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4664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流行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流行歌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摘 要】流行歌曲(popular song)英文直译的概念应为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歌曲。本文将从流行歌曲的历史入手,谈谈未来的流行歌曲应该何去何从。【关键词】流行歌曲;商品歌曲;历史背景;发展趋势【Abstract】Pop music (popular song) literal translation in English for those short structure, the concept of content is popular, lively form, emo

2、tion sincere, and is loved by the masses, widely sung or appreciation, fads and posteritys songs. This article from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ongs, and talk about pop songs should do in the future.【Key words】 pop songs; Commodity songs; Historical background; Development trends.目录一、引言1二、正文21、流行歌曲的历史 2

3、2、流行歌曲的现状 43、流行歌曲的未来 5三、结语6参考文献 7一、 引言在我国,流行音乐,古代称之“俗乐” ,现代称为 “通俗歌曲”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流行歌曲是这样解释的:“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歌曲。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结构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热情、情感真挚感人,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多提高,流行歌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当代乐坛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从前几年的“超女” “快男” ,到最近的“中国达人秀” “好声音”

4、 ,这些音乐类节目从一开播就迅速地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和耳朵。这些音乐文化现象除了运作团体本身的炒作之外,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流行歌曲从出现至今,每一个不同时期都受到了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流行歌曲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映射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其丰富多彩的风格,极具个性魅力的表演,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另一番天地,同时也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而又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也反映出独特的美学内涵。它的出现与发展,伴随着各种文化现象的历史必然性, 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细心的人们可以从流行音乐中寻找出一定的

5、文化潮流、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的轨迹。笔者在文中通过对流行歌曲发展脉络的整理,以此为母体并借鉴吸收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展望流行歌曲未来发展的方向,希望为流行音乐行业的工作者和学习者尽一份绵薄之力。二、 正文1、 流行歌曲的历史中国的流行歌曲之父可以说是是黎锦晖。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上海已经拥有了资本主义商业化大都市的各种特征,在当时,欧美的流行歌曲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传播途径从这里流传到了内地,市民阶层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也渐渐开始了对流行歌曲的需求。入夜后,在当时的霞飞路上,两旁的咖啡馆和酒吧里传出来的全都是醉人的爵士乐,那里的“百乐门”便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上海真可谓是一

6、个“不夜城” 。因此,黎锦晖顺应时代的浪潮创作了不少的流行歌曲,并率由他组建的“中华歌舞团”多次去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巡回演出,主要节目便是儿童歌曲以及毛毛雨等流行歌曲。与此同时,黎锦辉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了百余首流行歌曲,在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 16 本歌曲集,其中便包括桃花江 特别快车等耳熟能详的歌曲。 “中华歌舞团”在 1929 年改名为“明月歌舞团” ,并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并成为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团体。其中素有“金嗓子”美誉的周璇也因演唱天涯歌女 夜上海 何日君再来等歌曲而久负盛名、红极一时,这些歌曲至今仍然在反复被改编反

7、复被传唱。可以说,黎派音乐将欧美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时准确地抓住了市场的切入点,他的流行歌曲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最基本的风格即民歌旋律与欧美舞曲节奏相结合并配以电声乐队的伴奏,将流行歌曲这一新兴的文化产物在近代的中国发展到了第一个高峰。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不断兴起,现代流行歌曲在内地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出现了 30 余年的断层。直到 1976 年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后,中国社会呈现出了百废待兴、生机勃勃的局面。这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首先是一批新作品陆续不断地被创作出来。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期内地歌坛上主要

8、流行的是电影作品的歌曲,如:刘三姐 阿诗玛 洪湖赤卫队等,以及一些“文革”运动之前创作的优秀作品,如我的祖国 我为祖国献石油等。这些优秀作品不仅让老一辈人重温了过去激情和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了纯洁质朴的音乐。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这时期的歌曲创作也开始活跃起来,产生了很多佳作,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祝酒歌 妹妹找哥泪花流 满山红叶似彩霞 绒花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军港之夜 太阳岛上等。这些歌曲在神州大地迅速流传开来家喻户晓。上世纪 80 年代,随着录音机和盒式录磁带以及电视机在内地的普及,更是将内地流行歌曲的星星之火烧成了燎原之势。首先登陆的是 1930 年代的黎派音乐,如何日君再来

9、夜来香 美酒加咖啡等歌曲,随着邓丽君的低吟浅唱俘获了万千少男少女的心,而邓丽君、凤飞飞、谭咏麟、刘文正等一批港台歌星不光名字为大家所熟知。这些歌手的演唱风格有也为大陆歌手所借鉴,并开始模仿港台歌星的表演套路。作曲家开始从“扒歌”开始慢慢学习港台流行歌曲的创作方式,创作的歌曲内容反映了人们新的生活,反映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渐渐的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新作品,例如:让世界充满爱 绿叶对根的情意 烛光里的妈妈 少年壮志不言愁 。8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接触更多的欧美音乐,摇滚乐这一新兴风格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这种风格以原生态的声音和不加掩饰的表白,直击听者的心肺,充满了对生活的一种反叛和质疑,很符合当时大变

