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4790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遗传与进化复习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 或 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

2、DDDD DdDd 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3.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 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 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 DDDD 或 DDDd 或 DDdd第 2 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F2 中有 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比例 9:3:3:1YYRR 1/16YYRr 2/16双显(Y_R_) YyRR 2/

3、16 9/16 黄圆YyRr 4/16纯隐(yyrr) yyrr 1/16 1/16 绿皱YYrr 1/16 单显(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yyRR 1/16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 YYRRyyrr,但亲本为 YYrryyRR,F2 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2.常见组合问题,都可以简化为用分离定理来解决,即先求一对相对性状的,最后把结果相乘,即进行组合,因此,要熟记分离定理的 6 种杂交结果)(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x2x2=8 种(2)基因型类型 如

4、: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3 种基因型(1AA :2Aa :1aa)BbBB 后代 2 种基因型(1BB:1Bb)CcCc 后代 3 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杂交后代有亲本类型重组类型3x2x3=18 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2 种表现型 Bbbb 后代 2 种表现型 CcCc 后代 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 种表现型。5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

5、)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为什么 F2 中出现 3:1)提出假说(4 点)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2)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 DNA 分子。 2.减

6、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 个精原细胞(2n) 1 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 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 个次级精母细胞(n) 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n)前期:

7、(n) 前期:(n)中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4 个精细胞:(n) 1 个卵细胞:(n)+3 个极体(n)变形 4 个精子(n)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不同 过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点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1 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5.减数分裂

8、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分离(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 性细胞,精细胞 4 个或卵 1个、极体 3 个体细胞,2 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 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6.注意:(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

9、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 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2 种精子。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7.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

10、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后期姐妹分家减后期9.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

11、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 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P:红眼(雌) 白眼(雄) P: XAXA XaY F1: 红眼 F1 : XAXa XAY F1 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AXA XAXa XAY XaY 3.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12、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 VD 佝偻病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第三节 伴性遗传1.伴性(别)遗传的概念: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如 人类红绿色盲症 男 女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13、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如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女男 连续发病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 Y 遗传的特点:如人类毛耳现象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男病女正非伴性。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伴 X 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伴 X 显: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常显:多(并)指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 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实验材料:S 型细菌、R 型细菌 结论:在 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1944 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标记噬菌体( 35S 标记蛋白质, 32P 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含 35S 的培养基 含 35S 的细菌 35S 蛋白质外壳含 35S 的噬菌体 培 养 培 养含 32P 的培养基 含 32P 的细菌 内部 DNA 含 32P 的噬菌体 培 养 培 养噬菌体侵染细菌含 35S 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 35S 侵 染 细 菌含 32P 的噬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