒物及其毒性。对价值不大或火烧后仍可使用的设施、物品可采用这种方法。但燃烧虽可破坏毒物,也可能使毒物挥发,造成邻近及下风方向空气污染,故在使用此法时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三是物理消毒法。有三种方法:吸附。即利用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物质(如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吸附染毒物品表面或过滤空气、水中的有毒物,亦可用棉花、纱布等吸去人体皮肤上的可见有毒物液滴;溶洗。即用棉花、

13、纱布等浸以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将染毒物表面的毒物溶解擦洗掉;机械 转移。即利用切除、铲除或覆盖等机械(如破拆工具、铲车、推土机等),将有毒物移走或覆盖掉,使人员不与染毒的物品、设施直接接触。2、洗消(消毒)剂的种类:(1)氧化氯化消毒剂。如次氯酸钠(也称漂白粉、氯化石灰)、次氯酸钠、三合二、氯胺、二氯胺二氯异三聚氰酸钠等,这类消毒剂主要通过氧化、氯化作用来达到消毒目的。(2)碱性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物理洗消剂。包括常用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以及吸附剂等。(4)简易洗消剂。如草木灰水、洗衣粉水等,因含有碱性成份,故也可用于洗消。七、保障措施1、人员

14、保障。公安消防队伍是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专业队伍和主要力量,特勤队,公安消防中队特勤班是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骨干力量。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是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补充力量。2、物资保障。建立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 分级储备 、分 级管理” 以及“按需要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 的原则,支 队应储备一定量的 灭火救援物资。应与各消防器材和灭火剂生产厂家建立联系点,利用厂家的资源提供处置火灾事故后备物资,以便调集利用。3、生活保障。后勤部门应按照灭火救援现场需要,做好指战员的生活保障。及时做好饮食、保暖等工作。4、医疗卫生保障。要制定相应的预案,组织足够的医务人员和设备及时到达处火

15、灾事故现场组织救护,按照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治疗的原则实施医疗救治,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以及需要增援的急救医药、器材及资源情况。5、交通运输保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事故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灾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人员,根据需要组织开辟应急“绿色通道”,保 证灭火救援 车辆优先通行。根据火场需要,调集一切可利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保证火场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装备的优先运输。6、通信保障。要依托电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社会公众通信网络,和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火灾现场五级通信网消防应急通信网络,为处置重特大火灾事故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7、科技支撑。组成灭火技术专家组,建立人才和基础资料信息库,为处置化学灾害事故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八、注意事项1、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消防指挥员要注意观察风向、地形及火情,从上风或侧上风接近火场,选择正确停车位置,提高预防爆炸、烧伤和中毒的警惕性。2、应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及状态选择洗消方法,如对毒性大且又较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一般应用氧化氯化消毒剂或碱性消毒剂消毒。3、根据染毒物品、设施的性质及染毒程度选择洗消方法。如对染毒的金属、水泥结构生产设施,可喷洒消毒剂实施消毒,对精密仪器、设备可用有机溶剂擦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