10、革时代人们的口味。到了 90 年代,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股票、手机、电脑、互联网纷纷进入内地人的生活,中国开始走向多元化时期。流行歌曲也受此大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丰富的多元化特点。各种流派、各类歌手、各种晚会的演出不胜枚举。随着流行音乐的商品化特点不断加深,导致这一时期出现的歌手和歌曲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相对于之前的时期而言,好歌手与好作品的比例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大多数歌曲与歌手都是赚钱而出现,都是昙花一现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这时期的风格非常多样,主要是是摇滚与抒情并重,主旋律歌曲流行的较少。代表作品有祝你平安 相约九八 小芳 走进新时代等等。2、 流行歌曲的现状当世纪的钟声敲响时

11、,中国流行歌曲也被打开了一扇更大的窗户。21 世纪初期 10 年的流行歌曲发展历程可以说大家都是“局内人” 、亲历者,信息大爆炸的到来,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同时相对提高了的的物质生活水平加促成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依赖。此时的港台流行歌曲产业接近饱和而大陆流行音乐产业相对式微,这让很多港台音乐人来到大陆以期能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样一来,港台和内地流行歌曲的发展基本得到了统一,相互的风格差异相对减少,很多港台歌星和大陆歌星同在一家公司。另外,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使欧美流行音乐风格大量传入内地。特别是在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加速了内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使其渐渐的开始融入世界流行主流

12、音乐大潮。网络媒体也显示出了它的作用成为信息传播最重要的窗口,特别是随着网络歌曲的兴起,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平台。从 2001 年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到 2002 年的2002 年的第一场雪 ,再到 2004 年的老鼠爱大米 、2006 年的香水有毒 。网络歌曲传播之快令人乍舌,它打破了传统的传播观念,让听众和歌手、制作人三者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不但为推出新歌手、宣传新作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很多经典老歌的再流行创造了条件。新时代的流行歌曲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特点显得更为突出。2005 年,第二届“超级女声”的举办,使“超女现象”成为内地重要音乐文化现象。此后,各式各样类似的音乐选秀

13、活动层出不穷。 “超女现象”使得流行歌曲“平民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同时让流行音乐变成“全民歌曲运动”的一项文化活动。但是,这一项面对群体以青年人为主的“平民化”音乐运动,也为流行音乐的本体引来了各种论战:流行歌曲“平民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选秀活动是否是“伪艺术” ;快餐式造星运动带来的“浮躁风”怎样消除;流行歌曲“娱乐性”和“艺术性”的矛盾;“俗”和“雅”的矛盾等等流行歌曲商业化在笔者看来正是顺应了流行歌曲的传播理念,但是其中的糟粕我们还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3、 流行歌曲的未来对于流行歌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社会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观点,大多数的态度是:流行歌曲的流行是社会转型

14、出现的必然产物,但仅仅是一向娱乐项目而不是为了获取名利的阶梯,流行歌曲所造成的“音乐运动”也会在不远的未来消失。但是怎样才能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呢?笔者认为,尽管流行歌曲形式多种多样,但真正受欢迎的流行歌曲都有着简单朴素的特点。关于流行歌曲的未来发展出路,我们不难总结有如下几点:首先从音乐的本体来说,歌词要真正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要让人产生强烈共鸣。同时,因为创作流行歌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广为传唱,而不是作曲家自己孤芳自赏,所以曲调不要刻意追求炫技和高难度。有人说过,人们最需要的音乐不仅仅是拥有朗朗上口的旋律,更为重要的需要感动人们,能触及人们灵魂的深处。笔者看来,能感动人这个特点也是流行

15、歌曲能够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民族化、传统化的音乐创作也是未来流行歌曲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正流行的“中国风”最早出现在周杰伦的中国民族风格歌曲之中,这样的歌曲采用了我国传统化的音阶来创作旋律,配上现代的节奏与唱法,在加上诗情画意的歌词。如东风破 发如雪 菊花台 青花瓷等歌曲使其“中国风”在流行人音乐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风”的流行用最简单的道理来说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这样的音乐道路体现了中国音乐人的民族自觉观念,对于未来的流行歌曲发展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最后,流行歌曲应该走好产业化的道路。金兆钧说过,新技术、新媒体给音乐人的创作和制作以新的思考,目前的“产业化”和“娱乐化”背后隐藏的是非正常化的商业利益驱动。所以他提出了几点建议:建立音乐产业链多赢模式;在产业内部,保护制作群的利益;同时,媒体做好监督把关角色;投资者重塑文化投资的正确理念;政府要完成统筹服务的社会身份转变;探索与完善流行音乐教育模式。三、 结语流行歌曲作为反映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它是一代人成长的日记本,更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的真实记载。通过对我国流行歌曲碎片的整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民族内心活动变迁的客观历史,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