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存在的原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015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哥特存在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哥特存在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哥特存在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哥特存在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哥特存在的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哥特存在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哥特存在的原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哥特存在的理由】 无数个剧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围着一切。空中划过锐利的线条,像是发掘世界最深的罪恶。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Gothic(哥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 ”部落由来的,Goth 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 15 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 Goth 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 。意味着野蛮和粗野。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

2、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 NOTRE-PAME 这样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从 12 世纪到 16 世纪的早期,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等都贴上了哥特艺术的标签。宗教在哥特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画家,雕刻家们比起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主题更多的运用宗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很显然对“Gothic”这个词汇是含蓄的否定。 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大多数哥特乐队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积极的反宗教乐队。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异教的视觉信号只是在传达“黑暗的力量” ,以联系至哥特音乐的感觉。 哥特族们与其他同年龄的社会团

3、体一样同样存在社会倾向,你会发现哥特族中最大的倾向实际上是对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哥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哥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 “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哥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

4、独一无二的。 后歌特时代是由上世纪 80 年代的 PUNK 分裂的一条分支, 后来又分别和民谣,工业,结合,产生硬核,死金,黑金。 比较主流的歌特乐队有污秽摇篮,NIGHTWISH,KINGDONW,还有 SOPORXX.具体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那么,若是哥特与音乐的联姻,则任意地写作了GothicRock。哥特音乐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热烈的混合了各种乐器,秉持着悲观绝望的终极价值观,透露出启示录般神秘虚空的歌词。在 1800 年左右的浪漫主义运动中(ROMANTICMOVEMENT) ,中世纪文化逐渐极其相

5、关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浪漫主义成为这场文化运动的中心。浪漫主义者希望跳出历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纪时代,有些人从宗教或神秘主义中寻求理想,还有些人试图从自然中得到答案。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开始被认为和黑暗,奇异,鬼魅等相关连,浪漫主义和哥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 还有 Verlaine 沉迷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哥特情绪在视觉艺术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画家象 CasparDavidFriedrich 对黑暗和荒凉的展现。而在建筑上新哥特式逐渐成为时尚。 有的音乐是磁场,你不自觉地就被它吸引过去了。而哥特,

6、则是黑洞。把人完整地吸进去,席卷你的思想、理性甚至一切下意识的东西。它会释放人性深处压抑太久的东西,让你的情绪进入白热化的癫狂痴醉。而在那种癫狂的状态下,人却会异常地清醒和冷静。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以至在痛苦中沉沦。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在那一刹间,你对世事忽然看得那么清楚。你终于永远也不会失望了,因为你终于绝望了。 哥特,是来自中世纪的蛊咒。黑暗给了哥特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哥特这个词汇开始鬼魅般潜入我们的生活,并以其暗含的凌厉锋芒悄悄改变了世界。以指环王 、吸血鬼系列为代表的哥特电影正在火热票房,哥特音乐复苏并迅速发展,甚至连时装界也跟着掀起了哥特

7、风潮。冷静地反思一下,哥特浪潮的汹涌并不止是单凭市场的炒作形成的,追究其背后,还有值得我们回味与反思的东西。 哥特文化从中世纪的兴起,几经波折发展到今天的卷土重来,有着其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我想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整个人类在 20 世纪都愈来愈深地感觉到生存意义的质疑。这种虚无主义的发展标榜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二战后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神学复苏的思潮即是证明。哥特风潮的回归,与其说是恰好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如说是大众有意识地发掘出了这种亚文化形态,并进一步完善了它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对于这种亚文化的实质和魅力所在,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信仰黑暗和死亡美学的宗教。这个题目或许太

8、大了,那么就让我从哥特音乐开始谈起罢。 从早期哥特或者说是后朋的音乐中可以听出,摇滚经历了数次狂潮的洗礼发展到 70 年代末,Punk 式粗糙简约的嘶吼已显出颓势,转向压抑和自省。大概是 punk 族向社会宣泄了所有的不满之后,发现一切依然故我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深深绝望。而在主流社会的门冷冷紧闭的同时,一扇黑色的刻满中世纪浮雕的神秘大门悄悄地向他们敞开了。Punk 族们凭着叛逆的勇气闯入了这片曾经被称做哥特的禁地,并在那里找到了生存和繁衍的土壤。哥特,这个潜伏了几个世纪的魅影终于重见天日,摇滚乐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与摇滚其它分支的明

