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4663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式太极拳架的特点作者: 贾澎 发表于少林与太极和式太极拳为清末太极宗师和兆元(18101890 )所创。是中国太极拳主流之一。拳架中正松柔、轻灵圆活、顺遂自然,集拳架、推手、散手合为一体,具有技击、强身、养生等功效,充分展示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作为一个优秀的流派,和式太极拳有与其他太极拳不同之处。1、 和式太极拳又称代理架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浑圆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 。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极图外呈环圆,环呈无端之象。和式太极拳以“太极”之理规范指导拳架,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2、 遵循“中正松柔,轻灵圆活 ”之要领

2、和式太极拳演练时身体中正安舒 ,不偏不倚,不贪不欠,脊背骨节垂直贯穿,经络通畅,气血循环。由形体到意识均要放松,由松入柔,积柔成刚,以柔走化,以刚击敌,阴阳相济,刚柔并用。3、 行功走架又称“ 耍拳” ,即追求顺遂自然,是和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招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和式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和士英宗师常曰:“耍拳要知规矩,合规矩,懂规矩,脱规矩,举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自然而然,技到无心,临敌致用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物自

3、然。 ” 习时要求合乎人体自然。人出生后,先天的自然行为不断丧失,违背自然的后天行为不断增加,常导致疾病产生。在拳法中表现为形、意、气、力配合无序,尚后天之力,动作僵滞。和式太极拳以后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气。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收腹、松胯裹臀,使脊椎弯曲减小或消失,回归先天之自然状态。4 、身法规矩、守中是练好和式太极拳的基础和式太极拳又称“尺寸架” ,身体的运行状态要用“尺寸”来衡量,手足的起、行、止要规矩端正。身法中正,不偏不倚,不贪不欠。求中、守中、起中、攻中。进退、仰俯皆能守于中,起于中,不犯抽扯,一进毕至,路径最近,实为技击之捷径。遵循身体中正诸要领,则可气沉丹田,能练丹田先天

4、之气,此为太极拳健身养生之道。5、步活圈圆是和式太极拳的显著特点,有 “圈太极”之称步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招势运行随身体阴阳虚实的转换,步运身行,身随步换,才能周身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动静阴阳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元素,阴阳转换变易是太极拳的灵魂。走圆或弧线是和式太极拳主要运动形式,和式太极拳的招势运行以圆为宗,有“圈太极”之称。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使招势运转无

5、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最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如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愈重而弹愈强,力愈沉而空愈深。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即一动无不是圈,从而达到浑厚圆转,处处顺遂,活似车轮,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即滑似鱼、粘如胶、柔如棉花、硬如钢的击技效果。 6、和式太极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炼和式太极拳要求心

6、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的本意、真意,是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前者为体后者为用。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只有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7、和式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和式太极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

7、,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和式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达到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8、拳架与中医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中医理论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不能仅孤立着眼于人身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存在的有机联系。和式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一气运行阴阳,即是太极。一气为腹中中和之气,亦为人之元气,它漾溢于四体之中,侵润于百骸之内,流行不息。

8、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以收劳而不极,摇而谷气消,血脉通畅,祛除疾病,益寿延年之功效。和式太极拳练功时辰顺应天时,合乎自然规律。行功顺应天时,使自然阴阳与人体阴阳,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互补,天人一体,属行功最佳效果。和式太极拳理导源于周易 ,招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目的。和式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

9、使身体灵活而稳健。9、和式太极拳善技击,尤擅用 “靠”击人和式太极拳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技击性极强,招招不空,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要求粘连粘随,舍己从人,分清对方虚实,引进落空,柔化刚发,后发先至,技法上注重靠、掷、打、跌、拿,讲究上中下三盘 24 法的技巧。练精化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内外合一,内劲潜转。有意带形随人动,有意无形神意真,从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犯者应手立仆之神妙境界。“靠”有迎门靠、背折靠、贴身靠、七寸靠等,用靠时要求身法圆转灵巧,四肢随身体的曲伸、纵横、转侧高度协调,勿有缺陷,否则易受制于人,用靠就无从谈起。和兆元所创拳架身法独到,要求有意无形,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 “靠”的运用出神入化,素有“和家神靠 ”之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