9、显差异。作为根植于浪漫戏剧艺术和十八世纪哥特式文学的音乐风格,它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使得很多人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音乐形式,哥特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音乐方面,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借用新闻学的概念,指接受群体)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感情和思考空间。如果一种音乐引发的不只是艺术上的欣赏,同时还上升到哲学上的反思,以至影响到个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

10、的改变,甚至到对生命本原及终极意义的质疑,那么它的控制力就无法言喻了。 正是籍由以上原因,我产生了把哥特音乐归于一种宗教的想法。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哥特音乐的核心是宣扬宗教。事实上它并不比其它的音乐形式更具宗教性,至少大多数乐队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甚至有些极端的乐队旗帜鲜明地宣扬反宗教。我在这里所谈论的宗教不是指基督教、天主教或东正教等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 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 ,但不露。银饰。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

11、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宽领带或逞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T 形十字章( 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 。五角星。这是异教徒关于火、土地、空气、水、灵魂的符号。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征 )。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哥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从 18 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 Wa

12、lpole)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 ),当然还有玛丽 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 (Frankenstein )。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

13、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安妮莱斯( Anne 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布来恩斯托克的德古拉伯爵(Dracula),还有埃德

14、加艾伦(Edgar Allan )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安妮莱斯(Anne Rice)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布莱特(Poppy Z. Brite)的勾魂时分(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到了20 世纪的 70 年代,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领域。原始的朋克来自于暴力和强大的颠覆。而原名为“华沙”(Warsaw)的“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出现,无疑将这场充满了破坏欲望和无政府主义的朋克运动带进了后朋克(Post-Punk)时代。隔着罗布林湖,

15、两个湖岸之外 那些人正在给教堂塔尖 裹上新铁皮。有个人吊在半空 从绳子上挂下,锤锤打打, 修理着上帝的肚皮搔痒耙, 沿着塔尖而上 直到再无可钉钉子的地方 也许那工人的信念超过塔尖的极限: 触及无形、与雅各角力、 将朽木换成劲松、 在天空的蓝色洞穴里锤打, 英勇顽强,对付各种难题 地球的引力、空中的航运以及神话的产生, 他的义务时间和劳力奉献给上帝, 无需说非工会的活儿连可怜的补助也没有 四野正换上收获季节的金装, 天空和流水抚育出鸟雏和鱼苗, 死亡在绿色林地悠悠地唱, 三只幼鸟的身影飞过新铺的 城乡高速公路,隐入另一边 这图景并非完整,缺少的那部分 可能会使丢勒的风景彻底改观: 中世纪的天空中

16、有哥特式祖先在窥视, 阴沉的脸从照相簿的陷阱里逃脱 沿着灰暗的铁石路辚辚远去: 劳累的妇女们在自己的肉身内部探索 想体悟这漫长而冰冷的维多利亚式白昼的背面 会有什么在运动、在变化、在闪光。 有火与硫磺的信号吗?昨夜的牛圈 是否产下一只双头牛?孕妇的强烈阵痛? 一个时代和一种信念正走向一种过渡, 晚餐凉了、新烤的面包很不成功, 树林深处在颤抖、水珠挂成珠链, 鸡蛋出现两个蛋黄、房子有点吱吱作响 肯定有什么事要发生。叶子都静止不动了。 两个湖岸之外,一个人正在天空锤锤打打。 恐怕他要跌下来。 选自野葡萄酒(1968 年)简介: 阿尔珀迪(Al Purdy) (1918. -2000.).没有接受多少正式教育,从 13 岁开始写诗直到 80 高龄 ;二战中曾经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退役后以打零工谋生,后来总算弄了个屋子定居在 Ameliasburgh。从 1960 年代起,靠写作为生。一生出版 诗集二十多部,另有散文 书信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